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求变能力1不适应环境,就打不开局面有些人存在这样一个弱点:很难适应环境,总被环境所困,因此很难打开成功的局面。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缺乏顺应环境、改变自己的能力。英雄与时势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人与环境的问题。要想改变环境,首先必须适应环境。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在不利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才谈得上改变环境。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这个意思。李嘉诚从内地来到香港这个陌生之地,来到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商业社会,感觉一切都变了。这里拜金主义盛行,一个满脑子诗书礼教的14岁少年,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养活一家人,并创立一番事业,其难度可想而知。那么该怎么办呢?李嘉诚用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这就是从头开始,努力适应新环境,学做香港人。李云经虽与香港的商业文化格格不入,但在环境的逼迫下,他也不得不努力使
布局能力1借势而发最厉害李嘉诚在九龙仓收购战中,所采取的就是“借势而发”这招。他引入角逐的“势”就是赫赫有名的包玉刚。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嘉诚论实力和声誉,都还比不上包爵士。据1977年吉普逊船舶经纪公司的记录,世界十大船王排座次,包玉刚稳坐第一把交椅。包玉刚起念登陆,并非一时冲动。1973年的石油危机,促使英国开发北海油田,美国重新开发本土油田,同时,亚洲、拉美都有油田相继投入开采。这样,世界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将减少,到7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油轮闲置。油轮是包氏船队的主力,包氏从油轮闲置,联想到世界性的造船热,预示一场空前的航运低潮将会来临。“先知先觉”的包氏决定减船登陆,套取现金投资新产业,他瞄准的产业,是香港百业中前景最诱人的房地产。李嘉诚权衡得失,决定把球
经营能力1跟着市场脉搏跳动市场的脉搏,是精明的商人非常注意把握的一个关键点,应该讲,最成功的商战都是紧跟市场而进行的一场智慧之战。20世纪70年代初,李嘉诚已拥有的收租物业,从最初的12万平方英尺,发展到35万平方英尺,每年租金收入为390万港元。1972年,股市大旺,股民疯狂,成交活跃,恒指急速高攀。李嘉诚借此大好时机,令长实骑牛上市。长实股票以每股溢价1港元公开发售,上市不到24小时,股票就升值1倍多。接着,1973年大股灾突然爆发,恒生指数于1974年12月10日跌至最低点,1975年3月,股市形势好转,开始缓慢回升,深受股灾之害的投资者仍“谈股色变”,视股票为洪水猛兽。这时,眼光独到的李嘉诚,看到了股市的升值潜力,因此,在当时低迷不起
决断能力1把失败的教训变为成功的经验千万不要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你的命运,要仔细研究失败的实例,如果你失败了,那么继续学习吧。李嘉诚的成功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也有过惨痛的经历。正当李嘉诚在塑胶花生产中春风得意之时,突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风浪。一家客户宣布他的塑胶制品质量粗劣,要求退货。李嘉诚不得不冷静下来,承认质量有问题。他知道他太急躁了,在经营决策上一味贪大求功,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问题。李嘉诚手中仍攥着一把订单,客户不断打电话催货。李嘉诚骑虎难下,延误交货就要罚款,连老本都要赔进去。他亲自蹲在机器旁监督质量,然而,靠这些老掉牙的淘汰机器,要确保质量谈何容易?又加上大部分工人,只经过短暂培训就当熟练工使用,他们能够操作机器将制品成型,就已是很不错了。而这时,塑胶制品早已过了“皇帝女儿不
创业能力1从零开始起步人生最难是如何迈出第一步,因为不知向何处去,又不知怎样行动。这就是“零起点”的痛苦。但反过来讲,“零起点”又是最具人生意义的,它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方向。从李嘉诚的成就看,他既然并非天生的幸运儿,那么一定从祖上继承了极佳的商业基因,是个商业天才了?答案恰恰相反。李嘉诚不是一个天生的幸运儿,他所经历的忧患与磨难,是今天的年轻人所难以想象的,如果说上帝不公,再没有谁受到的不公比李嘉诚更严重了。李嘉诚异于常人之处,不是他所受到的苦难,而是他在苦难之中的顽强奋斗,这是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1981年,李嘉诚在谈到自己走向成功的因素时说:“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至30岁之间,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
