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 - 第5页

08月24日

南怀瑾:记住这“四不”名句,终生受用不尽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406次
南怀瑾:记住这“四不”名句,终生受用不尽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家的老庄,与佛家、儒家,三家教人的道理,几乎都是一样的。不过佛家、儒家是从正面上讲,老庄道家是从反面上说的。反面说的意义深刻,不但深刻,而且更具有启发性的作用。因为佛家与儒家是从正面上说的,往往变成了教条式的告诫,反而使人产生抗拒性的意识。至于老庄道家的说法,却合乎“曲则全”的作用,比较使人容易接受。“不自见故明”。人本来要随时反省,使自己看见自己才好,为什么在这里却说要“不自见故明”呢?这是说,要人不可固执自己主观的成见,执著了自己的主观成见,便同佛家所说的“所知障”,反为自障了!因为自有主观成见,就无法吸收客观的东西,因此而说“不自见故明”。尤其对一个领导的人来讲,千万不要轻易犯了这个错误,即如一个公司的老板、董事长,一旦事业成就,

08月24日

南怀瑾: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366次
南怀瑾: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上面这一段话,是老子要我们看通人生的道理。世界上的人,就是为了名与利。我们仔细研究人生,从哲学的观点看,有时候觉得人生非常可笑,很多非常虚假的东西。像名叫张三或李四的,只是一个代号,可是他名叫张三以后,你要骂一声“张三混蛋”,那他非要与你打架不可。事实上,那个虚名,与他本身毫不相干,连人的身体也是不相干的,人最后死的时候,身体也不会跟着走啊!利也同样是假的,不过一般人不了解,只想到没有钱如何吃饭!拿这个理由来孜孜为利。古人有两句名诗:“名利本为浮世重,世间能有几人抛。”名利在世界上是最严重的,世界上能有几个人抛去不顾呢?“名与身孰亲”,他要我们了解名就是假的,比起身体来,当然爱自己的身体。如果有

08月20日

南怀瑾先生:女性生命的重点是这条经脉,大家不要以为是笑话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687次
南怀瑾先生:女性生命的重点是这条经脉,大家不要以为是笑话

中间环腰的这个叫带脉,女性要特别注重的是带脉。……我说带脉对女性重要,大家听起来以为是笑话,学医的修道的都要注意,因为女性的生命能在上身。刚才讲的阴阳相反,旧时母亲和祖母她们那个长头发,要坐在梳妆台梳个把钟头再盘起来,上肢并不觉得累。可是你叫男性学女性两手伸直拿报纸,半个钟头不准掉下来,他绝对受不了;女性就没有关系,受得住。男性的生命能在下半身,你叫他立正站一两个钟头站得住,你叫女性立正站一个钟头,那要她的命!女性站不住的。所以你看男人走路,是膝盖头在动的走。年纪大的男人,膝盖头不大弯得动,走路就不是那么灵便了。女性走路是臀部摇动走的,这是两性的不同。所以中医望、闻、问、 切,病人一进来已经看出来了,这是知识。……女性要注重带脉,有时候劝我们这些中年女道友,把肚子练小一点,腰粗了就表示你生命

04月26日

谈谈“过午不食”的问题(南怀瑾)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养生_养生知识 | 评论 : 0人 | 浏览 : 504次
谈谈“过午不食”的问题(南怀瑾)

据佛经说,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是佛、人道吃饭的时间,晚上是饿鬼吃饭的时间。据说如此,早餐与天人同食,午餐与人同食。《金刚经》是最平实的经典,一开始就说到佛出去化缘,吃了饭,洗足已,收衣钵。佛不依靠人家,他自己把衣服、袈裟叠好;打水把钵子和脚洗干净,可见他老人家出去化缘,还是踩在泥巴地上,并没有踏在莲花上走路。洗足已,敷座而坐,自己把位置摆好打坐。释迦牟尼佛的规矩,饭后打坐入定,坐到申时,大约下午三、四点。所以,所有佛经的对话都是下午三点以后的纪录。研究佛的戒律要仔细研究《观佛三昧海经》,佛的生活,佛的教化,平常得很,不像我们后世把他塑造得头顶上放光,脚底下踩莲花,一天到晚放光,戴个电灯泡一样,多难受呢!英国人主张早餐吃得丰富,午餐马马虎虎,晚餐喝酒。美国人习惯晚餐吃得好,辛苦一天,晚上

02月12日

南怀瑾谈性命双修,打破你的认知!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630次
南怀瑾谈性命双修,打破你的认知!

