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古人说:财不入脏门,福不润浊人。整洁的外表,干净的房间,会提升一个人的幸福感,积聚正能量的磁场。人有净气,好运自来;家有净气,福气常在。干净,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也是一个家最贵的财富。人有净气,好运自来《菜根谭》中说: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肤之洁净,代表教养良好与德行端正。一个人的仪表,就是一张的隐形名片。外表干净,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没有人有义务,透过连你自己都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保持仪容整洁,才更容易获得机会的青睐和命运的垂青。唐代名相张九龄,是个很注重仪表的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他都会盘好发髻,身披朱袍,腰束玉带。当时,百官上朝时需要自带一块笏板,用于随时记录指令。其他大臣总是随手将笏板别在腰间,犹
我有平生志,醉后为君陈。人生百年期,七十有几人? 浮荣及虚位,皆是身之宾。唯有衣与食,此事粗关身。苟免饥寒外,余物尽浮云。——唐 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易经》有言:安于节制,亨通;心甘于节制,吉祥。节制,是当你有理由发泄时,你选择了忍耐;当你有资本高调时,你选择了低调;当你有条件奢侈时,你选择了朴素。节制,是做人最高的境界。懂得节制,幸福才会如期而至。节制情绪《中庸》有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人都有情绪,做不到“中”,但可以节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和”,也就是发而中节,情绪稳定。情绪像水,稳定的情绪是涓涓细流,滋养万物;不稳定的情绪是咆哮波涛,吞噬世界。情绪不稳定的人,受到一点点刺激,就口不择言,甚至大打出手,让情绪成了他的主人。冲动是魔鬼,你不控制它,它就会吞噬
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红楼梦》是一本可以读一辈子的书,人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总能读出不同的感悟。年少时读到《红楼梦》中的几副对联,只道是老生常谈,如今读来,那些对联里的一字一句,都是人生。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雨村这句联语的意思是:我有才华有抱负,只要有人赏识,便能飞黄腾达。在工作生活中,我们期待遇到能帮助、提携自己的贵人,然而永远不要忘记:一个人最大的靠山,是自己人这一辈子,不要指望依靠别人,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靠父母,靠朋友,靠关系,都只是暂时的,靠得了一时靠不了一世。靠来靠去,最后才发现: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陶行知《自立歌》: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 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路要自
孔子有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有的大格局的背后,其实都是一种相互成全。你为我搭台,我给你让路;你让我心里舒服,我也不会给你添堵。只有懂得为别人修桥铺路,相互扶持,才能走出一条更宽广的道路。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别人好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别人好。自己的能力不足,就不允许别人比自己有本事,还要否定别人的努力,这实际反映出一种病态心理。有些国家是这样,有些个人也是这样。挖空心思给人下绊子,不仅害了他人,也会坑了自己。看过一个钥匙和锁头的故事。钥匙觉得自己整天在外颠簸,而锁头则安安稳稳在家,心里很是气不过。这天,钥匙想到个办法,为了赶走锁头,它偷偷将自己藏起来。主人回家后,找不到钥匙,就把锁头给砸了,钥匙很开心,从藏身处跳了出来。但锁已经被主人换了新的,钥匙没了用处,也被主人随手扔掉。优
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一个人有了静气,才能在波澜骤起时,淡然处之,才能在欲望升腾时,看清取舍。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把无常看得平常,把苦难当作道场,受得住煎熬,经得起摔打,任他喧嚣万千,我自岿然不动,最后终成大器。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认识别人是智慧,能了解自己才算聪明。人们常犯的毛病是自大而不自知,只盯着甚至夸大别人的缺点,忽视别人的优点。只关注甚至夸大个人的优点,无视个人的缺点,一切自我感觉良好。《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自然是又咸又
