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迷 - 第12页

01月23日

怎样利用集字搞书法创作?这篇文章说得最透彻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063次
怎样利用集字搞书法创作?这篇文章说得最透彻

要做到集字创作,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不然很难创作出让人满意的作品。第一,随形就势随形,用现代汉语的解释,可以很浅显的解释为根据这个字的形态去决定的单字布白和形势的分布。但从书学的角度,这句话未免太笼统,我们在《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里看到“当字小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让它显得更大一些,当字大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把它写得更加紧凑,让他显得更小一些。”这是不是说笔画简单的字就写粗一点、写大一点,笔画复杂的字就写小一点、写细一点?这样解释也没错,因为唐楷就是这么做的。尤其是在柳公权的字里面,这点显得特别的明显。柳公权在结字方面的精巧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真正地做到了把任何字写得都非常规整,或者说叫一刀齐,这已经是非凡的功力。实际上把简单的字写的让他变大,复杂的字写得让它变小,这并不是一件简

01月23日

为什么说“入展”和“学好书法”不是一个概念?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35次
为什么说“入展”和“学好书法”不是一个概念?

概念要分清,目标要明确。“入展”和“学好书法”是两个概念。展览就是考试,考试就要打分,对考试而言,高分是硬道理。参加学历教育的考试而大谈只为了学知识不在乎学历,不是虚伪就是糊涂。为了选上展览,作为学习的一个阶段,不妨追求短期效益,可以允许“高分低能”。书法水平的提高是系统工程,指望三两年提高到什么程度,是不可能的,但同样的时间,完全可以写出比较精彩的作品。参展作品的创作是“为人”的,书法水平的提高是“为己”的。脚踏实地的进取,并不妨碍志向的高远。提书法老是说二王二王,二王笔法最丰富,境界最高等等。窃以为二王固是大家,其作品迄今为止是书法艺术最完美的文本,标识着书法审美的高度。但二王的东西绝对不是书法的全部。不写二王,只写二王以后的书家,一样成气候,而一心学二王,也可以学得平庸,古往今来,大有

01月21日

怎样才能学好《石门颂》?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089次
怎样才能学好《石门颂》?

导读:《石门颂》摩崖是汉隶之上品,用笔圆浑劲挺,体势纵逸多变,有“隶中草书”之誉。杨守敬评曰:“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康有为云:“《杨孟文碑》(即石门颂)劲挺有姿,与《开通褒斜道》疏密不齐,皆具深趣。”为便于逐步深入学习《石门颂》,本篇将临习分为实临和意临两个阶段讲解。实临所谓实临,即对着帖实实在在地临习,力求写像原帖,第一步必须如此作。下笔之前最好认真读读帖,找找点划、结字的规律,做到心中有数,以减少盲目性,提高临写的效率。下边就《石门颂》的点划、结构及临习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分别予以剖析。一、点划的特征及书写要领《石门颂》虽为东汉刻石,但其用笔基本为篆法,除个别撇捺外,大多以中锋行笔,逆入平出,无明显提按,也无一般隶书之“蚕头燕尾”,因此,其点划乍看起来并

01月21日

学书法为什么一定要学篆隶?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068次
学书法为什么一定要学篆隶?

大家提倡学书法应从楷书入门,认为楷书学好了再学行草才是正道。可是人们却忽视了篆、隶书的重要性。学书法讲求追根溯源,而篆、隶书特别是史籀大篆就是书法根本,它对书法的意义接下来为您细细道来!晋晋人书法,特别是王羲之,被后世书家奉为宗祖。从唐开始历代书家都将王羲之书法视为最终目标,希望能入得晋人之门庭,这也被视为评价书家书法水平高低的依据之一,“书不入晋,固非上流”。为什么晋人书法有这么高的地位呢?我们来看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对书法的要求,他首次提出反对字如算子,另外还得融入篆、八分、古隶书笔意笔势在里头。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近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科斗;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

12月03日

关于书法中的“腕力”问题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977次
关于书法中的“腕力”问题

关于腕力的问题,这是我们学书法的人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有的老师说,为什么齐白石的画 功夫那么好,主要是腕力好——当然没有说错!但是他说的腕力是指齐白石做了很多年木匠,力气大,所以腕力好,如果力气大,就说他的腕力好,那么中国的举重运动员个个都应该是书法家了!这样的说法显然问题非常大!而且是错的!是误人子弟的!其实,当年的启功先生把这个问题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他说,有个传说,说古代的王羲之为什么字写得好,就是捏笔非常稳当,他的母亲从后面都没有办法把他的笔拿走,这里还是把腕力说成了手腕的力量!其实,我们讲的腕力显然不是这么回事情,是指腕的灵活,由于腕的灵活,写的字轨迹正确,看起来线条流畅,也就非常有力,我们说的腕表现的力量是这么回事情!启功先生是这样说的,而启功先生既然是齐白石的学生,他们对技法的认

11月26日

学书法,为什么不建议你写大字?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138次
学书法,为什么不建议你写大字?

