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庄子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有大智慧的人,总是豁达大度;有小聪明的人,总爱斤斤计较。计较是阻碍品格升华的最大障碍,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防御,会导致生活陷入恶性循环,越来越差。一个人之所以快乐,不是他拥有的多,而是他计较的少。计较多了,快乐就少了俗话说,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很多时候,对别人不计较,留余地,就是给自己营造舒适的关系。锱铢必较,睚眦必报的人,不仅没有朋友,自己也得不到快乐。做人赢在了大度,输在了计较,因为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而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苏轼为人洒脱,三教九流的人都愿意和他结交。有个名叫韩宗儒的人,经常与他书信来往。韩宗儒喜吃羊肉,可囊中羞涩。他偶然得知,名将姚麟许酷爱苏轼的书法,于是拿着苏轼的回信到姚麟许那里换肉吃。苏轼的朋友黄庭坚知道了,给苏轼开玩笑:从前王
来源 | 诗词世界作者 | 叶寒鲁迅曾在文章中讲过一个笑话故事:说是有一户人家生了个男孩,全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到了满月的时候,办了盛大的满月宴,请客人们都来看看孩子,自然也是想从客人口中得到一点好兆头。第一个客人就说了: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了一番感谢。第二个客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这时,第三个客人说话了: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故事虽然可笑,却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人人都喜欢听动听的话,喜欢受到旁人的夸赞,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夸人也要讲技巧。像故事里的第三个客人,你能说他不真诚,他说的不是实话?本来嘛,人人都会死。但你在人家满月宴上说出这样扫兴的话,被打可不是活该。由此可见,夸人也是一门技术活。夸得好,收到的效果事半功倍,宾
来源 | 百草园书店作者 | 梅江晴月世上最美是善良。你有多善良,就会多有福。世上最幸是有福, 你的福气,就藏在你的善良里。自古好人有好报,善良之人福寿延。心存善念,上苍可鉴;心存善念,人心可见。心存善念之人,他的灵魂发光,一生快乐幸福;心存善念之人,他的福报连连,一生健康平安。心存善念之人,待人真诚,豁达坦然,他的一生受人称赞,天天都活得舒坦。凭良心做人,心中无愧自己,无愧他人;凭良心做事,永远顺乎人道,顺乎天理。只要你心存善念,老天就不会欺你,只会给你赏赐,你的人生便会充满阳光,充满美好,你的好运就会永远伴随你。善良是一粒生机无限的种子,只要你乐于播种,它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绽放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如果把这颗种子种在自己的心田,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既让人赏心悦目,又让人得到实
来源 | 日行一善共修平台作者 | 云谷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然而,并非所有的家庭都拥有财富或权势,但是有些家庭却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子女,他们或许没有金钱上的优势,却有着其他方面的财富。在某种程度上,家庭的一些细微之处可以预示着孩子的未来。正如古人所说:“家中出贵子,早有信号”。以下就是三个能预示孩子出息的家庭特点。01寒门不寒心,家人常欢笑一个温馨和乐观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成才的关键之一。在这样的家庭中,家人之间相互支持、理解和鼓励。尽管家庭可能并不富裕,但他们的笑容却是灿烂的。这种乐观的心态会激发孩子们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勇敢面对困难。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们学会了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世界,他们不会被困难击倒,而是学会了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并勇敢地
来源 | 日行一善共修平台作者 | 云谷师人到了四十岁,已经过了青年的朝气蓬勃,也逐渐步入中年的稳重和成熟阶段。在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拥有一定的生活智慧和抉择能力尤为重要。有人说,人过了四十,只有学会了三种拒绝,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厉害。1首先,第一种拒绝,是拒绝浮躁。四十岁,是一个人生阶段的重要节点,此时此刻,我们应该告别年轻时的张扬和冲动,学会沉稳与淡定。过去的激情和冲动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生活的需求,现在更需要的是一份平和与从容。拒绝浮躁,就是要告诉自己,不必追求一时的虚荣与表面的繁华,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深度。在喧嚣的社会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与意义。2其次,第二种拒绝,是拒绝虚伪。四十岁,是一个人内心趋于稳定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品格
