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极简主义究竟是什么?提到极简主义(Minimalism),大家想到的是啥呢?清高的上层阶级生活概念?一个大房子空无一物,就放个床垫子和一副碗筷吃饭睡觉?亦或是乔布斯老爷子万年不变的高领黑体恤?是受虐苦行僧式的生活?还是一碗灌输给大众的无用鸡汤?NO!NO!NO!统统不是!当一件作品的内容被减至最低限度时所散发的完美感觉。当物体的所有组成部分、所有细节以及所有的连接都被减少压缩至精华时,他就会拥有这种特性,这就是去掉非本质元素的结果。(来源:JohnPawson)这才是极简主义的正确打开方式!极简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20世纪现代艺术重要流派之一。极简主义的设计遵循“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对建筑设计、装饰设计、时尚和绘画等诸多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极简主义设计以简约著称,但
说起竹子,它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又与梅、松合称为岁寒三友。它是历代文人所喜爱的植物,在诗词画中经常能见到的它的身影,它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竹”的象形符号,这意味着在距今4000余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竹子便存在了。“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硝”这句话出自《山海经》卷三《北山经》,在《山海经》中,大概描述了300多座山,而其中有竹的山便占据了30多座。之后,在《诗经》中,也有许多提及竹子的句子,如《诗经.卫风.竹竿》中,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综合以上说明竹子在我国历史久远,伴随着中华文化从无到有,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起起伏伏。而竹子所
朱幼棣文化是什么?文化是语言、文字、音乐、歌舞;是民俗风俗生活的总和;是一种精神、风格和气质;是思想、审美和价值的取向。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既是鲜活的,又是凝固的。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人与时间、空间的关系;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民的凝聚与认同;是浸透我们祖先和父母血汗的江河、大山、土地所孕育的;是延绵不绝的历史、哲学、文学、科学、技术、教育心理的综合。客家承启楼有形的城市文化,是可以触摸的。也许是一个群落、一组建筑、若干街区,和一座城市个性的聚合,是色彩和谐与美的展示。因此,文化也是城市的灵魂。无论是古典或者现代,在有文化的建筑上我们可以读出时代特征和历史的变迁,无论是北京的皇宫和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还是徽州的民居、客家的承启楼以及陕北的窑洞,遗址上即便只有几块砖石,或者“露沾荆棘没铜驼
朱幼棣,男,汉族,1950年出生,浙江黄岩人,中共党员,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经是新华社著名记者,专跑中央常委线,现任国务院研究室司长。无论是作为记者,还是转型成为官员,均心怀天下,长期关注城市发展、文化遗存和民生问题,著有《沉默的高原》、《中国世纪大灾变》、《后望书》等。2015年6月3日下午,朱幼棣因突发脑溢血,后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享年65岁。摘要:我想,无论新与旧、巧与拙,文气血脉还是要平,只有平才能走得远,才有抵御粗陋芜杂的高境界。独自在书法的世界闭关锁山,生活变得简单清净,一简则远,一远则幽,这给寻常的日子增加了宁静和深度。于是,对笔墨的迷恋,逐渐成为一种信仰和情怀。一、书法的家学渊源,可追溯到百年前。清末,写得一手清秀小楷的曾祖父,离开生养他的浙江农村来到陕西,在
苍苍枝上千年松,盎盎生机石玲珑。盆栽奇岩伊独赏,红木花几四方中。花几花几,又称花架或者花台,大多很高,底部呈高座型,细长,是一种高腰几案,常用于摆设花卉盆景的,多放在厅堂或者条案两侧。明清时期尤其在大户人家盛行摆放。四方花几— 材 质 之 美 —花几的用料十分讲究,精选大红酸枝材质,其面为攒框嵌板,中镶独板,纹理清晰,平滑光素,完美展现出酸枝之纹理。— 设 计 之 美 —花几为方形面,整体造型高挑,挺拔有致,线条疏朗。牙条为卷草纹。四腿方直,下为龟足,四腿之间以卷草纹相连,稳重大方。— 工 艺 之 美 —凿、雕、修、刮、磨、漆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敢懈怠,精致的雕刻工艺,纹理沉着,美观大气,线条流畅,手感顺滑,富有诗情画意之美。— 装 饰 之 美 —花几柔顺的肌理丝丝流转,花枝婉转娉婷,相辅相成,
一、概念溯源苏轼在画跋首先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观士人画如阅千里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这是文人画与画工画在创作意图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苏轼《潇湘竹石图》(局部) 中国美术馆藏“文人画”概念首先提出者是董其昌:“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借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还给文人画排了谱系。这个颇费心机的概念及谱系影响极大,让中国画改弦易辙四百年!疏林远岫图董其昌 天津博物馆藏二、文人画特点文人画与匠人画的根本区
1947年生于江西南昌。1981年 浙江美术学院(今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当时该院书法专业未设硕士学位,故第一批的5名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均取得文学硕士学位),现为 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 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 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美术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看来,书法与绘画是中国美术中并重的两个方面,对书法的忽视,会使我们对绘画的深入遇到无形的阻隔。对书法,在体验之外要加上一重观察与剖析,带来一种新鲜的感觉与思想。 对书法的忽视,会使我们对绘画的深入遇到无形阻隔。 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是中国
断舍离和极简生活并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而是需要一点一滴的习惯的积累。希望这42个极简生活小建议,可以帮助你逐渐形成断舍离的习惯。我们要成为物品的主人,而不是被物品所束缚。养成健康的购物观念:1.必需品,再贵的也要买。2.不需要的物品,再便宜也不买。3.高质量的必需品,付款的那一刻是心疼的,但每次使用都无比的开心。4.便宜的东西,只有在购买的那一刻是在满足自己的购物欲,使用的时候每次都是折磨。5.不要为了体现“合群”,去买一些不太需要的东西。6.不要看见同事和室友都买,你就也想买,多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那件物品。7.不要有”来都来了,总不能啥也不买吧”的心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8.别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健身卡这种东西,大多数情况去不了几次。9.乐器、摄影等爱好,先用最低的成
一、兰文化溯源与定位兰文化源于兰花而高于兰花,始于孔子。“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兰花在中国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几乎同时涌现出三位中华兰文化的伟大杰出代表——孔子、勾践和屈原,孔子赞兰、勾践种兰和屈原佩兰,正是他们在兰文化上的不朽贡献,奠定了中华兰文化的深厚的基础。中国人养兰和赏兰的历史可以追湖到公元前600-1000年。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很多诗、赋、著作文献、书画及民间习俗,使兰花的欣赏超出植物形态进入了文学和艺术的殿堂且和文学、艺术、道德、情操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种兰则始于勾践。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越绝书》曰:句践(勾践)种兰渚山。兰渚山今位于漓渚镇漓渚村南面和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最深刻的错误认识是什么?点赞最高的回答是: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当一个人缺乏自律的时候,他做的事情总是在受习惯和及时诱惑的影响,要么就是被他人的思想观念所扰,几乎永远不可能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多少人羡慕着别人的身材与样貌,羡慕着别人的成功与精彩。但是当了解到其背后付出的艰辛和近乎残酷的自我管理后,又迅速打起了退堂鼓。在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日子里,继续毫无意义地耗费生命。而你会发现:那些自律到极致的人,都拥有了开挂的人生。1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李开复曾说:“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变得更加完美。”谷歌有位高级工程师,叫马特·卡茨。他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