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 ◆ ◆ ◆ ◆ 印度的气脉之学,也就是医学的根本,由肚脐以下的这一节,翻译成中文叫变化轮,又叫“脐轮”。有六十四条脉向上,与向下的心脉八条,两个雨伞一样那么盖起来。我们人都是从下部生的,这个是生命的特点。如果研究佛学,我们这个欲界的生命,多半是从下面生。但是欲界里高一层的人,不是女人生的,而是男人生的,而且是从男人头顶生。所以假使我生到那个地方,愿意做女人,因为男人还有生孩子的麻烦。不过并不必怀孕,一动念就生了;那个不要谈了,牵涉太多了。讲医学,你看中年人走路,腰以下都有问题了,已经差不多了。换句话说是死亡开始的消息来了;所以对于养生要特别注意。我们中医的营养学家是根据“四象五行皆藉土”,肠胃就是五行中的土。在金朝、元朝、宋朝这个阶段,所谓北方的金元医学四大家,有人主张注意肠胃;四象五
文 | 南怀瑾我常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你们要多背书,尤其英文也要背。以前小的时候我们有些同学学英文,早晨起来,我们笑他,不背中文站在门口拼命背英文。以前英文教育,先学音韵;现在先学语文,这个不同。所以背书的好处,还可以治病,还可以唱歌,还可以念经,还可以赶鬼呢!有时候鬼一来,你把那个书一背,他就跑掉了。信不信在你,讲不讲在我,这是背书方面。——《南怀瑾讲演录:2004-2006》乡下的儿童,真正喜欢读书的并不多,这便是学教育的要研究孩子的“性向”问题。儿童们最高兴的,是盼到黄昏傍晚时候,要准备放学回家了。先生坐在上面,叫学生们好好读几遍书,就可放学。于是,每个学生精神来了,各自拿出自己的课本,照先生今天所教的,放声大叫地朗诵起来,那不是为自己读,是为了读给先生听。低年级读《百家姓》或《三字经》
免费早教辅导:15715002600(微信)这几年,我在提倡儿童智慧开发的教育,大概诸位还不知道。一般人都认为我在提倡儿童读经运动,其实不是读经。因为我从小到现在,感觉到中国文化是个大问题,尤其是现在,文化没有根了,所以我提倡重新读书。在我的观念里头,现在三四十岁左右的人都没有希望了,文化要靠新的一代才行。如何建立中国文化跟人类的文化,(还不是世界的文化)两个合流,开展人类未来的前途,这是极为重要的事。在我的观念里,中国未来的前途关系人类的前途。因为我自己是读古书出身的,对教育有个观感。我从小读古书是在家里读的,以前在家里读书叫私塾,请的老师都是满清的遗老,有的是秀才、举人,甚至还有进士、榜眼。那个时候,这些老先生一边教书,一边感叹,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听了就讨厌。等自己到了三十几岁
文 | 南怀瑾问:学佛第一步要学什么?真讲学佛,学佛是学空的,而且绝对谦虚。第一个条件就要先学会谦虚。谦虚,就去掉了“我慢”,也就是所谓的“人我见”所以我一辈子不为人师、不做人家的老师。你们都叫我老师,是你们应该的,那是你们的道德,跟我不相干。我也没有收过徒弟,也没有承认哪一个人是我的学生。他的道德立场叫我老师、自请学生,是他的道德,我自己不认为这样。我若是真的把自己当做人师的话,完了,那不谈修行,我这个人已经完了。所以你们要注意,特别是出家人更要留心——人家对你恭敬,是他在培养他的福田,我们是烂泥巴,做了他的福田了。若是自己受了人家恭敬,就认为“我真是天人师,了不起”,那就完了。有位欧阳竟无先生,很多和尚不敢去见他。因为有些和尚摆架子,见了他只给他合个掌,他就说话了:“为什么不顶礼啊?你们
文 |南怀瑾一一般人都知道,生命活着要有用处,有价值。其实啊,人生的价值,自己觉得没有用的。规规矩矩、老老实实过一辈子就好了,这是庄子的结论。看起来非常消极,对于社会、世界、人生是讽刺的。实际上,他一点都不讽刺,只是告诉我们四个字:世路难行。世间这一条道路,很难走的;生命要很有价值,自己处理生命要很有艺术;要懂得在哪个环境,应该要怎么样做。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缺憾的世界。但是也有人通了的,晓得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个缺憾的世界。世界本来缺憾,又何必不让人一步好走路!三什么人富有?人都很贫穷,只有天地、自然最富有。天地为什么这么富有?天地制造了万物,而不占有,它生出万物是给万物、给我们用的,它自己不要,因此它最富有。愈是想占有的人,愈是最贫穷,愈是实施布施的人,愈是最富有。四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我有十二个字的咒语:“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不管是出家在家,人生都犯了我这十二个字的戒律。道理上看得破,但是忍不过。这一忍好难哪!想得到,理论上懂,做不来。不管佛学道理讲得怎么好,都没有用,所以重点在修行。内七篇到这里,一篇大结论,但是,你不要看着容易,觉得这个道理很有意思,你就是做不到!我们人生,我经常说有十二个字:“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这就是我们人。这十二个字是我的咒语,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你看庄子这些道理,我们一听非常有理,只是做不到。要怎么样才能做得到呢?从《逍遥游》第一篇开始,就要有这个道的修养;有这个道的修养,才能真正做到这样,所以说很难。第一重点,请大家注意,「信心不逆」,他讲一切相不住,一切心放下,就可以到家。可是人信不过,做
