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来源 | 每晚一卷书作者 | 每晚July2300年前,亚里士多德曾说:“世人不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为最高目标。”那幸福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不妨先听我讲三个故事。1第一个故事来自电影《天堂的孩子》。在电影中,小阿里出身贫穷,和妹妹只能共穿一双鞋。每当和妹妹来回奔跑着换鞋时,阿里想要新鞋的愿望就愈加强烈。恰巧社区举办长跑比赛,第三名就奖励一双运动鞋,阿里想都没想就报了名。比赛当天,阿里拼命地向前跑。他不断数着前面的参赛者,生怕一不小心就错过了梦寐以求的新鞋。可就在冲刺的时候,后面有个人绊倒了他。命运在瞬间发生改变,他不小心摔过了终点线,最终得到了第一名。当所有人都欣喜若狂地向他表示祝贺时,阿里却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因为不管冠军的奖品有多丰厚,他的梦想也只是季军的那双鞋。可现在,他不仅没有实
来源 | 网络作者 | 陈默有人问,为什么现在人很难沉下心来做一件事?有人答:“因为人总是容易被外界干扰,无法专注。”而一个人若是能做到不被外界纷扰所扰,不被周围诱惑所惑,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作家马德琳·恩格尔说过:“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选择的能力。”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信息,屏蔽掉对自己无用的事物,才能让自己在世俗的喧嚣中守住本心、沉静下心,足够专心。一个人最顶级的能力,就是屏蔽力。1屏蔽与自己无关的碎片信息天府中学进行内部改革,杨宇从一名地理老师被安排到了信息科技部,许多东西都要从头开始,可他却用了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各种学习。为了学好纸模、编程、制图设计等技术,他常常在电脑室里一坐就是一天。有一次他带班上的学生们参加科技比赛,其中有个难题无法攻克,所有人都在努力寻找答案,可有
来源 | 日行一善共修平台作者| 明雪聪明并非只是智商的象征,更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本文将探讨真正聪明的人身上常见的三个特征,并强调这样的人在交往中的价值,值得我们深交与收藏。1卓越的情商:洞察人心的智慧真正聪明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卓越的情商,这并非简单地表现在善于交际,更是一种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能够准确把握他人的情感变化,读懂背后的真实想法。这样的情商不仅使他们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更让他们成为沟通的高手。与具有卓越情商的人相处,你将感受到一种深度的沟通,他们懂得倾听、理解,让人在交往中倍感温馨。2灵活的思维方式:跳脱框架的能力聪明的人往往具备灵活的思维方式,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跳脱固有的框架,对复杂的情况作出清晰而独特的判断。这种思维方式使他
作者 :儒风君老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找对象,是人这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好的伴侣能够成就一个人,坏的伴侣能够拖垮一个人。儿女大了,到了结婚找对象的关键时候,父母一定要擦亮双眼,为他们把好关。门当户对的老讲究已经过时了,现在一定要懂这“三大效应”。1鲶鱼效应与知上进的人在一起,互相成就常听人说:“好的婚姻,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做彼此的拐杖,互相扶持。”1982年,李银河来到匹兹堡大学,开始硕博连读。两年后,王小波受到妻子的鼓舞,也动身前往匹兹堡,在同一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起初,夫妻俩几乎一无所有,仅靠李银河每月400美元的补贴维持生活。为了贴补家用,李银河去饭店当服务员,王小波则在后厨洗碗。两个人相互支撑着完成了学业,期间王小波还创作出《黄金时代》,自此声名大噪。离你最近的三个
南怀瑾一生勤读不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药武艺、诗词曲赋,对儒释道经典皆有很深体悟。南师的著作虽然天马行空、旁征博引,但一言一语无不体现出那种贯通全盘、直达根本的气质。我们从中挑选出了极具眼界和人生智慧的50段话,但愿大家能从中对中国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感知,对人生的修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1、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2、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国立国初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
