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你认为纯属虚构的东西可能是一种超前的科学世上一切显现先作用于心再由我们的心呈现出来 此即:“万有心性显”“婴儿”的境界道德经云:“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以此告诉你,如何让魂魄合一?“专气”就是聚气、修气,专一地修气,这是道家专门的东西。道家的功历来被称为气功,就与这有关。《黄帝内经》中也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在整个中国文化之中,气都非常重要。人说气场好,他的气色很好,这个城市气象很好,这个人有大气象、气魄很大,指的都是“气”。中国的儒家也一直强调气,比如孟子的“养吾浩然之气”。炼成浩然之气后会怎么样?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能做到这样,也很了不起。所以,中国儒家的养气功也很好。“能如婴儿乎”,能柔软得像婴儿一样吗?婴儿一般指孩子,但一定是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不
事情来,我处理。人来,我交流。问题来,我解决。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都可以观察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瞬间。这才是醒觉的“作为”——又诚恳,又投入。但再也不会被这个人间带走,而把自己迷失掉了。01这个世界,只是一个“大念头”知道,清清楚楚地知道——任何东西,也只是个念头。仔细观察,我们所接触的每一样东西。不管是一朵花,一颗石头,另外一个人,就连我们所碰到的任何东西,都只是一个念头。没有念头,就没有东西,更没有问题。一般人想不到的是,连我们遇上一张桌子、知道它是一张桌子,也是通过念头才知道的——知道它很坚固,甚至感觉到它的沉重,看到它的颜色、触感……这些都只是念头组合出来的。若不是通过这些念头,根本没有“桌子”可谈、可体验的。我们吃到的任何东西、看到的任何东西,脑海中想出来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念头的
作 者:水木然,转自水木然公众号(smr87000)宇宙有个基本法则:能力敌不过业力,业力大不过愿力。业力就是我们曾经创造的价值/帮过的人,积下的恩怨;愿力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向往/源动力/初心和理想;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智商再高,都抵不过他做过的事带来的影响。同样的逻辑:一个人做过的事再厉害,都抵不过他的正心/正念带来的影响。守住初心,向往光明,是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这就叫愿力,它才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1宇宙有一个基本的投射法则:你发去出的所有东西,必会在某时个时间反弹到你身上。世界就是你信念在现实里的一种投射。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会报应到你身上,这就叫愿力。我们天今所遭遇的,必定是我们曾经发出去过的 ,只不过宇宙以另外一种形式在另一个阶段返还给了我们。愿力也叫因果。种什
疾病只是一种体验。当我们看到疾病背后灵魂的期待,并满足了它的期待,疾病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真正的答案在我们内在。我们只需要停下来,去真正地看见自己灵魂的渴望。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健康的,因为健康是身体本来的样子。你有什么样的信念系统,就有什么样的身体,就有什么样的健康和人生。佛家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那到底信谁?很多人说,是信自己。那关键是信自己什么呢?就是信自己是本自具足。从健康上讲,我是健康的,从关系上讲,我是和谐圆融的,从财富上讲,我是丰盛富足的。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我呢?我就是那个自性。我们都听过,自性平等。自性是每个人都有的,一模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那个真我不会生病,不会不舒服,祂纯洁,祂通透,祂是不增不减的永恒存在,祂是不受限制的。但是我们把祂忘记了。那疾病是怎么回事呢?01疾