作者 :儒风君 · 望舒作家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道: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其实,不幸的人都有以下4个共同点!1不幸的人,从不宠爱自己;幸福的人,都懂得宠爱自己。 如何做,才是宠爱自己?人们说法不一。我有一位初中同学,她宠爱自己的方式,就是投资健康与容貌。无论寒冬酷暑,她常年坚持打排球、游泳;美容院里,留下了她爱美的身影。一个人的健康与容貌息息相关,长期锻炼又注意保养的她,身材姣好、肌肤紧致。再加上优雅的穿衣打扮,渐渐的,在我们班她看起来最年轻,真是羡煞旁人!因此,幸福的人,无论有没有得到别人的爱,都要先学会宠爱自己。让自己变得坚强独立,不依附任何人。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有懂得宠爱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懂得宠爱自己的人,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
文 | 曾仕强孔子把人分成三等: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但是,中人的标准是什么很难确定。我认为,人分三种:第一种是万物之灵。周武王提出,人应该成为万物之灵,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目标,但是现在很多人不但忘记了,而且想把它否定掉。第二种是一般动物的人。如果人不能成为万物之灵,那就是一般动物的人。如果你想着自己是万物之灵,那你就越来越有灵气。第三种是禽兽不如的人。这种人比一般动物的人更可怕。这三种人,你想做哪一种是你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法律既不可以规定,宗教也毫无办法,只有诉诸道德。道德是看不见的东西,但是它有力量让你成为万物之灵。你的子女也可以变成这三种人中的一种,至于最终到底是哪一种,就看你如何培养了。其实任何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万物之灵,但是长期以来,父母在教养子女时
王选杰先生(1936-2000),北京市人,出生于书香世家,因自幼体弱多病,为了健身之祛病走上了习武之路。他曾先后从老拳师何德泉先生、北京著名摔跤家熊得山先生学艺。何先生是弹腿门拳术中的名师。熊先生是跤坛宿将,在三十年代就夺得了全国第一名。王选杰先生在少年时,还曾在京师华严寺月朗禅师处,习过禅学,气功和点穴疗法,月朗禅师不但是近代我国佛教界的名僧,同时也是我国武林中的高手。这一切,为他以后取得拳学上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讲述王选杰先生亲历的奇异奇事。【老修行】余幼年时,居京师新街口草场大坑。九阳宫道观内,曾见一老道士,姓信,年有九十余岁,每日独坐静室,从不诵经,不烧香亦不拜神,谁也不知其道号,人多称之为老修行。此翁饭食从无定时定量,有时一日三五餐,有时两日一二餐,亦有时七八日始食一餐
《悟真篇》全文天台张伯端平叔著前序(白话)人身难得,光阴美景却又容易变,然而人生却又不能预测长短,由此人又怎能逃脱因果之报、莫测之灾?人如果不能及早省悟自身,那就只有逐日撞钟,以俟终生,若于由生转死之际,一念有差,至使堕落于三恶道,则在时空中难有重新再世之可能。到了那个时候,本性有念,存无限中,虽悔恨彻天又有何用?故老子和释迦牟尼以性命双修之学大开方便之门,教人修悟善恶之因,成炼无极之正果,以达到避死脱亡,进入无生之境地。佛家以空寂为宗,若能顿悟圆通,则能直接到达彼岸,了却生死。但是如果魔识复荫,习漏末尽,则仍然难逃于有生之忧。道家以炼命养性以还其真,如果得到真传法诀,则立刻就能证就圣位,位列仙班,但是如果其本性未能明彻,真识难固,终究不免耗成败就,使真位立于幻形。《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
修行与生活是一体的,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离开了生活谈修行,总不免是在逃避问题。当修行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问题是道场。只要你专注当下,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只要如实、认真、带着觉察去生活,试着时时刻刻检查自我,丢弃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以一颗清净心,看到生命的不同次第,你我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师。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工作环境就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灵修书呢?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修行,总会让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隐士,幕天席地、禅坐、行脚,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义。然而修行的定义绝非如此狭隘,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