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很多学习书法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那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去临摹古人的作品,而不是临摹现代人的作品?老师也可能会这样说:时间越久远的古人,他们的作品也越自然、质朴、天真。但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时间越久远的古人,他们在创造书法作品时,往往不会像今人一样去刻意地装饰,而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自然书写出来,因此,古人的作品就没有参杂一些外部更多的条件进入到书法中来,质朴、天真也就成为一种习惯了。
现在有很多人在学习书法,也有很多人为了急于求成,就去学习模仿现代人的书法作品,这个做法有没有问题?当然是有的。模仿现代人可以从形式上找到书法作品的感受,但从书法本质上却得不到任何好处。“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意思就是说,学习书法即使学了古人,但也只能得到一半的水平,但如果学习今人,就更学不到那一半了,最多也只能学个皮毛。这个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今人在学习中已经漏掉了很多,如果你再学,也只能学个形式而已了。
唐代书法家张彦远说:“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请帖也,而成谨细。”他强调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它的自然、质朴之感,是一种“无为”的状态。时间越久远的人,因为他们在书法中没有人为的、刻意地添加于形式、情绪以及外在条件,在书作中只有在现有的条件下写字,不像现代人一样,有物质、情绪、名利等各种因素的叠加,使得作品便有了更为复杂的情境。
北宋书法家米芾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刚开始学习唐楷,但后来为什么要皈依于魏晋及“二王”书法?他认为,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书法中的自然、高古气象。我们知道,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被人们所推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改造了书法的技法能力以外,还在他那个时代里写出了他本人和时代的“魏晋风度”,这样的作品不仅会在当时被人们认可,因为它符合时代要求,而且还会被后世所推崇。
当然,我们不可能在学习古人书法的过程中,就会把古人的所有东西都继承过来,这就是“仅得其中”的缘故,即使是这样,古人的高古、自然、质朴,也会被我们所吸收一些。历史上那些书法名家都是按照这样的方法一路走过来的,他们并没有放弃对古人书法的学习,而那些名家在学习过程中,还找到另外一个“出口”,那就是自成一家的风格。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习书法不仅仅是模仿于古人,学到了高古之气后,还要变成自己的风格才是书法的出路。
那么,现代人的书法能不能学习?当代是不能学的。但也不能说,现代人的书法就一点也不能学吗?其实这也不完全是。我们在学习时,可以参考现代人对书法的理解与思路,例如,他对古人的书法是如何“改造”的?他的作品形式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把古人书法中的自然、质朴、高古是学到了多少?等等,这些方法是可以借鉴学习的,至少他也为我们学习趟了一条路子。(本文来自公众号书法心迹)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版权和其它问题,烦请及时与本平台联系,我们会马上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shuhua/9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