如果你处于无意识状态,你的业力绝对决定一切。若你在生活中带有一定程度的清醒,业力的力量对生命的控制就会减弱。提问者:为什么两个孩子投生于同一个母亲,却有非常大的不同?母亲经常在抚养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快乐,而抚养另一个很痛苦?萨古鲁:这个问题打开了太多的东西。现在,当我们说“业力”这个词,我们不是在说你的行为活动给你带来什么惩罚或奖赏,这是一个愚蠢的概念。 “业力”本身的字面含义是行动,过去的行动。你能进行什么类型的活动呢?你可以进行身体活动、精神活动、情感活动和能量活动。你在这四个层面上是活跃的。你所进行的每个活动,无论是身体、意识、情感或能量,都会给你留下残余物、本身的记录。如果没有这些累积的印象,这种累积的信息堆,你将不会有任何属于自己的特征。你将是一个“人”;你对于你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如果内在比较少,那么他就会用较多的外在来取代。第一个爱就是爱你自己,然后其它的爱才随之而来。成熟跟你外在的人生的经验无关,它跟你内在的旅程有关,它跟你对内在的经验有关。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怎么静心,而是要知道你为什么不在静心。静心的过程是递减的。它不会给你增加什么,它是在消除已经被增加的东西。当你能够享受自己的独立个体的生活时,你就自由了,你就释放掉对他人的依赖。如果你希望获得别人的注意,相对的也必须付出代价,这是一种束缚,你愈是要求别人注意你,你就愈是变成一种东西和商品,你在销售自己,希望别人采买你。在人生真正的旅途当中,你自己的直觉就是你唯一的导师。并不是要你去撕掉别人的面具。如果他们喜欢活在谎言中,那是他们的选择。你不需要去改造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人,你能够自我成长就很足够了。如果你
讲到真宽恕和化解业力,大家听到佛学上有两个词恶报、福报。在二元之中这两个东西一直在起作用。我曾经提到一点,就是关于如何把福报转为恩德,人生就是一个付出的过程,为什么呢?这个世界虽是个幻相世界,但是它依然按照心灵的法则运作。梦中的体验不是取决于剧情这个世界上,我们的心念向外输出什么就会被自己感知到什么,而且这个过程有个时间差。好像说,我今天对谁发了一个善念也许通过另一个人回过来帮助我。在这个业力系统中,在这个时间空间中,有这么一个关系,其实因和果是同时产生的,我们一个善念产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会体验到这个善念的结果,因为我们是上主之子。每个念都是有效的,但它怎么被体验到呢?在时空中会有一个剧本的组合,我们行了很多善,发了很多善念,但它不一定是立刻产生回应。佛教有一句话叫“无相布施”,有些时候我对这
“伤痛”是不可避免的,但“痛苦”却是可以选择的。01射向自己的箭“伤痛”是不可避免的,但“痛苦”却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在情感上对伤痛的反抗越强烈,由烦扰、自责和内疚所带来的痛苦也就越强烈。很多时候,伤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于伤痛的过度反应。实际上,人们常常遭受到两支箭的攻击:第一支箭是伤痛。第二只箭是对伤痛产生的抗拒。比如,工作失败了,这是伤痛,是第一支箭,这支箭给我们造成的伤害并不大,但是,如果我们对此耿耿于怀,这就是射向我们的第二支箭。又比如,被女朋友甩掉了,这是伤痛,是第一支箭,但因为被甩掉而心生怨恨,甚至怨恨所有女性,认为女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这是射向我们的第二只箭。第一支箭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自己射向自己的第二支箭。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大部分痛苦,都是第二支箭带来的,也就是
有些人喜欢笑,不是因为事事如意;而是因为热爱生活。接纳负能量,才是真正的正能量……人间正道,因果循环,能量也是循环的,负能量不可能自行消退,唯一的方法就是让正能量住进心灵深处,而重新接收正能量的前提是:你要学会接受事实,然后放下。我们身上所积压的情绪就是一种堵塞的力量,它们会阻碍宇宙能量流向你的通道。当负面情绪升起来的时候,要把注意力拉回来,放在自己身上,去觉察它。它会因为你慈悲的观察和观照而逐渐消融,减退”。真正的修心成长,不是逃离,不是躲避,而是欣然的面对,全然的接受,接受此刻你正在经历的一切好与坏。接纳自己吧,接纳自己的一切,包括负面情绪,只有接纳了它,才能找到它的来源;只有正视它,才能知道它在诉说和表达着爱……拥抱自己,你是完整而且美好的,你值得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你也有宣泄负
01当我在批评别人指责别人时我深层的了知对方就是「我」,其实「我」是在指责批评「我」自己。重复的告诉自己:她(他)就是「我」。不断重复的告诉自己,对方就是「我」。并且再三问自己:「从这当中我看到了我自己什么过失?」「我体会到了我自己有何感受?」「我领悟到我自己在批评什么?指责什么?」从中我将体悟到,原来我只是急忙于引导别人去看到别人的污点,而且最好不要看到我自己的缺失,原来我在指责别人的同时,正是在指责自己啊!02当别人在批评我、指责我时我深深的感受到对方的愤怒与心念。谦虚的告诉自己:「千万不要试图去证明谁对谁错。」不断重复的告诉自己:「不要去证明对与错」此时更要打开自己的心、柔软自己的心,融入对方的心。感同身受地去了解对方愤怒的情绪及无明的恐惧,用更大的慈悲与谦虚去面对对方的指责。03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