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曲黎敏
/校对 明
人之所以过得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跟全世界较劲。
凡大病必与情志有关,长期情志不遂、欲而不得,就会积累成大病。所以真正的养生是养人生格局、养情怀。
人得病的内因就是情志,就是情绪,就是阴阳喜怒——阴阳指变化;喜怒,指情绪。
修行为什么呢?修行就是在修一颗稳定的心。
五脏之中,心为君,如果把它修好了,就守住了喜、怒、忧、思、恐的中庸,所以说,修行就是在治病。
若想守住喜、怒、忧、思、恐的中庸,首先要活明白。比如,你跟你老公打架有意义吗?你说你是为正义而战,还是为自己的私心而战?
两人和好之后,到底是正义胜了,还是私心得到了满足?所以一切都没意义,不值得!
只会让生命重耗,真正从中得到成长的又有几人呢?
一切争执,都会让我们恶言相向,把我们从人变成魔鬼,把我们从一个好好的人变成病人,除了伤害我们自己,我们没有丝毫进步。
所以,活明白,就是尽量去找对方的好处,然后尽量夸赞对方的好,感恩对方的付出,让善引发善,让温柔带来温柔。
人之所以过得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跟全世界较劲,和身边人较劲,你看,较劲的人,有个特点,心累,特显老!
你非得当私事那么歇斯底里、情绪化地把对方、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要么严加看管,要么严加保护,最后谁都不领你的情,还把自己的五脏六腑气得千疮百孔,太不值得!
所以好好爱自己太重要了,自己活出个样子,丈夫和孩子才能尊重你,爱护你。
家庭的幸福,从来跟金钱关系不大,但一定跟你的笑容、你的宽容关系很大。
关于情绪造病,《黄帝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志的重点在于无过。过,则伤身。
就是别折腾,有时候越折腾越乱。
其实,人之“贪嗔痴慢疑”这些本性,无非都是五脏的反应,其中“贪”是肾的本性;
“嗔”是肝的本性;“痴”是心的本性;“慢”是肺的本性;“疑”是脾的本性。
既然是本性,贪嗔痴慢疑,本无可厚非。
无贪嗔痴慢疑,人也无法质疑生活,也无法反省。比如若不贪经典,我们也无法获取真知;若不对邪恶嗔怒,显金刚相,也无法驱逐恶念;
若无一点儿痴念,也修不得此身;若无内心的孤傲,就会随波逐流;若无质疑之力,也无法探索真理。但过贪,或贪了不好的东西,就会污染、伤害本性;过痴,就会入世太深,就走不出心灵的困境。
其实,“贪”这件事,最要求心智的觉知,也就是先戒贪心。比如总有人给你发短信说你中大奖了,或被什么红包砸中了,此时一定莫伸手,直接删除就是了。
先知止,就断了念,绝不沾无缘无故和不劳而获的事物,如此便养成习性,就不会有“疑惑”和“灾祸”了。
可以这样说,本性是根,情绪是枝杈。本性隐而不显,情绪则时时流露。
因此,对治情绪,要比对治本性简单多了。其对治法,就是采取相克法: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这可以说是最经济、最没有副作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所谓恐胜喜,就是水克火。即恐惧可以把涣散的心气收回来。大家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吧?范进考了一辈子,终于有一年中举了,大喜过望,心气一下子就涣散了,然后就疯了。
怎么办呢?找一个他最怕的人上去给他一个大嘴巴,他一惊恐,就把气定住了,这就是情志生克法。现在人可以通过看恐怖悬疑电影来收摄涣散浮躁的心。
所谓喜胜忧,也就是火克金。忧,指什么呢?现在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心里有一种郁闷之气,有暗暗的愤怒和暗暗的忧伤。
喜呢?喜就是让心情放松、愉悦。现在社会压力大,你会发现,晚上聚餐的大多男人一桌、女人一桌,干吗呢?
说白了,无非都是在治病,男人喝喝酒、发牢骚、吹吹牛;女人抒抒情、开开心,就是喜胜忧。另外,看喜剧片也成。
所谓怒胜思,就是愤怒可以治疗忧郁。古代名医华佗曾经用怒胜思的方法治过病人。
此人思虑太重,血瘀在胸。华佗索取重金后,不给任何药物,跑路了。病人一怒,气血上壅,把瘀滞的血全部吐了出来,病也就好了。
其实中医治病的方法很多,不是非得开药,如果是情志上的病,就可以用情志的方法来对治。
思胜恐,就是脾土克肾水。
古代名医张从正就用此法治过一个病人。这个女病人得病的起因是:
一天半夜突然有一帮强盗来她家抢东西,她受了惊吓,从此以后不能听任何响声,老是害怕,也不能睡觉。张从正怎么给她治这病的呢?
很好办,让她待在屋子里,然后他就用木棍敲窗户。第一次她很害怕,然后过了一会儿,张从正让她看是木棍敲的。
然后再反复地敲,敲过十几次她慢慢地习惯了,恐惧的心就放下了,就可以睡着了。也就是人若把问题想清楚了,就不会恐惧了。
有人说:“人生在世,谁不生气愤怒啊?”可这里面有一个原则:
想大事,想宇宙的事,不仅累不着人,还能慢慢开胸怀;若天天纠结于小事,不仅能把人气死,还得把人累死。
也就是说:单纯的人累脑子不累心,纠结的人累心没脑子。
有人会说:“世上哪有大事啊?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对啊,所以就是修行。
其实能这么活着就是心大,而且自己觉得自己也担不起那些小事,比如孩子的功课学业,自己看都看不明白,怎么管?
所以看到辅导孩子学习的母亲气急了去跳河这种新闻,我是既惊悚又同情,管不了孩子,还把自己逼疯了,孩子心理也有阴影啊!
其实,人生不如决绝、不如拒绝、不如少管闲事的好,自己若连自己都管不住,受别人欺负也是活该。
我最明白的一点,就是只跟自己喜欢、令自己高兴的人在一起,无须忍,无须怨,经脉自然通畅欢快。
如果和谁待在一起不舒服,一定马上离开,人生苦短,没时间耽搁。
有人说:“家人不是说离开就离开的。”
是,家人就是自己的命,首先人不能跟自己的命较劲,另外要明白,身形虽然难以离开,但精神上的距离是可以有的。
亲人之间之所以会出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距离感,没有界限。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yangsheng/7393.html
本文标签:曲黎敏 曲黎敏简介 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全集
ID:liu_meng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