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来源 | 诗词世界作者 | 叶寒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见天地,知敬畏;见众生,懂怜悯;见自己,明归途。”如果说有那样一首诗,是写尽了这三重境界。儒风君最先想到的,是唐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短短22字,有人读出孤独,有人读出悲凉,有人读出敬畏,还有人读出“日月自往来,俯仰成古今”的苍茫与唏嘘。唐高宗显庆四年(659),陈子昂出生于一个富庶的地主家庭。优渥的环境,良好的教养,让他养成了乐善好施而又洒脱不羁的品性。十七八岁时,他毅然弃武从文。短短数年,从大字不识,到博览群书。23岁,他考中进士,上书谏言被武则天采纳,后来一路升到右拾遗,前途光明灿烂。他本以为自己能大有所为,谁料此后却是一路受挫。上书谏诤,他正直敢言,不畏迫害,却也屡屡惹恼
来源 | 百草园书店作者 | 李廷英《杨绛传》里有这样一段话:“把圈子变小,把语速放缓,把心放宽,把生活打理简单,用心做好手边的事情。”放宽心,就会少了很多的烦恼,内心平静,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和感情。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慢脚步,反省自己,人生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返回来。幸福的生活,就是能够心平气和地好好过日子。保持生命的安静,适应当下的环境,有选择的能力,也有灵魂的丰盈。用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里的悲欢离合,会发现日子里溢满了许多无私和美好;用宽容的心去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会觉得人生从来不缺少希冀和期待。山一程水一程,遇见沟沟坎坎也不要抱怨,不要放弃,因为这些想法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只有在坚持和忍耐中,让自己不断成长,现在的拥有,以及未来的你,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允许一切发生,怀
来源 | 一号书院作者 | 书院君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女性的评判标准日益多元化和深刻化,除了外表美、事业成就等传统指标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内在修养和心态的平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福大身旺”的女人,她的身上会展现出一系列独特的迹象,尤其在中年阶段,这些迹象更加明显。本文将从眼界开阔、心胸宽广和人格独立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些迹象,并解读其背后的深刻含义。01眼界开阔,不纠结小事一个“福大身旺”的女人,她的眼界通常会极其开阔,不会被琐事所困扰。她懂得放下那些无关紧要的琐碎烦恼,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物上。在她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值得尊重和关注。这样的女人在中年时期会表现出更加深沉和从容的气质。她们不会为了一点点小事而心烦意乱,而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
来源 | 醒读书摘作者 | 醒读君一次回头,就是一次靠边,就是一次及时止损。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竞争,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越是具备实力和智慧的人,越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靠边站。这并不意味着软弱或者退缩,而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是对自己和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应对方式。01智者不争古人云:“智者不争,仁者不怨。”智者之所以能够超脱于纷争之外,静观潮起潮落,是因为他们明白力量并非只在于挣扎和争夺,更在于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澈。比如,苏轼在面对政治斗争和官场尔虞我诈时,选择以酒浇愁、以诗寄情,保持了一份独立自由的精神。他们深知争斗往往会消耗精力和资源,而真正的智慧在于避开无意义的争执,选择更有建设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因此,智者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淡定从容,不轻易卷入是非之争
作者 :儒风君林语堂说:生活的智慧,在于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保留最重要的部分。当你生活不顺时,试着扔掉身边这3种垃圾。找回轻盈的人生状态,好运就在不远处等你!1扔掉多余的物质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之所以不幸福,不是因为拥有的太少,而是因为想要的太多。扔掉多余的物质,就是舍弃无用的烦恼。“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身为知名学者,生活却异常简朴。一家人挤在两间半屋子里,一间给他母亲和姐姐住,另一间由他和老伴带着小孙女住。剩下半间,用作他的书房、客室、吃饭间,书橱留出一半放菜碗。即便是这半间屋子,还还放着一张小双人床,留给他儿子和儿媳周末回来住。房子虽小、条件虽差,周有光却感到非常满足。他写了一篇《新陋室铭》:“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
