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一位经常走背运的人,去寺庙烧香拜佛后,运气变得越来越好,经常遇到顺心如意的事,我好奇地问他:“拜佛真的管用吗?”他告诉我:“拜佛当然管用了,以前我也不相信,这次去寺庙拜佛后,生活中那些不顺心的事果然变少了。”我又问他:“你能跟我说说,拜佛时的经历吗?你到底对菩萨说了什么?”他跟我讲述了自己拜佛时的经历,听后我恍然大悟。他说:“我去寺庙拜佛时,遇到了一位99岁高龄的老僧,老僧告诉我在佛前默念三句话,好运自然来。我听了老僧的话,在佛前默念了三句话,什么事都没有求菩萨,结果好运真的来了。”默念第一句话:一切唯心所造老僧告诉我,只要在佛前默念这句话,并在你遇到不顺时,也去默念这句话,心情就会变好,我尝试了一下,果然真的跟老僧说的一样。佛教认为:一切唯心造,万法由心生。正如《华严经》所说:唯心所现,唯
“不合群”的人,都把时间留给了自己。1、成熟的中年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作家雪小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把生活活成自己的样。”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里,有一期请来了很多年轻明星做嘉宾,大家坐在一起聊身边的过往,其乐融融,但一向以高情商著称的黄磊却表现很是疏离,直到老朋友来了,他才喜笑颜开。夜里大家围在一起,以真心话的名义袒露心扉,黄磊才说出了实话:“你们一堆人来,其实我没什么感觉。因为我跟你们也不熟,我没必要跟不熟的人瞎扯。“这样“不合群”的黄磊让观众感到有些陌生,可但凡有数十年生活经历的人,都会理解黄磊。人到中年,合不合群真的没那么重要,有独立的人格才更为重要。真正成熟的中年人,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打乱自己的节奏。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来达到
原题《梅兰竹菊与永字八法》文:吴冠南中国书法与绘画传统的基础训练历来有自身的方法。书法以永字为笔画的基本练习法,因为“永”字的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种笔法,基本包括了书法基础用笔的技巧。而中国画中花卉画的基础训练则通常以书法及梅、兰、竹、菊为入门方法。这不仅因为写意花卉的用笔方法最为接近书法用笔,而且梅、兰、竹、菊基本上又代表性地涵盖了所有花卉画中的木本、草本、花、叶等表现方法。如梅花的枝干老若屈铁,展如篆籀;兰花的草叶若撇若捺,花如长点;竹子之杆圆若篆字,叶如啄挑;菊花叶片若榜书之浑点,勾花如隶书一波三折。如此看来梅兰竹菊与书法之间的联系的确如出一辙。中国画所以要强调书法用笔由此可见一斑。而写意花卉从书法与梅兰竹菊入手进行基础训练是不无道理的。当然从这四种花卉入手开始练习时,首要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一、艺术与人生高尚之艺术,能使人心感悟而渐进于至真、至善、至美之境地;美育,为人类精神自我完成之重要一端。——论画残稿艺术原为安慰人类精神的至剂,其程度愈高,其意义愈深,其效能亦愈宏大。艺术以最纯静的,至高、至深、至优美、至奥妙的美之情趣,引人入胜地引导人类之品性道德达到最高点,而入艺术极乐之天国。蔡 孑民先生主张以美育代宗教,亦就是这个意思——1949年,关于“国画与诗”中国画向来重气韵、重意境、重格调,同中国的诗一样,靠的是胸襟、学问、修养。如果读者看了一幅画,读了一首诗,亦能在胸襟、学养上有所提
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欢》中写道: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境由心生,境遇好坏之别不是人生下来的坐标,而是后天修心的结果。人生修行,从心开始。01、心静有人说:“唯有灵魂安静的时候,才是我们和自己贴得最近的时候。”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一方净土,面对外界的浮躁与喧嚣,我们的内心时常会疲惫、会厌倦。此时此刻,最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空间,思自己所想思,做自己所想做,或者干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以前有一位农民,深深地烦恼当下的生活。有一天,他提起一把斧子,跑进的森林中,自己动手搭建了简陋的房屋,自耕自食,过起了简朴的隐居生活。每天打鱼,种豆,欣赏漂亮的湖水,倾听悦耳的鸟鸣,静心思考,安心写作,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说,心静下来,自己的眼睛就变得澄澈