所以,要让中国人站起来,首先就要恢复读祖先的书的能力,而要恢复这种能力,就是要用培养这种能力的恰当的方法,你就是去读书吧!把重要的书读它一百遍、两百遍、三百遍、五百遍,你自然具备这种能力。若有人问:为什么这样做就会有能力?这种能力是哪里来的?问这问题的人是很白痴的。我曾这样回答:他自然就有。又问,什么叫自然就有,你证明给我看?这更白痴!有些事是不证自明的,如果真要证据的话,历史上也有几千年千千万万个证据摆在那里了。如今,你如要找证明,倒不如自己实践看看,你把《论孟学庸》这四书加上《老子》《易经》,这八九万字,读它两百遍、三百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保证你自己就可以懂得这些书的内容了,能懂这几部书,你就有能力看五千年的书了。退一步说,假如读了,还不懂的话,你也很有兴趣自己去查阅资料了,一
1以无私成就大私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译文】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所以才能获得长生。因此圣人将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处于前面,将自己置身其外反而能保存自己。不正是因为无私,反而能成就他自身。2向内求理而非向外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译文】不走出家门,就能知道天下的事情;不看窗外,就能知道天道所在。走出的越远,知道的越少。因此圣人不用行走就知道一切,不用看见就明白一切,不用行动就达成目的。3好高骛远难成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译文】踮起脚尖想要高人一头的人是站不住的,跨着大步子想要超过他人的人是走不远的。4上善若水上善
文 | 钱穆其实我认为自己一生不论是求学或做人,都不足为训。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什么可以提供别人参考的。且以读书来说吧,我是一个自修苦学出身的人:因为幼年家境清寒父亲很早去世,使我没有机会像一般青年人一样,由中学而大学,从师研究或出国深造,我常劝勉青年朋友,非万不得已,仍然应当按部就班,完成正规的学校教育。我虽然没有好好的从过师,却常接受先哲先贤的影响,除效法诸葛孔明的“一生谨慎”,王阳明的“知行合—”与曾文正的“扎硬寨,打死仗”之外,我还喜欢《论语》里“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这八个字,我自青年时代就常以这八个字来反省、自勉。凡属那些有关人生教训的话,我总感到亲切有味,时时盘旋在心中。我二十四五岁以前读书,大半从此为入门。以后读书渐多,但总不忘那些事。待到中学大学去教书,许多学生问我读书法
壹 每个人都有盲点,这些盲点就是你自己看不清楚的点。你要勇敢地面对自己,找出自己的缺点。记住,你的缺点就是你这辈子的功课。贰每个人都要记住四个字:适可而止。任何时候都要有“自知之明”,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切勿得寸进尺。叁人有时候是需要有人来点醒的。这不是谁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看自己的事情经常看不清楚,看别人的事情反而看得很明白。肆你干嘛要去说服别人?你凭什么去说服别人?又有谁愿意被你说服?“说服”这两个字要从我们的脑海里彻底清除掉。我们没有资格去说服任何人,也很少有人真正愿意接受我们的说服。我们只能说,“我做了,你可以参考一下”。伍凡事都要慢慢地走弧线上来,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曲线,而不是直线。陆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是最早退化的?耳朵。人一出生,耳朵就开始退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对别人的
开心中之性,示不动之体,悟梦觉之真,入闻思之寂。扫石焚香任意眠,醒来时有客谈玄。松风不用蒲葵扇,坐对青崖百丈泉。古洞幽深绝世人,石床风细不生尘。日长一觉羲皇睡,又见峰头上月轮。人间白日醒犹睡,老子山中睡却醒。醒睡两非还两是,溪云漠漠水冷冷。元神夜夜宿丹田,云满黄庭月满天。两个鸳鸯浮绿水,水心一朵紫金莲。觉悟时切不可妄想,则心便虚明;纷扰时亦只如处常,则事自顺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有者个在,又恁么去!《维摩经》云:举足下足,皆从道场来;《法藏集》云:昼心夜心,常游法苑去。心无所住,湛然见性。体用如如,廓然无圣。随时随处,消遥于庄子无何有之乡;不识不知,游戏于如来大寂灭之海。帝尧之安安,文王之雍雍,孔子之申申,庄周之止止。坐久忘所知,忽觉月在地,冷冷天风来,蓦然到肝肺。俯视一泓水,澄湛无物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