当前位置:首页 - 第445页

12月06日

《心经》中隐藏的神奇密码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711次
《心经》中隐藏的神奇密码

说到《心经》,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但是说到《心经》隐藏的神奇密码,我想知道的人可能就少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心经》隐藏的神奇密码是什么呢?《心经》何故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六种成就,以证明是佛说呢?唐太宗时,有一位国师名玄奘法师,在家姓陈,十二岁时跟随哥哥出家,出了家后,读一切经典,有些经典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有些经典是别的法师翻译,他对有些语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经,后来在四川成都挂单,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癞,人不敢近,惟有年轻的玄奘法师,以一颗同情心侍奉他,为他洗脓血,涂药。不久,这老和尚的疥癞病痊愈,老和尚感他调治之恩,无以为报,惟有一部经,可以口传给他,就是这一部《心经》,一共二百六十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师便记在心内,后来把它译出来,一个字也没有更改

12月05日

黑色养肾,补肾最好的方法就是天黑早睡觉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养生_养生知识 | 评论 : 0人 | 浏览 : 545次
黑色养肾,补肾最好的方法就是天黑早睡觉

中国民间有“逢黑必补”的说法,认为黑色食物入肾,专家也建议多吃些黑色的食物,比如黑豆、黑芝麻、黑枣、黑米、黑木耳等食物。《黄帝内经》说:“肾在色为黑”。天底下最大的黑是啥?当然是黑夜了!所以天黑了,早早睡觉,就受到黑的滋补了,简单有效。黑色食物也很好,但是有的人脾胃不好,还得考虑消不消化、吸不吸收之类的问题。秋冬的晚上,早睡觉适合每一个人,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身体就会有大变化,当然还得早起才行,早起生发阳气。很多人说工作忙、事情多,那就尽量每天早一点点睡觉,去享受黑夜的能量滋补。熬着夜,再吃颗黑芝麻丸补补黑色,可拉倒吧。一定要转变观念,要知足常乐。我们用身体健康去换金钱,是得不偿失的,没有了健康,啥也没有了。像在城里,光污染很多,睡觉得把窗帘拉上,要不然外面的路灯照的屋里亮堂堂的。然后睡觉时间

12月05日

这几个被忽视的生活习惯,太养肾美容了!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养生_养生知识 | 评论 : 0人 | 浏览 : 539次
这几个被忽视的生活习惯,太养肾美容了!

立冬 ‖ 潜藏起来充电,待来年厚积薄发冬天,人会有些懒,不太想动,懒洋洋的,像小动物一样,想冬眠起来,而这才是正常的身体潜藏反应。如果到冬天了,还像其他季节,一身干劲,鸡血一堆,窜上蹿下,待来年春天了一定虚,容易生病。《内经》说:“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又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肾藏精)如果冬天过度运动,消耗体力,扰乱身体阳气,则春天就容易鼽衄,也就是流鼻血、流清涕。冬藏,阳气内敛到身体内部,去修复五脏六腑,去给身体排毒了,所以动物冬眠了,不仅是因为食物问题,还有冬眠可以修复身体,疗愈疾病。冬天到了,人适当的停下来,慢下来,静下来,放松下来,是极好的!01冬天,养肾最佳季节入冬后,身体比较健康的人,就不太想运动,也不想整天到处跑。虽然冬天运动少了,但是入冬后,大

12月05日

真正的打坐,不需要盘腿!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养生_养生知识 | 评论 : 0人 | 浏览 : 531次
真正的打坐,不需要盘腿!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很多人一提到打坐,就以为要盘腿。甚至很多人,一提到打坐,就必提双盘。好像离开了双盘,就不是打坐。实际上,从古至今,道教祖师们从没教人双盘过。自王重阳祖师创立全真教以来,他本人也从没教人打坐要双盘,他甚至是反对双盘这种肉体形式的打坐的,重阳祖师称这种打坐,是假打坐。我们一起看看王重阳祖师关于打坐的论述,如下:”凡打坐者,非形体端然,瞑目合眼,谓之打坐。此假打坐也。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中,心似泰山,不摇不动,把断五门,眼、耳、鼻、舌、口,不令内入外出者,此名真打坐也。能如此者,虽身处尘世,名已列于仙宫。不须远参,便是肉身圣贤。三年行满,脱壳登仙,一粒丹成,神游八极矣。”他明确指出,打坐不是在形体上折腾,不是在肢体上作文章、下工夫,否则,就是假打

12月05日

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超脱在于心!)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656次
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超脱在于心!)

