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一、 兰文化溯源与定位
兰文化源于兰花而高于兰花,始于孔子。“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兰花在中国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在春秋、 战国时期几乎同时涌现出三位中华兰文化的伟大杰出代表——孔子、勾践和屈原,孔子赞兰、 勾践种兰和屈原佩兰,正是他们在兰文化上的不朽贡献,奠定了中华兰文化的深厚的基础。
中国人养兰和赏兰的历史可以追湖到公元前 600-1000年。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很多诗、赋、著作文献、书画及民间习俗,使兰花的欣赏超出植物形态进入了文学和艺术的殿堂且和文学、艺术、道德、情操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种兰则始于勾践。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 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越绝书》曰:句践(勾践)种兰渚山。兰渚山今位于漓渚镇漓渚村南面和兰亭江北面这一带山麓渚山,东临古鉴湖,西背会稽山,确是种兰的好地方。由于句践在“渚山”上挖掘选育优良种株兰花种植在“渚田”进行培育,故有“句践种兰渚田”的文字记载。为此,后人把渚山命名为“兰渚山”, 把兰渚山下的集市命名为“花街”,并把兰渚山下的驿亭命名为“兰亭”。
屈原的兰花情节狠深,喜欢兰花,热爱兰花,歌颂兰花,体现了他具有兰花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新滩南岸九畹溪和仙女山流传着屈原种植兰花的故事。楚怀王期间屈原遭奸臣陷害第一次被放逐, 屈原带着他心爱的兰花和书简在仙女山上办起了学堂,将兰花放在窗台上。有一天,仙女山上的仙女兰花娘娘从此路过,看见了屈原放在窗台上的兰花,她停了下来听屈原讲课。
屈原讲到楚国奸臣当道,百姓受苦的情景时气得浑身发抖,血往上涌,一口鲜血从口中吐了出来,正好吐在窗台上盛开的兰花上。兰花娘娘对盛开的兰花说:“我儿,屈原忧国忧民,积劳成疾,你是他的好伙伴,又得到他的心血滋养,你要好好地关照他,帮助他。”
兰花娘娘抚摸着兰花久久不愿离去, 直到晚上才驾云回山。当天夜里, 屈原窗台上的兰花放着灵光,发蔸抽芽,竟长了几十株,满盆盛开,香气怡人。第二天一早,屈原看着盛开的兰花,闻着扑鼻的清香感到奇怪。他想,既然兰花在这里适应生长,就让他香遍各地。于是他带着学生将兰花移栽到学校的空地上,盆里只留下三五株,说也奇怪,那盆兰花一夜间又长满一盆。屈原带着学生每天都将多余的兰花移栽在溪水两旁,没有多久,溪两旁兰花遍地,人们便把这条小溪叫作九畹溪。
《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 (王逸 注:“十二亩曰畹。”一说, 田三十亩曰畹。后即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在屈原的作品中,兰花的描写“言兰者十”, 寄托了诗人对美的人格和美好理想的追求。屈原吟颂兰花,赞美兰花,古人尊他为兰花花神,也有人称他为香草美人。
古代文人思想里往往是清高、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追求恬适自然。他们深受儒道释文化的影响。儒家入世,为文人人生中的主要思想和支柱,道释出世,追求清静无为、不矫揉造作、源于生活又超脱生活。这两种思想互相交织影响,在文学作品里表露得最多,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反对过多的人为装饰因素。
兰花则将古文人的这种思想情操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是内相的表现,也是兰文化的精髓。古人以兰喻人,以兰言志;说人品如兰品,正因为人如兰,自然不做作,不以无人而不芳。人生如兰,人要活得像兰花一样,在空谷也能散发清香,不会感叹人生孤独苦短,没有人认同没有人理解,至少还有清风作伴,所表达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是一种心怀若谷的情节,是一种忍辱负重精神,是一种无争无欲的境界,是岁月沉淀的精神产物。
然而,这种精神层面神圣的兰文化,两千多年来一直处于整体上孤独寂静爱兰养兰赏兰的范畴,当然在这个范畴中也产生了对兰花及品种的认知成果,如《南中幽芬录》和《金漳兰谱》等,然而在当今进入市场经济中时,却遇到了市场的喧嚣和泛化而尚未融合化。
二、兰文化在兰市中的缺失
由于市场是以营利追求为目的,而兰文化是以精神追求为目的,两者既相矛盾又相融合。当下是矛盾多于融合,兰市自有交易以来的三次大起大落是现实而有力的证明,微信聊天的产生使这种矛盾更加的突显出来,至使现代兰文化出现断层和真空。
主要表现在:
1、市场和兰文化脱节,兰友忽视兰花的兰文化价值而一味追求经济价格,造成兰花作为商品的价格脱离价值虚高。
兰是有教养、有育化之功的,万物皆有灵性,兰本身植物文化内涵俱足。但有人说过兰是文化、市场是江湖。兰虽是养心的,但市场容易迷失自心。人有蕴育并接天地之气而化,故文能化人、也能育兰,赋兰以情、韵之以义即为化兰。
然而,当今市场,文遇市难化,文从市如秀才遇着兵,有理讲不清,内功不抵外功。义本能生财, 财亦或生俗或生仁, 文本有沟通、 融化之能, 为何有益而不利?
