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顺天则应,逆天则亡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思维高度的不同,唯有站在更高的生命纬度,你才能看清这宇宙真相。你之所以有痛苦,只因在低纬度的生命层次徘徊,纬度越低越痛苦,看到的事物就越浅薄。这个世界上只有1%的人生活在绝对宇宙,而99%的人生活在相对宇宙,相对宇宙就是二元对立的宇宙,相互对抗,消耗意志,就像现在的西方国家一样,疫情如此严重,依然在进行两党对抗,极其愚蠢!生活在绝对宇宙的人,拥有整体世界观,这群人深刻明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你好,我才能好,相互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密相连,谁也不可或缺,共同维护生态平衡,道法自然。不信奉任何宗教,只相信天道,顺天则应,逆天则亡!站在高维的灵界来看,人类存在的意义只是维护地球的自然平衡规律,如果人类打破了这种平衡,灾难就会接踵
记得南怀瑾老师说过一句话,当你有福时,不是你去找钱,而是钱来找你。古语说,人找钱,两条腿,钱找人,八条腿。人追钱,钱会跑。现代人比较急忙的一点,就是想赚大钱,一心想要当老板。其实,当福不大时,你就算能上天下地,也搬不动几个钱。这个社会宣传给我们很多成功的经验,或者是失败后成功的经验,但是忽略了一直失败的事情。为什么会一直失败呢,福不够啊。钱不是赚来的,是你的福来的,福是辛苦劳动来的。做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件事情做不做在于我们人,但是成功与否,就不是我们说得算了,而是天,这个天就是指福、德行。福、德行和文凭不成正比,和出生不成正比,所以文凭和出生都不代表什么。只是代表我们接受了很多知识而已。第一等的人:就去努力培养福,顺应天命做事。第二等的人:就是努力培养福,不知天命盲目行事。第三等的人:顺应
一 梁巘2、悬肘法在野的延续悬肘书写的发端无从考证,但至晚自晋代开始盛行。王孙贵族坐而论道,需要用优雅激越的草书把辞章写在悬空展开的麻纸上,用“拨灯”的姿势执笔顺理成章。只要有悬肘练习的基础,就可以深深领会它独有的妙处,草书的行笔速度更放大了悬肘书写流畅、儁拔的优点。魏晋以后的文士虽然经历数次社会动荡与民族融合,根植于江南的六朝韵致,却让儁拔秀润而流畅激越的,也是最契合悬肘书写的行草书风,始终占据书法审美的最高峰。所以民间崇尚行草书的过程,悬肘法也如影随形,作为效法晋代书法神采的技术保障。草书对书写速度有要求。宋高宗在《翰墨志》里说,“后世或云’忙不及草’者,岂草之本旨哉?正须翰动若驰,落纸云烟,方佳尔!”意思是说草书性情产物,所谓“太忙来不及写草书”,并不是要写得很慢的意思,而是指心中已经
第一用智慧超越恐惧人最大的恐惧是对死亡的恐惧,如果你想躲避恐惧,那你就没有办法真正的超越恐惧。只有智慧能战胜恐惧。当你真正能够了悟宇宙空间所有存在,包括生命存在的内在关联的时候,你就能活出当下生命自在的状态。我们再强调一遍,特别简单,纵向就是投影关系,横向就是能量波的叠加关系,当横向的能量产生一种和谐的共振状态的时候,他就为纵向提升创造出充分且必要条件。对内在关系的了悟,认知生死转换的宇宙关系是必要的,我们在三维空间的生死转换,实际就是一次一次投影回三维。出生,是从投影源里投影到这个时空里来,入死,是回到投影源里去。在投影源里,我们是“不生不死”的,那里是我们的“本体”,是我们本自具足的“自性”,那里才是生命本源的本质。因为我们认为时间是常量,这一次一次投影回三维就是所谓的轮回和生死。当提升
核心阅读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贯通相契合的内在逻辑,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说明为拯救民族危亡而不懈奋斗的中国人民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而且能够在新时代更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宝贵经验。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贯通相契合的内在逻辑,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哲学社会科学界应为此作出应有贡献。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大地扎根,成为我们党推动中国伟大历史变革的行动指南?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
