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叫悟性高?最好的解释大概就是这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悟性高的人,活的清醒、明白、通透。他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必须做?他也一直在思考自己人生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现在在哪里,我将要到何处去?具体来说,所有悟性高的人,大多都有以下几个特征。01 说话时一针见血悟性高的人,要么三缄其口,沉默不说话,要么开口有益,一说就说到点子上。他看问题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理论和视角,能快速对事物作出正确而深刻的分析,并用简单犀利的语言说出来。他热爱学习和思考,比一般人的认知要高。看问题时,能通过一点看到全貌,穿过表层看到底层,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某件事物发表看法和观点时,别人说半天都是浅显的废话、俗套的老话,老是说不到关键点
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里包含着非常多重要的信息,打开这个信息,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所谓真正的“负面情绪”。每一个情绪都是一种语言,都是带着信息来与我们沟通的。当我们带着觉知,而不是无意识去看这些情绪的时候,就会发现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也不存在真正的“负面情绪”。情绪是送信人,每一封信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如果你好好地收下这个信息,理解并应对好这封信,送信人就会走了。相反,如果你关门不接待这个送信人,他就会一次次地不请自来,就像一个送快递的,如果你没收到,他就得一趟趟地送。如果你关着门,他就得敲门、甚至撞门。白天你不接收,他晚上还会再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在梦中梦见一些我们并不愿意看见和接受的画面。越大的情绪,包含着越大、越重要的信息,如果你不接受、不解读,它就会
真相是,宇宙会把属于你的富足带给你,而另一个真相是,许多人也会因为自我设限的想法而显化相应的现实。只要你愿意打开这些自我设限,就有机会体验到鱼与熊掌同时兼得的状态。金钱不能代表一切,但金钱确实是一个与我们情绪关系最密切的议题,处理金钱议题可以很奇妙。在《能量讯息:通往爱与觉醒的高灵智慧》中,作者分享了驾驭金钱能量的4个要点。01和金钱建立友善关系回想一下,你是否曾经为了钱让情绪大起大落,或是担心钱不够用,一次突发的财务漏洞把你吓坏了,还是你曾为了得到一笔钱而欣喜若狂?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和金钱保持着一定的关系,即便这样的关系会经历过多次变化。整体来看,你看金钱的关系好不好?是令人振奋,健康,界限清楚的关系吗?还是充满了冲突,总是在收入不够,债务缠身,财务吃紧中恶性循环?问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对你
从愤怒与批判到道歉、宽恕与感谢亲密关系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经此而得到化解最终藉由感谢,这些宝贵的经历将化作我们生命成长绽放的养料 愤怒一切的愤怒,都只是企图使他人感到内疚而已。一般以三种方式来表达愤怒:攻击、退缩以及被动式攻击。无论你采取哪一种方式表达愤怒,它们都有共同的目的:1、让别人感到内疚;2、压抑开始浮现的痛苦;3、控制他人的行为。如果仔细观察这些目的,你会发现它们是互相关联的。假设伴侣有某种行为使你感到恼怒或不快,你可以利用愤怒这一武器来使对方改变,这样你就不用面对不舒服的真正根源。因此,如果你可以用愤怒来控制你的伴侣,无论是使对方感到害怕还是内疚,那么你也就可以控制你的伤痛,不去意识到伤痛的存在。其实这样对你伤害更大,因为一切旧有的伤痛,都依存在某些自我限制的信念上。如果漠视此
人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是有意义的,人生不是荒诞的,更不是虚无的。因为人具有“求意义的意志”,这是人最深处、最本质的内在力量。01“求意义的意志”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认为,人所具有的“求意义的意志”是人最深处、最本质的内在力量——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说的身体唯乐原则的“快乐意志”、阿德勒心理思维上的“自我超越的意志”,都是由最深的精神上的“求意义的意志”而派生出来的。这就是“人性意志论”,它指出:人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是有意义的,人生不是荒诞的,更不是虚无的。弗兰克受教于弗洛伊德和阿德勒门下,是他经历过身处纳粹集中营中,经历了惨绝人寰的苦难。也正是在此期间,他以切身的经历和观察,发现了人性中最深的“求意义的意志”。他向世人宣告:即使在无法改变的残酷命运面前,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获取生命的意义