在前几波行情中,笔者亲身经历兰花一天一个价涨跌。上午说好的价,下午去买涨价了;好不容易买到一苗等小芽长大结果第二天跌了,发苗长不过跌价。
听来很传奇, 却伤害了不少兰友,也出现了不少纠纷。如果兰花价格老这样阴晴不定、胆战心惊, 没有多少人能玩、敢玩。新兰友进来出去了,老兰友受伤严重玩不下去遗憾的退出了。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正常的市场动态规律,但如果偏离太大,泡沫太多,价格必然会在太高于价值点或太低于价值点上涨停或跌停。
同时长时间的跌停使广大兰友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对兰花和兰文化的自信。2007年后,随着市场低迷,杂志办得少了,文化讲得少了,有些现实主义者甚至散布了不少文化无用论,兰文化一度出现断层、真空。
2、思想意识被微信绑架而失去独立思考和创新使虚拟兰市膨胀。
微信不微,微信时代的到来,如电灯电话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一样,人的活动空间扩大了,距离缩短了, 各类微信平台应运而生,群聊的产生更是体现了人的社会性的需求。然而,朋友圈的不断扩大, 也使人的关系更加复杂化的同时导致了兰文化意识环境的泛化。
一个圈子可以扩展人的思维,同时也可以禁锢人的灵魂。思维是个圈、生活是个圈、凡事也是个圈。圈是个圆,很好,本无错。错只错在以圆之中心为自我来思考问题、来感受生活、来处人处事。
对圈外无突破、无角度、无换位、无思考、无创新,则必然成为一个固步自封的内耗能损闭环量圈, 自然会在宇宙的大能量圈中消失…
多年封闭无聊的积怨遇到微信自由有聊的方便,如洪水泛滥,就把有聊变得更无聊。爆发式习惯性形成:什么都往群里发,而不经思考不经证实不辨是非真假, 把一种自恋表现得淋漓尽致,把自以为是表现为自负而不是自信。这是群起群乱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兰文化方面,由于兰文化从圣殿走进大众兰文化,微信助推了大众兰文化多向性多元化多重性产生,一时造成,东拼西凑、以假传假、非真似真、假假真真、不顾后果、误导兰众。
过去是少数人的权威言论,代替了公众的思考。现在是群起群乱,不知哪个说的好。以前是酒香不怕卷子深,现在是无酒比有酒卖得好。大千世界,红尘万丈,每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东奔西忙。面对名利,有多少人被蛊惑了初心,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方向。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者, 芸芸众生能有几人?
