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郑板桥 - 第1页

06月21日

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最新作品——八尺墨竹图《竹报平安》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李立新_花鸟画家_画竹子的画家最有名的_画梅花的画家_荷风送香气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305次
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最新作品——八尺墨竹图《竹报平安》

竹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绿色植物,叶绿杆直,笔直向上,空心有节,四季常青,被人们认为是中华美德的物质载体,是高洁君子的象征。从古至今,竹一直被视为高雅之物,被无数诗人吟颂高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郑板桥对竹子品质的高度赞美。竹子除了被人们栽种在房屋周围绿化环境以外,还被许多文人墨客绘于画中,留待后人欣赏与观摩。当代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尤其是在写意国画竹子图上有着不凡的成就。李立新先生从艺三十年有余,在画竹上用力最深,常常置身于竹林中,宛如与君子作伴,以此勉励自身,以竹追思君子,见竹如见君子。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作品国画竹子墨竹图《竹报平安》 八尺 定价:20000元(支持“一对一”定制)此作品为李立新先生一幅八尺墨竹图《竹报平安

06月17日

墨竹大师郑板桥一生当中的两个坎儿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07次
墨竹大师郑板桥一生当中的两个坎儿

郑板桥一生有两个坎:三十岁时,离开蜗居多年的乡村,进城打工;五十岁时,庸俗了一把,跻身官场。01郑板桥家庭成分看似不错,一家三代都是知识分子,屡出秀才,算得上“书香门第”。其实呢,板桥家和乡里乡亲一样,穷得叮当响。郑板桥曾写信给兄弟说:“俺家还存有上辈人留下的奴仆的卖身契,要是找到他们后代,继续为俺家服务,也不是没道理,但是,我不做这样的事。”板桥不做阿Q,还敢自揭家丑,说祖辈还当过叫花子呢。贫穷不是耻辱,倒追几代,谁家没贫穷过?敢认穷,这是郑板桥的本事;不甘于穷,这是郑板桥的骨气。于是,三十岁这年,潜龙出渊,郑板桥告别教书生涯,闯入豪华大都市,辗转于扬州诸地。他写诗自述:“郑生三十无一营,学书学剑皆不成。”这时的郑板桥,真个是乡巴佬进城,四处碰壁,除了会吟诗作画,他一无所长。而诗人、画匠,

06月17日

郑板桥竹子为何画得那么好,原来他是这么学的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609次
郑板桥竹子为何画得那么好,原来他是这么学的

他,一生爱竹画竹,画出了竹的精神,画出了一个竹的世界,传之后人,可谓流芳百世,启迪来者。郑燮画竹因喜欢竹之气节,有题画竹句“屈大夫之清风,卫武公之懿德”。他画竹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用笔畅达遒劲,构图布局可谓“乱而不乱”,“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干湿并举”。他的特异之处还在于他作画全然体现了“书画同源”理念,可谓“一笔书,一笔画”。至于画面题跋的独特书体,则于隶书间极为随意地融入了篆、隶、行、楷笔姿笔意,由此他自己将他的书体称为“六分半书”,可谓一代高人,也是一代狂人。观赏郑板桥绘制的《竹石图轴》,如坐春风《郑板桥集·题画》中云:“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

06月17日

郑板桥兰、竹、石三幅画,道出人生三境界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852次
郑板桥兰、竹、石三幅画,道出人生三境界

提起郑板桥,很多人脑海中会冒出那句广为流传的妙语: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其实,比起上面这句话来,他还有一句更妙的名言:“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四美也。”也正因如此,郑板桥的一生只画兰、竹、石三种画。看懂了这三幅画,也就活出了精彩人生。-01-幽雅如兰,内心宁静王安石在《太湖恬亭》中写到:“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尘世喧嚣迷乱,极易遮蔽人心。与其为了名利奔波劳碌,倒不如尝试于纷乱之中寻一静处,让你的心灵在宁静中重获新生。郑板桥笔下的兰花,便是如此。幽兰喜静,生于空谷。因此,在晚年时,郑板桥所画的兰花,大都“种”在宁静一隅。也许人生便是如此,只有在经历过喧闹纷扰之后,才能格外体会到清静的可贵。曾经有一位虔诚的信徒,每日都会从家中挑选几朵鲜花,然后带去寺庙

06月16日

郑板桥最经典的20幅兰竹石图,充分体现了书画同源的理念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5715次
郑板桥最经典的20幅兰竹石图,充分体现了书画同源的理念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绘画深受沈周、陈淳、徐渭、石涛、朱耷等人的影响,注重个性发挥,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写出物象的形神,抒发情感,把传统的写意花鸟画发展到新的高度。郑燮画竹因喜欢竹之气节,有题画竹句“屈大夫之清风,卫武公之懿德”。他画竹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用笔畅达遒劲,构图布局可谓“乱而不乱”,“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干湿并举”。他的特异之处还在于他作画全然体现了“书画同源”理念,可谓“一笔书,一笔画”。至于画面题跋的独特书体,则于隶书间极为随意地融入了篆、隶、行、楷笔姿笔意,由此他自己将他的书体称为“六分半书”,可谓一代高人,也是一代狂人。观赏郑板桥绘制的《竹石图轴》,如坐春风《郑板桥集·题

06月13日

刘孟浩:郑板桥为何弃石涛而选择八大山人?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3222次
刘孟浩:郑板桥为何弃石涛而选择八大山人?

