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说读经从易经开始读起,本也没什么不可,因为读经只是小和尚念经,只要是有经典性的价值,都可以读的,都可以由之开始,这是我的基本主张。只是考虑到如果只能读一本的话,则从文学和哲理教育的长远效果考量,宜读论语或许您,或许其他人有别的看法,以易经之效为高,先读,就像有人以老子为高,先读。这是个人的见解,不是我能左右的,我没有那权利,也没那野心,要人遵照我的意见,更没那么笨,以为人人会遵从我的意见,所以这是开放的。我提倡先读论语,没有提倡先读易经,我认为并不会造成我的局限性。让孩子读经,要以何部为先,那可以是主观的,因此也是是自由的。但如果要讨论何者为先的理由,却不是完全自由的,因为它有相当的客观性。那客观性就是学术与教育的道理,那是要从人生的全面的道理来决定,不是个人一己一时的见闻和情绪所决定。我认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做人,最可贵的是反思。这些年,我读过很多名人传记。整理对比之后发现:很多人失意、受挫、懊悔的时刻,恰恰也是他开悟、觉醒、改变的契机。苏轼一生大起大落,饱受流离之苦,在世事沉浮中化身“苏东坡”,被后世景仰赞颂。曾国藩经历过七次落第之耻,尝过功业尽付东流之痛,才在磨难中修炼成“千古完人”。心不死则道不生。能使一个人觉醒的,是他经历的痛楚;能改变一个人的,是他撞过的南墙。痛苦,是一个人开悟的唯一方式。01病重无力时,方知健康无价。名利与生命相比较,哪一个更重要?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却为了名利透支自己的身体。财经女作家叶檀,在财经评论界崭露头角后,很快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创业之后,工作连轴转是常态。尤其在公司开展直播业务后,她的睡眠更是被大幅度压缩,三餐也吃得极为潦草仓促。重压之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29岁被曹操强召入仕,40岁站队曹丕开始接触军权,直到70岁诛杀曹爽才拥有了绝对权力。从郡县小吏到权倾朝野,他经历了太多。曹操的猜忌、诸葛亮的打击、曹爽的迫害……这些对手哪一个不想置他于死地。可司马懿却说:我这一路走来,没有敌人,全是朋友和老师。正所谓,经事长智,历事成人。那些让你不舒服的人,其实是来渡你的。01小人,是来提醒你的。司马懿,被人称为“冢虎”,即隐藏在石冢中的猛虎。一个藏字,让司马懿从一介儒生蜕变成第一权臣。史书记载,司马懿也曾年少轻狂,这个藏字,是一个小人教会他的。司马懿十四岁时,曾和周生一起跟着洛阳名士胡昭学习。周生年长几岁,在胡昭的调教下,早已名满洛阳。可司马懿却后来居上,不管是考问时政军务,还是演练排兵布阵,他总能
作者:Leyla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鸟伴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最近发生了一件事,特别让人唏嘘。我有个朋友,父母都是退休教师,老婆在医院里当护士。他本人在国企上班,家里有房有车,日子一直过得很滋润。然而,自从朋友参加了一次同学会,他们家的安稳日子就变了。当时,有个老同学买彩票,赚了几万块钱,于是在同学会上兴致勃勃给他分享自己发财的心得。抱着试试的念头,朋友也跟着玩了几次。一开始,还真的小赚了点钱。朋友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已经摸着了规律。可是没过多久,他就开始赔。最后越赔越大,不仅将全家人的存款输个底朝天,外面还欠下了200多万的债务。从一个舒适安逸的人生,到跌入万丈深渊,前后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很多时候,人生就是如此奇幻。有人不经意间扶摇直上,也有人不小心就
作者:洞见·姜榆木言之有情,不如言之有物;言之有物,不如言之有理。最近重温传奇投资人乔丹·贝尔福特的传记,对其中一段情节感触颇深。乔丹在一次演讲时,让观众把一支钢笔卖给自己。第一位观众说:“我很喜欢这支笔,想必你也会喜欢。”乔丹摇了摇头,收回了笔。第二位观众详细介绍了这支笔的材质、工艺和手感。乔丹还是把笔收回来,转而向大家分享,当初他的合伙人布拉德是如何将笔卖给他的。布拉德拿到笔后,什么也没说,只是请乔丹为自己签名。听乔丹说自己没有笔后,布拉德就顺势将笔卖给了他。乔丹的分享,让我想起卡耐基的一句话:“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质量取决于你是什么水平的沟通者。”三流的沟通者表达情绪,二流的沟通者传递信息,一流的沟通者提供价值。一个人的沟通力在哪一层,他的人生就在哪一层。01心理学
