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作者:云谷师,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RXYSGXTP)
人生在世,时刻谨记“三慎”,方能守好品德,幸得圆满。
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慎”不仅是一种责任心,更是一种能力、一种品格。
世界很大,人很多,但是可以成就你的人,只有“自己”。
人生在世,时刻谨记“三慎”,方能守好品德,幸得圆满。
01
慎言
俗语有言:“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
刀斧之下,命将何存?言语之害,可见一斑。
慎言的人,不容易受到伤害,饶舌的人就常常受罪;
《史记》有记载这样一件事:
一次,平原君赵胜的小妾出府游玩。
刚出门就见邻居走路一瘸一拐,觉得十分滑稽可笑,就大声笑了起来,并跟身边的人说:“你看,那个跛脚!”
邻居听到后很气愤。找到平原君赵胜理论,要求他以嘲讽天下志士之名杀了他的小妾。
尽管小妾一直称自己并没有嘲讽邻居的意思,但平原君为了保全自己礼贤下士之名,最终还是处决了她。
朱熹有言:“人之作孽,莫甚于口;言语尖刻,必为人忌。”
与故事中平原君的小妾一样,生活中许多人都因出言不慎为自己招来灾祸。
很多时候,在说者看来是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却会在听者心里激起千层浪,让听者不快。
《吉祥经》中说:“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想要活得长久,活得舒服,就要有会说话地能力,管住嘴的本事。
开口之前先“过滤”,剩下来的,才是精华。
良言一句三冬暖,好好说话,谨慎说话,这是增添福报,更是爱惜生命。
02
慎独
有这样一个故事。
说从前有个秀才,又饥又渴的事后路过了一片熟透的桃林,只淡淡地望了一眼便又继续赶路。
同伴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桃子解渴,他说:“桃李无心,我心有主。”
意思是讲,主人虽然不在,但若去偷吃,我的善心则不存在了。
曾国藩言:“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慎独”即慎重独处,处事谨慎,一时一刻都依照自己的道德和良知行事。
只有这样要求自己,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杨震去荆州赴任,道经昌邑。
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当年举荐上来的,王密十分感激杨震当年的知遇之恩,“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杨震拒绝接受,说:“我举荐你是因为了解你的才能,你这样做却是太不了解我了。”
王密说:“暮夜无知者。”
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王密听了杨震的一番话,羞愧而出。
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走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从不是完全独立的。
举头三尺有神明,那个神明既是天地,更是自己。
小人行事隐秘鬼祟,君子处事坦荡大方。
真正的君子,居小庙如居天下之广居,行狭径如行天下之大道。
只有做到慎独,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天地宽敞,处事有据,待人有方,从而活得自在心安。
03
慎微
《资治通鉴》有云:“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因为祸患常常积于忽微。
在作家李佩甫的著作《生命册》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范家福,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以优异成绩公派留学,取得双料博士学位后回国从政,官至副省长。
他口碑极好。不吸烟,不喝酒,经常带着顶草帽去农田里考察,有一个“戴草帽的省长”的美名。
每次下基层,临走时,都会让司机把后备箱打开,看看是否送了东西。如果有的话,也一定要人家拿回去。
但这样清廉的一个人,因为一粒纽扣被打败了。
他有一件西服,是前妻买的。后来两人分手,女人留在了美国,衣服带回了国内,一直穿着,但袖口掉了一粒纽扣。
有一个商人,想要贿赂他,送了他很多钱,都没有收。后来商人察觉到他对这件西服的钟爱,这粒纽扣,就引起了商人的注意,便派人从美国坐飞机专门运了一颗回来。
就这样,范家福一步一步步入欲望的深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正如作者在本书开头所说,“在生活中,你只要退一步,一旦越过了底线,你就很难回头了。”
在心理学上有个登门槛效应: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从而越登越高。
世间尤物, 不敢妄取。
当诱惑真正到来的时候,要保持清醒,
拒绝的理由不是因为有背人为道德,而是它只是在为你掉入更大的陷阱铺路。
图大者,当谨小慎微。
***
《国语》有云:“慎,德之守也。”
人这一生,高明之处,就在于一个“慎”字。
这是做人的本分,有百利而无一害。
做人倘若能始终如一,以慎律己,人生便无败事可言。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