     1、只修命,不修性——修性才能成就法身。  禅宗的最高处就是认识了法身,不经过法身成就,见地就不清,亦不能谈修持,所以五祖对六祖说,不见本性,修法无益。  2、只修性,不修命——修命才能成就报化身。  报化身不成就,只有等到中阴才可能成就,充其量,死后中阴身的阴神不散,没有办法达到真正的圣境。破初参以后,如何修转这个报身,这个在禅宗、在佛法里找不到的,等于道家南宗的祖师薛道光也是和尚,开悟了以后,重新来学道家,变成道家南宗的三祖。  3、性命兼修  密宗的即身成佛,道理就在性命双修,既有禅宗的理性,又有道家的功夫。  所以:敦儒家之品行,参佛家之理性,循道家之功夫。  马祖固然于言下顿悟,但还是从他南岳衡山打坐多年的基础而来的。现在的人两条腿都降伏不了,还谈什么降伏其心呢!这就是参

12月28日

南怀瑾先生:你将来生病,就用这个办法对治,懂了就解脱了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675次
南怀瑾先生:你将来生病,就用这个办法对治,懂了就解脱了

肉体上的病还没什么严重,最严重是心理的病。比如感冒了头痛,你心里觉得好像越来越痛,那就真不得了啦!了解了这个心理,就解脱了,知道都是一念来的,这一念是虚的,是自己欺骗自已,是「无有实法」的,都不真实的。现在用力掐你的腿一下,觉得痛吗?你那个能知道自己痛的,是不会痛的,不要被骗了。你将来生了病,就用这个办法对治,你懂了就解脱了。痛、苦是没有实法的。像我昨天只睡了两个半钟头,我现在头是晕的,可是到了这里都要丢开的,不管了。再累再忙,了不起就是死掉,「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奉献完了就好。你们年轻同学一天到晚抱怨身子不好,你怎么会不病?你的心已经在病了!一切唯心造的。像现在课堂上,好多同学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其实他脑子是昏的,一句都没有听进去。他的能知之性,被这头脑气脉昏的现象困住了,如果

12月23日

南怀瑾:做顶天立地的事业,在平淡无味中完成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474次
南怀瑾:做顶天立地的事业,在平淡无味中完成

【怀师箴言】真正的人生,对于顶天立地的事业,都是在淡然无味的形态中完成的。这个淡然无味,往往是可以震撼千秋的事业,它的精神永远是亘古长存的。“为无为,事无事”,这是说,一个人看起来没有做什么事情,可是一切事情无形中都做好了。这是讲第一流的人才,第一流的能力,也是真正的领导哲学。下面加一句“味无味”,世界上真正好的味道,就是没有味道的味道,没有味道是什么味道?就是本来的真味,淡味,那是包含一切味道的。世界上的烹饪术,大家都承认中国的最高明,一般外国人对中国菜的评价,第一是广东菜,第二是湖南菜,第三是四川菜,等而下之是淮扬菜、北方菜、上海菜等。这种评论是很不了解中国的烹饪。真正好的中国菜,无论标榜什么地方味道,最好的都是“味无味”,只是本味。青菜就是青菜的味道,豆腐就是豆腐的味道;红烧豆腐,不是

12月11日

南怀瑾: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人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 评论 : 0人 | 浏览 : 817次
南怀瑾: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人

这是一个好像最讲民主平等自由的时代,其实现在全世界的皇帝姓“钱”,都是钱做主,以钱来决定贵贱,没钱就没自由。没有真正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修养、学问修养,有的只是乱七八糟的所谓个性张扬和向钱看。“夫唯大雅,卓尔不群”,这是班固特别创造的两句话。只有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才能独自站起来,不跟着社会风气走,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格。……我小的时候,父亲告诉我,“仗剑需交天下士,黄金多买百城书。”多交天下朋友,多交有知识、有学问、有道德的朋友;有钱了,要多买书,多读读。……你们现在工商业做得好,很发财,或者官做得很大,这不是事业,这个是职业。中国文化,什么叫做事业呢?出在孔子著的《易经系传》的一句话,叫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对国家民族,对整

12月05日

南怀瑾: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代,很多孩子的精神都有问题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565次
南怀瑾: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代,很多孩子的精神都有问题

19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肺病,20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21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怕,还可以复国,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因此,我这几年提倡小孩子们要读书,要背书。现在的教育演变很有趣,小学读的书,到了中学没有多少用了;中学的书,到了大学没多少用了;大学的书,留学又没有多少用处了,不晓得读的什么东西。人家说我有学问,我就笑,实际上一辈子在外面卖弄的,就是13岁以前的东西。比如《资治通鉴》,13岁以前我已经圈点过3次了。以前我们读书,像现在朗诵白话诗一样,朗声念出来,唱的。到了现在,比如《资治通鉴》,提到哪一段,心里就会现出那个影像,甚至在哪一页,哪一段,都还记得。对目前的教育,我的感慨非常大。如有哪一位学者研究教育的,把推翻满清以后的教科书找

12月03日

南怀瑾:什么是人生的“三戒”和“三畏”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612次
南怀瑾:什么是人生的“三戒”和“三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些都是我们大家所熟习的。孔子将人生分三个阶段,对人慎戒的名言。我们加上年龄、经验、心理、生理的体验,就愈知这三句话意义之深刻。少年戒之在色,就是性的问题,男女之间如果过分的贪欲,很多人只到三四十岁,身体就毁坏了。有许多中年、老年人的病,就因为少年时的性行为,没有“戒之在色”,而种下病因。中国人对“性”这方面的学问研究得很周密,这是在医学方面而言,但是很可怜的,在道德上对这方面遮挡得太厉害,反而使这门学问不能发展,以致国民健康受到妨碍。据我所了解,过去中小学几乎没有一个青少年不犯手淫的,当父母的要当心!当年德国在纳粹时代,青少年都穿短裤,晚上睡觉的时候将手绑起来放在被子外面,这是讲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