佛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谁能看开,谁就超脱!一个人过的快乐与否,其实只取决于他自己,一个人的境况会随着自己内心改变而改变,周身的环境只不过是内心的反映。要想人生顺遂,就要学会反观内心。01.所谓心随境转,苦不堪言;境随心转,才得自在。很多人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原本你的生活过的平静而快乐,可是因为你得到了一样东西之后,而变得心生欢喜,当你得到的东西失去之后,你会变得痛苦不堪。这就是心随境转的例子,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失去,你还是原来的你,只不过,你因为得到了一样东西,又给弄丢了之后,心境才发生了变化。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妇女遭遇了丈夫的背叛,而她的孩子也出了车祸死了,她心如死灰,一心求死,索性就跳河自尽。当她落水之后,正好被一个路过的高人所救。这妇女一脸茫然地说道:“我本一心

12月05日

生命就是消耗元气的过程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养生_养生知识 | 评论 : 0人 | 浏览 : 667次
生命就是消耗元气的过程

文章源于网络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虚心就是心空,就是少私寡欲,心能够空下来,虚下来,体内的元气才能和合,和合就是阴阳平衡,就是在培养元气,元气是我们活着的老本,我们常说固元、养元。“弱其志”就是减少物质的欲望和生理欲望,我们的身子骨才会强壮。——受益非浅人生就是三万多天吗……是啊,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谁也抗拒不了,活着真不容易啊,这个世界上有几个身心健康的人呢?真是,没钱的,找吃饭钱的不容易,艰难哪,有钱的,找不到精神出路活得一样艰难。……这是听到的当代人感叹最多的话语。八十年代经济改革开放,人们拼命找钱,以为找到钱就有了出路。一些人有了钱,以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用钱能买到的事做尽了之后,(包括买女人、男人),才发现内心依然空空、不快乐、孤独,这种孤独感并非和家人和相爱

12月05日

所有的身病,都是心病的外延!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养生_养生知识 | 评论 : 0人 | 浏览 : 605次
所有的身病,都是心病的外延!

人的病根一般可归结为人体内的三浊:浊气、浊水、宿便。但人们最容易忽略、最不容易找到,也是最难解决的病根却是由心产生的种种不良情绪。这才是万病的根源、病根的病根。所以,人所有的病本质上都是心病。既然人所有的病皆由失调的七情六欲所引起,这时,就会有人想:“人要想没病!是不是只有减少欲望,平平淡淡才能保证身体好啊?”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人的六欲--眼、耳、鼻、舌、身、意都是人正常的感官,我们为什么要过分地压制它们呢?什么样的人才叫有血有肉?七情六欲俱足的人才是。“欲”字是左边一个“谷”、右边一个“欠”字,底下还有一个“心”。心里面想着吃饭(谷)和睡觉(欠)这两件重要的事,就是欲。此外,七情只是人在应对外部环境时做出的本能反应,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或许有人会说:“惊恐总不是好的情绪,总不会对人没

12月05日

孩子能否出息,关键看母亲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 评论 : 0人 | 浏览 : 714次
孩子能否出息,关键看母亲

教子为治天下之根本。以人之幼时,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慧,则其所行所言,皆足为法。见闻已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熔金铸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也。以贤母由贤女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得贤子女哉!而教女更为切要者。使无贤女,何有贤妻贤母哉。(印光法师)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故古人云:孝廉出于寒门,圣贤在于母教。观一君而知国运。观一人而知其家。观一母而知子之德行。这和“子不教,父之过”没有矛盾的,也并不是说父亲没有责任,而是说先从救母亲入手,更有效果。因为母亲(女人)容易情绪化,而父亲很容易受母亲的情绪影响,只有让母亲自己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才能使一个家有和谐的气氛

12月05日

南怀瑾: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代,很多孩子的精神都有问题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582次
南怀瑾: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代,很多孩子的精神都有问题

19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肺病,20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21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怕,还可以复国,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因此,我这几年提倡小孩子们要读书,要背书。现在的教育演变很有趣,小学读的书,到了中学没有多少用了;中学的书,到了大学没多少用了;大学的书,留学又没有多少用处了,不晓得读的什么东西。人家说我有学问,我就笑,实际上一辈子在外面卖弄的,就是13岁以前的东西。比如《资治通鉴》,13岁以前我已经圈点过3次了。以前我们读书,像现在朗诵白话诗一样,朗声念出来,唱的。到了现在,比如《资治通鉴》,提到哪一段,心里就会现出那个影像,甚至在哪一页,哪一段,都还记得。对目前的教育,我的感慨非常大。如有哪一位学者研究教育的,把推翻满清以后的教科书找

12月05日

孩子读不读经典,是由大人的见识决定的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553次
孩子读不读经典,是由大人的见识决定的

父母老师如果没有爱心,不负责任,那一切都谈不上,无论老实大量还是不老实大量,都不会有什么效果。这是教育者的基本品质问题。毋庸讳言,有的父母老师在这一点都不合格,何谈读经。不过,即使父母老师有爱心,负责任,如果对经典没有足够的信心,虽老实大量读经,效果可能也不会太好,有些孩子可能还会出现厌学现象。如果父母老师有爱心,负责任,又对经典有足够的信心,则老实大量读经一定势如破竹,进展神速,孩子越读越快乐。父母老师如果真知经典的好处,把经典看做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虽然只是让孩子呆呆地读,孩子也能读得兴致盎然,久而久之,经典就融入他的生命。有的父母老师自己对经典没有信心,潜意识中把经典当作可有可无的点缀,心中没有把握,忐忑不安,孩子怎能安心读经,怎能读得好呢?不是你看到孩子读经有效果了,于是你很有信心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