最近帮几个传统企业的同学做了社交电商工具,来放大他们门店和分销网络效益。落地过程中解释了千百遍私域流量池概念,干脆写篇文章吧。一、流量漏斗模型1.0传统商业(尤其是电子商务)往往采用流量模型1.0,大概长成漏斗的样子,从外面搞进来用户流量,一层一层转化留存(字很丑,见谅哈):京东淘宝也都是这个模型,外面做做广告吸引用户点击(忽然想到一个段子,朋友和我说如果着陆页是淘宝的话,诱导点击和正常流量的转化率差不多——淘宝这个转化能力真牛逼),把用户带进去,让用户多看看商品,说不定就买了,买了以后运营部门再想方设法让他们买了再买……这个模型很古老。我15年前在新蛋工作的时候就在用:营销部门KPI是新客数和ROI(营销带来的新客在30天内下单金额 / 营销费用),而产品采销部门负责的
梵心佛语录夫妻和,才能万事兴老了以后,真正的夫妻,不是谁征服谁,而是谁迁就谁。一对好的夫妻就应该是这样的。下面这些话,写出了夫妻的真感情,太感动了。赶紧读一读,而且要给自己的老伴看一看。01不要总想着征服对方。“不要征服对方”这是夫妻最重要的问题。征服,是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的事情。谈论谁是对的,追究谁是错的;讨论谁伤害了谁,谁过分了。这些,都是大忌。好夫妻,永远都在相互装傻、相互装瞎、相互护短。能够护短的,才是真爱。如果两个人都不愿意变傻,都精明,什么事都要弄个究竟、搞个明白,那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活得一点也不轻松、不快乐。02别动小聪明,要动就动心。老了以后,回想起两个人一起生活这么多年,还有什么困难是没遇到的,还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别去破坏夫妻
内心没有呼唤过的东西,不会自动来到自己身边,现在自己周围发生的所有的现象都不过是自己内心的反映。——稻盛和夫领导者的意愿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而全体员工的意愿累积起来,则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我们没有必要把经营理念想得有多么高深,理念可以很简单,自己从心底相信才能称为理念。之前,我阐述了有关人生和事业的方程式,其中讲到“思维方式的数值范围是从-100到+100”。“心想事成”所讲的内容,其实与方程式中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换言之,心态决定了人生。 01 到底什么才是“心想事成”“人生是心境的反映,万物由心生,万法由心造”。这不仅是佛教思想,其他宗教也有类似的教义。可知识分子往往不太相信这种观点。我已经反复强调过,“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这三要素的乘积,便是人生和工作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总是有许多人为了追逐名利为了获得声望等不停的喊苦喊累,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其实人之所以痛苦,往往不在于我们所得的太少,而在于我们想要拥有的太多。 人生如瓶,将珍重之物放入瓶中,这些物品便会占据一定的空间,等到在意的物品多了,那么我们剩下的空间就越来越少,这时我们就要开始学会抛弃一些东西,如若紧握住不放,那么这瓶子内的物体就会溢出,甚至导致瓶子破裂。 想要获得真正的自在,就要学会放下。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放下那些令你生厌与悲伤的事情、放下执念与怨念,为自己减重。如此我们才会在前行的路上步态轻盈,走得更快。 可是说得轻巧,如何做到才是更重要的问题,早在清朝时期,着名的大臣曾国潘就给了我们答案。他曾言: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这句话分别告
聪明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则是生存的一种境界。世界上聪明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而智者就更罕见,估计百里无一。你看,连公认的智者苏格拉底都自认为,按照智慧的要求,自己是无知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吃亏的是聪明人;而能吃亏的是智者。聪明人和别人过事儿总能保全自己利益。比如做生意,他们做生意都能把利润赚足;而智者绝不追求生意的最大收益,有些生意甚至赔钱也做。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因此,拿得起来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聪明人总把自己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也就是脱颖而出;而智者是让别人把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比如在一个聚会里,聪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谈,因此是茶壶;而智者耳忙,注意聆听别人,因此是茶杯。茶壶里的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