作者:洞见ciyu立身成败,在于所染。90年代,一位大学的经济教授去贵州黔西南山区调研。他路过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几乎户户都穷得叮当响。他们唯一的谋生路子就是去山里割石斛,然后去几十里开外的镇上贩卖。教授拉过一个青壮年询问:怎么没想着另谋出路?怎么没想着建立属于自家的销售渠道?村民回答说,他父母、邻居都是这样割石斛的,他自然也跟着这样干了。经济教授一针见血道,一代复制一代的贫穷,一个人复制另一个人的贫穷。一个人跟着底层群体的脚印走,就永远走不出出身的困局。说到底,人是环境的产物,贫穷常常就是这样批量复制的。01复制原生家庭的认知思维。华中师大的教授戴建业讲过一个故事。一位老板常去立交桥下招聘进城务工的农民。多年以后,他转做项目,所招的员工需求也由建筑工人变为整理资料的文员。为缩减人力成本,他雇
作者简介:周月亮,善品堂国学院导师,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渴望不朽的人认为日常生活不值得过,渴望生活的人认为追逐不朽乃是虚妄。佛教、基督教认为不朽在来生,孔子开创、王阳明弘扬的“心教”则告诉你:不朽在人格,生活在心意。孔子没有轰轰烈烈的事功,和学生拉拉家常就成为万世师表了。今天我们学习王阳明,不是因为他杀过贼王擒过反叛,而是因为他的“意术”可以指导我们通过生活来创造自己,渴望生活与渴望不朽正可一统于“致良知”。他的“意术”是一套随分用力、用自我的力量来生成自我的方法,告诉我们永远不要自懈失机。雅俗不贰、大雅大俗。阳明这个人用良心建功立业,因此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一一读完本传,你也许能获得一种人要想活出点儿滋味来不容易也容易的道理:若找着良知这个“发窍
作者简介:顾随(1897-1960),他的学生、红学泰斗周汝昌曾这样评价他:“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余自谓:诗作不好是因为知道的世法太多,世法使我不能为诗,诗法使我不能入世。学道要多了解人情,了解人情可以多原谅人,疗治自己的荒唐和糊涂。涅克拉索夫(Nekrasov)说:争斗使我不能成为诗人,诗歌使我不能成为战士。(《致济娜》)而N氏已能把战斗精神表现得有诗之美。如此,则世法当亦能以诗法表现。想学诗,第一须打破世法妨害诗法之观念。杜工部“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此不但是说李白,简直“夫子自道也”,说自己。老杜有诗云: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仓皇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
作者简介:朱高正(1954—2021),支持两岸统一的中国台湾政治人物之一,朱熹第26代嫡孙。《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自古以来,《周易》对精英文化或者大众文化均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称:“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自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设置五经博士起算,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为止,共二千零四十年,其间为《周易》经传注疏的著作就超过四千种。学者皓首穷《易》,历两千年而不衰!然而自从废除科举以来,经学教育随之中断,全面采行西学,尤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接受西式教育的精英阶层,为了推动国家现代化,往往将传统文化视为“落后”的同义词。这使得当代的知识精英中,拥有留洋博士头衔,却
作者简介:南怀瑾(1918-2012),当代佛学家、国学大师。大乘一切经典、一切法门之法印,就是空、无愿、无相。……譬如六祖悟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是由无住的法门进入的,但他当时还没有彻悟,只是初悟,悟了一点点,所以他作了一个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的偈子是好,但是属于半调子,只悟到空;至于由真空起妙有的功用,是五祖夜半以袈裟围着,再给他讲一道《金刚经》,他才大彻大悟,悟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所以他就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到了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及能生万法时,空有双融,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就是大彻大悟。现在讲禅的,抓到鸡毛当令箭,只讲本来无一物,也就是只讲空的一面。——《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