曾听过一句话说:“好性格成就你的一生,坏性格毁掉你的一生。”有些人温润如玉,有些人冷酷如铁,因此有人说性格是天生的,是改不了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没有脾气,越是脾气大的人越是没本事。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乍一读似乎觉得过于势利,但行走半生,我们才会懂得南怀瑾大师的智慧所在。现在,来对号入座来看一下,我们各自处于哪一等人的状态中呢?01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仅仅有15%取决于技术知识,而其余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及有效说话等软本领。”能够有本事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功的人,最重要的秘诀就是能够与人为善,尊重所有的人。作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并且以倡导
作者:南怀瑾“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壹>真得了止,心就像墙壁一样隔离了内外。达摩祖师当年在嵩山面壁九年,二祖来求道时问,禅有什么方法可以契入?达摩祖师说: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就是禅宗在未开悟以前,必须要走的路子,也就是修止的功夫。外息诸缘,把周遭环境的事物通通放下,因此上坐前必须先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妥当、了无牵挂了才好打坐。 内心无喘,因为念头一动,呼吸就动,念头完全空了,呼吸就自然不呼不吸也就是无喘了。 “心如墙壁 ”,此心就像打造了一面墙一样,隔开了世间的习染及六道轮回。 “可以入道, ”若能做到上面所说的,就差不多可以来谈学佛了。可见学佛有多难,不是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就是入道。没有 “就是 ”呀!而是 “可以 ”入道,可以有资格来进入
讲到观察人的道理,我们都知道看相算命,尤其现在很流行。这两种事,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就是世界各国,有所谓意大利相法,日本相法等等。由此可见任何国家民族,都很流行。讲中国人看相的历史,那很早了。中国人有一套看相的方法,叫“神相”或“心相”,很深奥难懂。“神相”,不是根据“形态”看,而是看“神态”的;还有一种“心相”,是以中国文化的基本立场,绝对唯心(非西洋唯心的哲学),所以有几句名言:“有心无相,相由心变。有相无心,相随心转。”一个人思想转变了,形态就转变。一个人思想如何,就看他说话是否有条理,这种看法是很科学的。中国这套学问也叫“形名之学”,在魏晋时就流行了。有一部书——《人物志》,大家不妨多读读它,会有用处的,是魏代刘劭著的,北魏刘昺所注,是专门谈论人的,换句话说就是“人”的科学。最近流行
01南怀瑾讲“阿赖耶识”宇宙生命的根本就拿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的话,第八阿赖耶识就是宇宙生命、我们的根本。第八阿赖耶识第一首偈子,第一首偈子就是大家要找的自己这个生命根本——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做主公。在没有明白、没有大彻大悟、没有证得成佛境界,成佛了,这个阿赖耶识转变了,所以阿赖耶识也有个名字:叫异熟识,因果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都包含,这个功能天堂地狱都包含在内,那么这个除了成佛才转了,变成大圆镜智,在凡夫境界,都属于阿赖耶识。浩浩三藏不可穷,浩浩是形容词,等于我们讲佛经,浩浩像大海一样形容。三藏,这个三藏不是讲经、律、论,讲第八阿赖耶识它的功能。比如现在科学讲功能,功能,是唐代佛教里头翻经创立的名词,现在自然科学也用了,阿赖耶识的功能,三藏,能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