来源 | 诗词世界作者 | 胡子雯那是一个天朗气清的午后。刚刚中举的李商隐受邀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家中做客。意气风发的拔尖儿后生,总是格外得长辈青睐,不知是刻意安排还是缘分使然,他邂逅了王茂元青春貌美的小女儿。宴席间推杯换盏,人声鼎沸,庭院中却是佳人静坐,书香满溢。从酒桌上逃出来透气的李商隐,恰巧撞见了这一幕,眼波流转间,那一低头的娇羞,击中了他的心脏。爱情如夏日的暴雨一般将他从头淋到尾。王氏貌美、沉静,更难得的是她虽为女子却饱读诗书,两人时常一起吟诗作对,彼此引为知己。春风犹自疑联句,雪絮相和飞不休。两人之间隐晦的爱意,在一次又一次联句游戏中,被诉说到了极致。终于在一年之后,也就是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李商隐如愿抱得美人归,与心上人共结连理。应付完前来贺喜的宾客,李商隐走进洞房,看见王
来源 | 百草园书店作者 | 明朝雪在人生的长河中,时光如同一位巧手的编织者,将日日夜夜织成一幅幅温暖的画卷。我们在这流转的光阴里,遇见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也收获了满满的真情与陪伴。每当回首往昔,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时光不老的感恩,更是对那些陪伴左右的真情的珍视。生活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予我们惊喜。就像是一个寻常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了旧书的扉页上,斑驳的光影里,我们仿佛能听到往昔岁月的低语。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如今都化作了心中最宝贵的记忆。我们感谢时光,它没有带走一切,反而让那些真挚的情感更加醇厚,如同陈年的酒,越久越香。真情,是人生路上最美好的礼物。它不需要华丽的包装,也不需要任何誓言的点缀。它就存在于那些平凡的日子里,一次次的问候,一声声的关心,一次次的携手同行。当我们遇到困难
来源 | 一号书院作者 | 书院君在人际关系日益重要的今天,有些人不仅在朋友圈里鲜少出现,甚至连亲情关系也显得淡漠疏离。这种现象背后,往往蕴藏着复杂的原因。本文将探讨为什么有的人既没有朋友,亲情关系也很淡漠的情况。分析其中的四个主要原因,并从心理、社交、家庭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解读。1第一点:社交障碍有的人天生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这种社交障碍会导致他们难以建立和维持朋友关系。他们可能缺乏表达自己的能力,对于社交场合感到不适应,因此很难融入群体,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渴望有朋友,也往往无法克服自身的障碍。2第二点:人际关系技巧不足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有的人可能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缺乏倾听、沟通、妥协等基本技能。他们可能表现为
来源 | 醒读书摘作者 | 醒读君“烂苹果效应”:人际交往中,一定要远离这3种人01避免消极情绪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与消极情绪的人交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因为他们往往会传播消极情绪,从而影响他人的情绪和心态。正如心理学家约翰·洛克所言:“人的心灵是一个烧荒的田野,无论你种下什么,它都会生长。”如果周围的人都是消极的,那么自己也很容易受到影响,陷入消极情绪的泥沼中。比如,当一个人总是抱怨和埋怨,会让周围的人感到疲惫和沮丧,从而影响彼此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尽量远离那些带有消极情绪的人,以保持自己的积极心态和良好情绪。02远离自私自利的人自私自利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与这样的人交往会使人感到被利用和不被尊重,因为他们往往只在乎自己能从这段关系中获得什么,而
作者 :儒风君《荀子》有云:“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见微知著,从细节微小之处,便能洞见事情的真谛。祸福亦是如此,并非突然降临,毫无预兆,而是早有端倪。当你身上出现这4个微征兆,说明你“命中带福”,老天要渡你!1境遇微祸《格言联璧》中说:“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上天要降下福泽之前,会先给他小小的祸患以提示。很多人对生命中的挫折、磨难,避之不及,惶恐不安。可若不是突如其来的大祸,出现一些细微的沟沟坎坎,其实是好事。比如:事业同一方向屡次受挫,是提醒你要及时转弯,别狠狠撞上南墙;感情生活中相处不愉快,是告诉你要趁早磨合,别小事酿成大事;身边总有小人刁难阻碍,是警告你要防备小心,别轻易掉入陷阱......《菜根谭》有言:“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境遇微祸,其实也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