马克思主义既注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本质挖掘,也注重对非西方文明进行研究;既注重对物质生产进行研究,也注重对精神领域进行探讨。马克思主义广泛吸收人类的思想精华,是人类思想发展的产物、人类智慧的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源泉,也是全人类思想和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从莱布尼茨的《关于中国哲学问题致雷蒙先生的信》到谢林批判黑格尔将中国自然哲学改造成逻辑学,再到费尔巴哈哲学等,西方思想与中国思想进行过多次碰撞,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通之处也被一再挖掘与呈现。而批判继承莱布尼茨、黑格尔、谢林、费尔巴哈等哲学思想,且广纳世界文化精髓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明显的契合之处。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来看,与发端于商周交替之时、丰富于中国封建
前阵子集中看到不少明清书画,我把法书佳作照下来回去临习。其中有我关注的清中期梁巘精品书作,还得见履园钱泳,所以揣摩追想,读帖临帖,好像又有心得。看到高级的艺术品难免流连其间,如有会心之处则暗自莞尔。其实每幅精品里都深藏诸多话题,它甚至本身就是问题的答案。我们前去拜访,仿佛相隔了多个世纪,有幸跋涉到那些智者面前,把所思所想和盘托出,恭聆评点。直面真迹才谈得上交流,这比普通临帖更深入一步,也就是米海岳所说“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和董思翁所谓“非多看古人真迹,不足与语此窍也”。临帖必然想看真迹,不临帖仅凭自信埋头创造,无异于练“哑巴英语”,或者不查字典学古文。只要反复记住真迹里尽量多转束、收与缩的细节,疑惑、发现,思考、印证,即如遇名师,必然有助我们功力提升。一 梁巘梁巘是清乾隆朝的人,曾在富
《天道》这部剧里丁元英演的是觉悟,芮小丹演的自在。两人棋逢对手,演绎了阴阳的极致。剧中两人有很多段寓意深刻的对话,今天摘选他们的最后一次对话视频,是芮小丹对丁元英的几个灵魂拷问,关于文化属性,关于他和她,关于已经发生过的和可以预见的。1.关于事业与生命价值芮:我不想当律师了,突然有一种想写作的冲动,写小说,写剧本,解释不同文化属性的人生命运。你对此怎么评价?丁:人从根本上是面对两个问题:一,生存,得活下来;二,是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芮:如果农民不靠自己所能,那贫困农民的出路在哪儿?怎样才能得救?还得落到文化属性上,还得说觉悟。丁:所以我认为中国应该多一个由你注册的强势文化传播公司,吸纳整合零散能量,从第一部小说,第一个剧本,第一个电视剧做起,去揭示文化属性和命运的因果关系,去
问:请问在听到别人的烦恼时,如何觉悟自己,并和自己的内在联结、转念呢?外在看到的都是像业是内在认知刘丰老师:首先要建立一个前提,就是我们是否真的能够理解我们所见一切都是投影的像,而所有的投影都是从来自于投影源的信息,而投影源的信息实际都是存在于内在。而这个境界呢,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马上认识到这一点,但是通过这个理论,我们来和不同的智慧系统来联结的时候,发现它们都在某种程度上描述着一种空间能量关系的状态。也就是说,所见外在一切全是内在认知的投影,在佛教智慧里,管它叫业力现前。内在认知其实就是业,它投影到我们现实,在投影出的那个当下,就是所谓的业力现前。当我们真正明白这一件事情的时候,那就很简单了,我们在现实中所见一切都与自己的认知相关。当然了,我们的认知构成,让我们对现实觉察的强度是不一样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