君可见,为了名利,多少人疏远了亲情,抛弃了友情,甚至对簿公堂;为了名利, 多少人阿谀奉承,薄情厚物,甚至丧失人格。《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句话:“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 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低水平的认知,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总是被煽动性的言论洗脑,这些只会让一个人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也许,兰花是个高危行业,正所谓高利润高风险,也许是不知高危而入,也许是知其高利而入,但无论如何,都是兰花高品位而引来的,但可惜高品兰多,高品人少;利在当前,几人能静,又几人能守。得利不得品,得花不得兰,得兰不得芳。
所以叔本华说:独立思考比读书重要。由此我们说没有独立的思考就不会有自己的东西,胸无成竹,哪会有什么自信?恰如浮萍,因风信而信飘。
道是永远顺着它自然的方向流的,它很平淡,既不渲华,也不骄燥,大道自省,格物自行,猫有猫道,鸟有鸟道,人有人道,道道相通。
通则不阻, 阻则非道。这也是伊人在水中央想说明的。人本是直性的,和兰一样,直性就是人之本性,也是兰之本性,简简单单,平平凡凡,该开开、该香香、该艳,不以人之想而变。
几千年来, 兰也未曾变过,充其量出点点艺相,而人却变了,变大了,变肥了、澎涨了, 变得越来越包裹了自已。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3、兰花经济失去兰文化的支撑。
兰花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单讲兰文化没有经济支撑兰文化就是空话,单有经济没有兰文的涵养兰花就是一棵小草,走不长远。兰花市场是一个共赢体, 当每个环节都有利润时,市场必然火爆!你一个人把钱赚完了,市场也就在你那停了。
不要只顾自已的利益,而不顾别人的盈亏。只顾自已的小圈子,而不顾大圈子。只盘算自已的小盘子,而不盘算大盘子。所以要大家都有得赚,大量散户才会跟进,大盘才能起!所以庄家们从不做小圈子、小盘子,而做大圈子、大盘子!这才是做大事、 赚大钱的人, 这就需要文化的支撑。
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不以穷困而改节就是一种兰花自信。这本身就是兰花对自已身处深谷、根扎大地的深深的自信, 这才是为人应达到的最高境界。
孔子正是从兰花自身本来俱足的这种自信身上看到兰花的精神从而上升到人文品格的高尚,王者之香的真正含义就是天下第一香,这个香是一种有着坚定自信的品格之香,是一种具有高尚道德的精神之香。这也正是人与兰、人品与花品的连结点。
要想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活得快乐,必须学会安放自己的浮躁的心,否则,你浮澡,必不自信。你不自信,必怀疑别人,不是怀疑张三就是怀疑李四。不要别人一做什么,好像就是针对你做的。那么你不自信。
你怎么可能对兰有清晰的认识呢?你为什么对兰对市场没自信?因为你的心不在兰,而在钱。有信心钱就是钱,没信心钱就是一张纸,是不是,你看通货澎涨的时候,钱还是钱吗?你有自信,你怕什么?不管你用什么模式,对兰的自信对兰的品质的自信对兰文化的自信,你就可以坚持,就不怕别人说,就不会去攻击别人的花不好,只有你的好。你有自信,只要你有自信,你怕什么。
不管你用什么模式玩,对兰的自信,对兰的品质你就可以坚持。就不会怕别人说就不会去攻击别人的兰好不好。就不会说别人的兰花是粪草。我曾经说过你说别人的花是粪草只能说明你就是粪草一个, 为什么?因为你的心没有自信,没有兰文化底蕴,你确定不了一个品质的东西。要么就是你心虚,心中有鬼, 要靠攻击别人来掩饰。所以不要别人一做什么,就是针对你啊,因为你没自信,你才会这样。自信也有正负的,自信的过度就是自负。我们知道哲学所阐明的,真理多迈一步就是谬误。
清区金策植兰无数,据他所载:一株兰花往往值奴仆周岁工钱。但最后自己穷困潦倒,《岭海兰言》 亦不能付梓,个中原因虽不为人知,想来应与文人思想有关,虽穷困亦不以售兰为继,不夺其志。
可在当下却是不乏以兰花文化修饰自己的形象,借助兰文化发家扬名的人,但其实大多是从一开始
就背离了兰文化的宗旨,背后都是利益所驱使,虚构的兰花故事替代了兰文化的内涵和真义。
“越是喧闹,越是孤独;越是寂寞,越是丰富”。当周围熙熙攘攘、自己不得不随波逐流时, 内心其实非常孤独,不知该何去何从;当离开喧闹的世界、自己独处时,才可以思考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这时候内心最充实。
三、 如何建立兰文化市场构架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兰文化市场构架的建立时不我待,但又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攻坚克难、 春风化雨、 潜移默化的过程。
文化总是以心为韵, 兰花总是以情而动。兰文化市场构架模式至少应以“王者香” 为中心龙骨, 以适应市场与时俱进的兰花协会、宣传媒体杂志书籍网络平台、 培训教育和市场规则四大支柱构成相对完善系统。
兰不可单纯生意而为之。做生意自是以盈利为目的无可厚非,但兰是具有精神灵性和文化气质的商品,故而我们艺兰人做兰生意就应像兰一样耐得住空谷寂寞、守得住芬芳幽香,无人品亦高,而不急功近利、争强好胜、居功自傲、哗众取宠、论人是非、自私自贱,损人损兰,人品与兰品格格不入。要多点包容、少点指责,放下分歧、放开心胸,多做实事、少点空谈,求同存异、共谋共赢,未来就会更好!团结才有力量!