瀑近春风湿,松花满石坛。不知茶鼎沸,但觉雨声寒。山好僧吟久,云深鹤睡宽。诗成不须写,怕有俗人看。——宋 方岳《煮茶》白居易在《晚起》一诗中写道:烂熳朝眠后,频伸晚起时。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喝茶,需要一颗闲静的心。于尘世中静坐,端一杯茶,慢慢吃,慢慢品,直到喝出茶中氤氲的香气和淡淡的回甘。世上千百种美味,到最后,都敌不过一杯茶里的余味,有甘有苦,悲欣交集。人生有时候是很乏味的,就像一杯白开水,你可以续了又续。但是喝茶却是不同的,你总要喝出一点味道来才行,否则也是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光阴。其实茶也分很多种,比如普洱、绿茶等大多是用来泡的,经了几次沸水之后,慢慢地变淡;而有些茶则是可以用来煮的,用水冲开后,泡了几次则可以继续煮。陆游在《自法云归》诗中
我们这个时代人都很急,急着成功,急着挣钱,急着出人头地。但真正有所成就的,往往是那些常自省、能自律、懂自愈的人。这是我们对自我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对时代最好的回应。常自省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每个人都会犯错,一个人犯了错,能够反躬自省,努力改正,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们不犯错误,而是因为他懂得时刻反省自己。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为了向东扩展领地,想趁郑国国君去世,国防空虚,发动一次里应外合的偷袭行动。百里奚和蹇叔两位老臣都表示反对,但野心炽盛的秦穆公,不但不听,还把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和蹇叔的两个儿子都派了过去。结果正如百里奚和蹇叔所料,秦军不但偷袭无果,还被晋国在崤山伏击,最终全军覆没,孟明视等人也都被俘。幸运的是,经过一番运
俗语有云:无病,一身轻。年纪越大越明白:人活着,无病无灾,就是最大的幸福。《寿世保元》中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不生病的秘诀,不只是运动,饮食,起居,更重要的是养心。牢牢记住下面三个字,修心养心,让你从此远离疾病,永远年轻!忙清人徐荣在《劝民》一诗中写道: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意思是,没见过清闲安逸的人精力增长,只看见辛勤劳动的人筋骨壮实。人,闲一点是福气,但是太闲,就是灾难了。无所事事,胡思乱想,杂念丛生,庸人自扰,生活中很多痛苦与焦虑,都源于两个字——太闲。太闲不是享福,是受罪:坐得多了,肩膀会酸;躺多了,腰背会疼;不常走动,腿脚会不灵便,越闲病越多。唐朝有名的得道高僧佛光禅师,门下有一位弟子叫大智。大智出门游学二十年后回到寺中,看到师父仍如当年般年轻有活力,大智好奇
作者:人亿来源:读者(ID: duzheweixin)有话可讲,有人爱听,就是这世间最大的幸福。冰心曾说:“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的根源。”一个温馨和美的家,不只需要心中有爱,还需要嘴里有话。很多家庭的氛围越来越差的原因,就是家人之间有事才交流,无事零沟通。要知道,日常生活里的小确幸,大多由“废话”组成。这些平时看上去毫无营养的对话,恰恰是调节我们疲惫生活的良方。生活中,那些家庭相处和睦的人,彼此之间都很会说“废话”。 01父母的唠叨中,含着最深沉的惦念。贾平凹曾在一篇文章中,写了自己和母亲的故事。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她喜欢做饭,永远怕贾平凹饿着,每次吃饭都要念叨他多吃点。在他写字时,母亲觉得他劳累,就一次次地在他旁边说:“世上的字能写完?出去转转么?”母亲每次来城里居住,都会
作者:洞见Moon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讲一个孔子和颜回的故事。颜回准备用毕生所学的道理去卫国劝谏国君。孔子听了颜回的计划,语重心长地说:“颜回啊,你的这些建议很有道理。但是你对一个想要拉近关系的人讲通篇正确的道理,未必有用。”那么应该如何做呢?《人间世》中蘧伯玉给出了答案: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他若像个天真的孩子,你就跟他一样像个无知无识的孩子;他若不守规矩,你也别讲那么多规矩;他想要倾诉,你便安静的做个听众。总之就是,看见他,和他在一起,让他感觉自己是被理解的,然后再循循善诱。很多时候,你自以为出于好心的建议,在他人眼里却是一种否定。我们能做的应该是看见、陪伴,而不是教育、指点。01伴侣需要的不是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