学书法,很多人喜欢写大字,字的大小很重要吗?对初学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建议,即便为了强调用笔和结构,也要适度,即便是入门之后,也别写太多大字。一、古人不写大字无论楷书行书,其实古人很少写大字,经典作品没几个是大字写成的。最早的甲骨文大概跟红豆差不多大,我这样的近视眼,半米之外都看不清楚。汉代日常的字比甲骨文大不了多少,一般一公分以内。唐代的字比较大了,估计有三公分左右,最大的有五公分左右了,跟我们的银行卡差不多大。也就是说,古典时期书法中大字的概念,就是五公分见方的字。而我们有时写到十公分。三、经典书法单字多数在2cm-5cm之间那么我们练习的时候写多大的字?答案是:越小越好。但这个答案显然有点不切实际,因为当前纸和笔的质量不足以支持我们写小字。我们也就是写得比原作大一倍左右就成,最多大两倍。

10月14日

魏启后:书法学今人也没什么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885次
魏启后:书法学今人也没什么

有人认为初学书法以古人为楷模,不宜学现代人的书法,这是一个在群众中存有争论的问题。但是我一直认为只要不带偏见,心平气和地细想一下,并没有什么不可解决的争端。首先是初学毛笔字,没有一个不是从当代人入手的。因为只要是初学,总是有人指导的。这个指导的人还能不是当代人吗?即使是从学唐碑入手,其实也是当代人学唐碑的写法,并不是真正唐代人的写法。例如我们通常初学毛笔字所用的诸如欧体字教材,柳体字教材,颜体字教材,其书写的方法,都是编书的人他自己的写法。古人并没有这样的具体指导流传下来。再进一步说,假如你确实没有人具体指导,也没有接触前面所说的习字教材,初学就直接临学某个唐碑,实际上当代人们的一般书写习惯早已深深地影响着你,指导着你。你自以为学古人,实际上所学的今人要比所学的古人多得多。所以,我认为初学写

10月13日

王墉:学隶书一定要以厚朴、古茂、苍茫为审美原则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00次
王墉:学隶书一定要以厚朴、古茂、苍茫为审美原则

一、隶书变化多端,异彩纷呈,或大气、或雄浑、或委婉、或空灵,不一而足。隶书起源于秦朝,成熟于东汉,没落于唐宋。清末则异军突起,名家辈出,继承汉隶遗韵,伊秉绶、邓石如、金农、赵之谦、何绍基、齐白石等名家大师各具面貌,皆取其一而成名。隶书以汉隶为根基,进行全方位、有深度的临摹与创作。然而当代隶书创作多以展览为主,篇幅高大,纯用汉隶进行创作会有一定的难度,须参考明清隶书诸贤的大型条幅创作,以增强气势,再加上汉隶的古茂、雄沉及金石气,融合现代展厅有限度的装饰、色彩搭配、适度做旧等手法,使作品古今结合,夺人耳目。既有使人眼前一亮的视觉冲击,又能展现作品深厚的传统内涵。夫隶体有古于八分者,故秦权上字为隶,有不及八分之古者,故钟、王正书亦为隶。盖隶其通名,而八分统矣,称锤可谓之铁,铁不可谓锤。从事隶书与八

10月12日

沙孟海:个人风格,都是从“集古字”而来的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56次
沙孟海:个人风格,都是从“集古字”而来的

有人说,全部书法史都是“薄古厚今”,甚至“是古非今”,我认为并不如此。古代有古代的优点,后世有后世的优点。近代考据学家有“前修未密,后世转精”的话,书法,从某一角度看,也有后人胜过前人的事实。王羲之生在东晋时代,真、行、草书突过前人,号为“新体”。颜真卿崛起中唐时代,承接北齐、隋代雄伟一派的书风,开辟新路。清代邓石如“以隶笔为篆”(康有为语),也是新创造,给予后人不少便捷。不过,王羲之、颜真卿、邓石如的成功,都是在接受传统,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讲书法史,这点不要忘记。学习书法,我赞成米芾的做法。《海岳名言》有一条说:……庄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集古字”是学书的好方法。熟习各家,吸收众长,久而久之,融会贯通

10月01日

推荐能提高临帖效率的新方法:互动临摹法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965次
推荐能提高临帖效率的新方法:互动临摹法

一般说来,临摹中有两个问题最重要,一是选择碑帖种类,二是具体实践。临摹过程,是联系的、动态的、持续的,并非孤立的、静止的和暂时的。临摹非一日之功,需要长年累月积累,在不同阶段面对众多碑帖,实现最佳组合、交融和互补非常关键。笔者由此提出“互动临摹”设想,主要有四种方法:一、混合临摹(一)篆隶相通。隶生于篆乃不争的事实。篆书与隶书乃后世笔法形成基础,篆书主圆笔,隶书主方笔,虽说隶生于篆,但毕竟是两种不同书体,篆书是古体,隶书为今体开端。既然隶生于篆,在隶书中搀杂一些篆书笔法是顺理成章的事,隶书名品《西狭颂》便是最明显的例子,但篆书中含有隶书笔法一般会被视为习气。篆隶混临中,篆书范围必须限定一下,按照笔者肤浅的临摹经验,甲骨文和小篆应除外,甲骨文字形简而笔画瘦硬,书写方式完全不同,小篆线条轻细且很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