至目前,出现不少有识之士在坚持着做。就云南来说:首先,2007 年李映龙力行的中国首届兰文化展在首都北京成功举办及后来的兰文化博物馆的建设。
其次,云南兰花网,《兰道》 杂志,《流淌的芬芳》等的宣传。
再次,滇兰资源平台微信群的建立,带动了云南三江(大理云龙县、迪庆维西县和怒江兰坪县)龙维兰平台、保山宽叶莲瓣资源平台、普洱西双版纳秋榜资源平台、红河豆瓣兰资源平台和文山春兰资源平台及耕耘兰艺静心园的相继建立, 在群内组织专家教授兰花讲座,尤其是资源地的重新崛起和正本清源,使云南资源地兰友保护意识增强,立足资源、立足长远,保护开发并重。
各资源平台兰友相互走动,在品种相互比较、鉴赏和交流中交易,并本着“保护滇兰”的宗旨共同向全省兰友及全国热爱滇兰的兰友发出了“保护滇兰倡议书”,得到了广大兰友的支持和参与。并联合发出《保护滇兰倡议书》,滇兰文化的真空逐渐得到填补,重新掀起兰文化热潮, 用实际行动结合市场诠释了新时期兰文化,在众兰友中形成了现实的兰文化氛围,滇兰文化真空逐渐得到填补,使兰友们看到了兰花和兰文化的远景, 增强了信心。
四、 形成高中低品牌相互支撑状态。
由于前三个原因,逐步形成兰花高中低品种相互支撑和兰文化“滇兰品牌”、正能规范的微信公众号和美篇及群品牌等三个层面兰文化品牌的相互支撑以及大中小户相互支持的良好态势。同时形成了荷、色、 艺三足鼎立并存兼容的兰花鉴赏价值观念总趋势,提升了兰花品牌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滇兰中低品种的市场交流。
五、 践行贴近百姓群众路线,切实为兰友服务。
兰花要接地气,兰协要接地气,兰文化要接地气、兰花价格也要接地气。只有贴近老百姓, 只有贴近广大爱兰人,市场才能长久。如果一味高高在上 (珍稀新种除外),如果只有少数人赚钱,大部分兰友垫底,可想又会有多少人会来玩兰?得人心者得天下, 得兰众者得市场, 广大老百姓广大兰友才是兰花
产业的坚实基础。三江龙维兰首届兰博会今年三月一日至三日在兰坪县举办期间,展厅内的中低端名花几乎卖空, 晚八点清场仍有不少人来观看, 已经几年不玩的老兰友出手了, 不懂兰花的老百姓也出手了,以至县政府要求展览延期一天。在这十年中,有人一个品种几苗草种到四五万苗,价虽比原来低得多但仍能赠到钱,也有不少人深刻体会:种小草比种大草能赚钱。这就是规模化、产业化和薄利多销以及贴近广大消费者在市场中的实践性认知规律。
六、 培植兰市中介质,提高兰文化素质。
市场前沿的坚守是爱兰人初心最好的展现。不少兰界中介质 (市场不可缺少的跑花人)无论涨跌都坚持东家走、西家串,买多买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把种养户和市场联动起来了,对市场的稳定和行情的启动起到了积极的有力的推动作用。
总之, 只有看清楚昨天, 才能更好地拥有今天;只有真正拥有今天, 才可以有能力展望明天。用你的信念和笑容改变兰市, 别让这个兰市改变了你的信念和笑。
兰市需要求大同、存小异。这就要各小我、各会社、各协会、各团队、各地州、各省份、各区域,都能抛开成见、放下分歧、少指责、多赞扬、少打击、多鼓励、少攻击、多助力,不要一支独放、而要百花齐放, 不要一家之言、 而要百家争鸣,不要只推一品、而要百品共艳,不要只重眼前、而要眼光放远!如此, 何愁兰市不兴?兰文化不兴!
作者简介:钏志刚、 男、 中国兰花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兰花俱乐部副总编。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lanzhu/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