在人们日益以触屏浏览取代苦读攻读的今天,我们还有没有深度的与认真的阅读呢?仅仅浏览,是视觉与听觉的瞬间刺激,容易停留在相对浅薄破碎的层面上。在急于求成的社会氛围中,已经出现了一批万事通、万事晓、不查核、不分辨、不概括、不回溯、无推敲斟酌、绝无任何解析能力,更无创意的平面信息性能人了。这样的能人有的还一身戾气,出口成脏。他们的出现,对于中华民族“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深处意气平”的传统,是一个灾难。更多的人以为只要有手机,就能知道哪个官员出了丑,哪个名人的家庭成员犯了事,还有哪样食品吃死了人。现在我们这种人也太多了,他看,他听,他传,但是他不思索。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你的水平和网虫、网瘾的人一样,你知道的事非常多,但是你没有头脑。思而不学是什么呢?思而不学,您没那么多知
对很多人来说,独处是一种真切的折磨。但对另一些人而言,独处却是无比的享受。因为脚伤,今天是没有出门的第10天。在家闭关这10天里,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坐在阳台的藤椅上,一面感受阳光洒在脸上、肩头、身上的温热,一面读着手中被光影照得斑驳的书。每个白天我都是一人一猫,于是渐入孤独之境。就连手上的书也不自觉变成了那些孤独之书。 重新再读的《雪洞》、《空谷幽兰》和《瓦尔登湖》;第一次阅读的《在西伯利亚的森林里》和《好的孤独》。书,真是最真实也最可靠的朋友。不论何时何地,都是手上有书,心中不慌。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好友或师长对话,他说的话正是你想说而说不出的,于是两颗灵魂仿若来自不同时空的闪电,隔空相遇,痛快淋漓。所以,书绝对是独处时的最佳伴侣。还有猫,永远在独立与粘人间保持着与人的最佳距离。那么,独处
非职业写作01以为阅读只是学者的事,写作只是作家的事,这是极大的误解。阅读是与大师的灵魂交谈,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二者都是精神生活的方式。本真意义的阅读和写作是非职业的,属于每一个关注灵魂的人,而职业化则是一种异化。02文学是心灵生活的一种方式。一个人认真地倾听自己灵魂中的声音,为它寻找语言的表达,这就已经是文学了。本真意义上的文学是非职业的,属于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青年天然地热爱生命,年轻的心是文学的天然沃土。谁在青春期没有写过诗?谁在大学时代没有自己的抽屉文学?文学是无数青年的秘密情人或公开情人,在一定意义上,秘密情人比公开情人更甜蜜也更忠贞。有一些青年后来和这个情人结婚了,成了专业作家。不过,众所周知,婚姻中有太多的利益考虑和规定动作,往往不如爱情那样纯粹和率真,甚至有可能成为爱情
关于「情商」,有这样一种说法: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实际上,会说话是高情商的一种表现,所以问题的核心不在会说话上,而是如何才能做到会说话。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会说话呢?去年的一档真人秀节目,至今还让我印象深刻,就是由何炅主持的《令人心动的offer》。有一期是考察沟通能力,带教律师便安排几位实习生与自己的委托人(客户)见面。实习生邓冰莹、梅桢搭档,她俩的委托人是一位在感情上受到欺骗和伤害的女士。在沟通过程中,为了确认一些信息,邓冰莹连续向委托人发问,有一种审问的味道在里面,结果让对方几度情绪失控。相比之下,另一位实习生梅桢的交流方式则要感性、温暖很多,多次安抚住了客户,才得以让双方的沟通能继续下去。很显然,在这次的考察中,梅桢就是属于那种比较会说话的人。事后,俩人的师傅王律师对邓冰莹说了这样
一个人,给你钱花未必多在乎你,但给你时间一定够在乎你。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都有各自需要忙碌的事情,我们都有各自想要持续的消遣。一个人如若愿给你时间陪伴你,说明他是真的心里装着你。很多情侣,总会有这样的抱怨,自己的男朋友沉迷手机,甚至一天到晚都没时间看自己一眼。很多夫妻,总会有这样的尴尬,下班回家各忙各的,你看你的电视,我玩我的游戏,甚至没有兴趣多说一句。真的在乎一个人,是愿意把时间耗费在他身上,去了解他,陪伴他!01、在乎你的人,从不说“没时间”信息发过去,根本没有回复;打电话给他,一直都在忙碌。其实一个人怎么可能一直都没时间,一天到晚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其实工作忙,都是不在乎的借口而已。不够在乎,所以不把你的情绪当回事,你怎么想也不重要,不愿意花费时间在你身上。在乎你的人,总是嫌给你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