当你清楚地明白自己是"存在"这个伟大计划的一部分时,没有烦恼会在你身上生根。今天,你若与烦恼不期而遇了,不妨与我一起,品味下这句话:“所有烦恼都不过是一场幻觉”。沉浸于过去,烦恼才会存在,期盼着未来,担忧才会滋生。而我们现在就可以——不再给烦恼和担忧留下任何空间。01烦恼是“祖先留下来的遗产” 烦恼是由祖父母传给父母,再传给小孩,谁都不想要的遗产。孩子就像是海绵,会吸收父母的身体语言以及态度,父母甚至没有觉察到。比如说,一个小孩听到他的妈妈不断的诉说她的烦恼,孩子就会内化这些习惯。当他长大,会不断地重复不必要的行为或言论。小孩长大带著烦恼进入婚姻,连他的太太都必须要面对他的烦恼,而这烦恼原本是属于他妈妈的。就这样一代传一代,直到有一天他们停止将生活贴上标签。最大的问题是,你变得非常习惯这种担
很多时候,真正使我们劳累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无效的社交”。什么是“无效社交”?下面这个场景也许算个代表:你跑到一个聚会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嘘寒问暖,全程笑脸相迎,满屋子客套话,互相絮絮叨叨,敬酒、扫微信、留电话号码,但是三天之后就记不清对方是谁……仔细想一下,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被这种“无效社交”占用了。所谓“人脉就是钱脉”,是当今最大的谎言。真正的牛逼,是看你能吸引多少人、影响多少人。你自己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没有用。现在每个人都是很现实的,都只想认识一个对自己有用的人,想想你在成功人士面前自我介绍时那种没底气的样子,别人不会把你放心上的。而这种社交只能让你越来越没底气,越来越不自信,变得浮躁、焦虑。因此:你自己的层次,决定了你所处的层次。你永远只能和同一个层次的人在一个圈子。
不断地接受、每一个瞬间带来的功课都刚刚好是我所需要的。说来奇怪,当我愿意接受:“我的心就是混乱的,这是常态,而且它不是问题”,我的心,反而变得不那么混乱了。01混乱才是生活的常态今天开悟,也不代表我明天会继续开悟。人必须每天“归零”。归零,就是接受当下的自己,愿意让生活重新来过。最近的我,很混乱。明明知道,该安静下来写书了,我的心却安静不下来;明明知道,该给人家的讲义迫在眉睫,却毫无动力,根本不想理它。坐立难安,无法安在每个片刻里,心,像只猿猴般,荡来荡去,这就是此刻的我。在这个混乱的片刻里,叫人无所适从。后来,我学会了:当我混乱时,我只要觉察、接受,顺着它,就行了。以前当我混乱时,我通常会去游泳、跑步,有时候会去打坐、冥想,但有时候,我会干脆什么都不做。因为,在那个片刻里,我根本无法做什么
人一生中所面临的俗事就像永无止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而来,但我们到最后都是两手空空,什么也留不住。我们的脑中走过无数的念头,一个念头生出许许多多的念头,所有的念头都会增加内心的骚动与不平。假如仔细反省日常行为所依据的基本价值观念,并试着找出它们从何而来,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源自我们未能对事物做正确的检验。我们的所作所为,通常是根据“每一件事都是真实、具有实体”的假设而来,但最终又造就了生命物质的实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沦为念头的奴隶,同时也往往会沦为物质的奴隶。那么,念头究竟怎样影响物质?物质的本质又是什么呢?现代物理学有一个最伟大的发现,那就是“物质就是能量”。这也是爱因斯坦对人类所作的最大贡献,他向我们揭示,物质只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所形成,不管是石头、
原生家庭是有烙印的,在它之内发生的一切都会代际传承。无论对方是谁,那都不重要,即使是你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都不能影响你。因为这是一场你自己的修行,心外无物,只有你自己。01学佛就是学生活我曾经读到过一个佛教的俗语,说是: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西天。南怀瑾先生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个学生离家时间不短了,想回家看看,父母膝前尽尽孝心。千里迢迢兴冲冲的赶回家去,自己都被自己的孝心感动了,那时的心境真是佛在眼前。结果他爹见到他兜头就是一句责备:还记得这个家吗?还记得你爹娘吗?这一质问,把他开始的那份浓浓的孝心一下就怼回去了,佛在大殿了。这个故事读起来有些好笑,代入感也是非常的强,很契合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回想我和女儿的相处,这种佛心忽远忽近的状态也不知在我的内心上演了多少回了。我记得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