在郑板桥33岁那一年,他离开了北京驻足扬州,那时扬州已经聚集了大批成名的书画家,而此时的郑板桥还是个无多大名气的人,尽管他很有文采,能写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但人们似乎并不看好他。面对现实,郑板桥对自己进行了重新审视。他画竹来自日光月影,来自大自然给他的启发,与后来的艺术成就相比,甚至谈不上入室,算是初学吧。郑板桥兰竹图在今天看来,郑板桥当初选择石涛作为师法对象是极其正确的。他学习石涛也是从竭力模仿入手,后来发现只能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神。由此,他提出了一个“学七抛三”的学习法则。就是不“学七”就不能继承传统,不“抛三”就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由此感悟后,他选择了八大山人。为什么?郑板桥分析,石涛精于绘画,题材涉猎很多,兰竹不是主要绘画对象。石涛有好几个别号,如苦瓜和尚、大涤子等等,而八大只有八大

06月12日

郑板桥:完美的人生,应该是一半清醒一半糊涂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516次
郑板桥:完美的人生,应该是一半清醒一半糊涂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郑板桥郑變  仿文同竹石图  故宫博物院藏清朝年间,扬州冒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他们被称为“扬州八怪”。这些人才华横溢,作风清高,各有各的怪癖。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怪在传奇。郑板桥在民间有种种传说,这些赞颂他人品的传说不一定都是真的,但是人们之所以要把这些传说安在郑板桥身上,是因为他鲜明的个性:他的狂、他的傲、他的正直、他的厚道。郑變  墨兰  故宫博物院藏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真好汉康熙三十二年,郑板桥出生在鱼米之乡江苏兴化。父亲是一名教书先生,老实本分,好读古书。从《尚书》中“燮友克友”一句获得灵感,为儿取名,单字燮,字克友,希望他今后做个随和平顺的人。从后来的人生履历看,人如其名的说法,在郑板桥这儿

01月25日

李苦禅花鸟画经典语录,值得收藏揣摩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358次
李苦禅花鸟画经典语录,值得收藏揣摩

若要墨最黑,兑花青水。画竹不可三炉香和打鼓架。(即不可三笔平行而立或三笔交叉)画竹都是书法,竹干是隶书,竹枝是草书,竹叶是楷书……喜画兰,怒画竹。(画兰要悠着点儿,画竹可快点儿)不要都用心去画,那样就平。有些好效果出在有意无意之间。郑板桥的竹子,是近代的好竹子,但不如元代的。画得硬,如骨之关节,硬得外露,硬应是内藏的,力量对比不可一势,应“刚柔相济”地表现矛盾的力。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写意艺术亦如是。画画不可偷懒。墨要研浓再用,即便是淡墨也要研浓后兑水。研出的墨不浓,稀释后,淡墨颗粒就粗,效果不好看。画花要了解花的知识。例如:石榴有好多种,古时牡丹迁洛阳,石榴迁河南,有的只开花不结果,花如牡丹大,红的、白的、黄的。“家有石榴更是家”,院中栽石榴,有多子、多实的吉利意思,也很好看,前人画石榴花

01月17日

郑板桥:画画和读书一样,求精不求多,重在求意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01次
郑板桥:画画和读书一样,求精不求多,重在求意

“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郑板桥美术界曾流行过“读书无用”论,但回溯过往,中国古代的文人学者,大都是通才。他们往往既是著名的书画家,又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们既能运用视觉艺术表达情感,也能将思想诉诸文字。一个书画大家一定要有极高的文化素养,不仅要行万里路,更要读万卷书。然而,书如烟海,浩淼无涯,如何选书?如何阅读?都是需要摸索,更需要前人指点。掌握好的

01月14日

郑板桥:中国兰竹文化的大师,用20诗词诠释中国兰竹石文化,学兰竹石者必看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_竹文化知识_兰文化大观 | 评论 : 0人 | 浏览 : 8770次
郑板桥:中国兰竹文化的大师,用20诗词诠释中国兰竹石文化,学兰竹石者必看

板桥一生作兰竹图极多,画上题诗题文也极多,正是这些题画诗文给板桥兰竹图灌注以文化的内涵,也让板桥深入人心。这些题画诗文塑造了兰竹的性格形像,创造着一种文化,即兰竹文化。虽然这样的工作不能说是从板桥开始的,但板桥以其数量之多、寄托之独特和成就之高,使之达于化境,影响深广。一、兰文化1、素心兰与赤心兰,总把芳心与客看。岂是春风能酿得,曾经霜雪十分寒。当作者说兰花有素心兰与赤心兰时,他已经借兰花之“心”而双关暗指了人“心”;接着说“总把芳心与客看”,进一步用拟人的手法将兰花人格化;人格化了的兰花于是开口说,我这样幽香清高的芳心,不是春风给的,是因为经受过严酷的霜雪。春风,霜雪,借喻顺境与逆境。这样,四句诗不断地从自然的世界,延伸到的人世界,也就以兰花比喻“君子”,表达和弘扬着某种美德。2、叶长花则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帮美记|中赚网|JJ租号金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