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作者 :儒风君杜甫诗云:“五十年间似反掌。”漫漫五十载,汲汲营营,不过弹指一挥间。曾几何时,总在拼命追逐,想着拥有越多越好。可年纪渐长,阅历渐深,方知:少则得,多则惑。五十岁后,少,才是最高级的养生,也是最清醒的活法。1食少吃《素问》有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人到五十,尝过酸甜苦辣,走过雨雪风霜。此时,难免盼着享受生活,毫无顾忌地满足口腹之欲。正所谓,能吃是福,一日三餐,好好吃饭,是难得的福气。但善吃是智,饮食过量过饱,必然会加重肠胃负担,损害身体健康。食少吃,每顿七分饱,常有三分饥,才是真正的恰到好处,让百病不相袭。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日常养生只有两条:一是吃少,二是吃营养。他饮食虽清淡,但营养丰富,尤其喜爱喝粥、面食和蔬果,也从不贪多。哪怕一辈子没搞过体育锻炼,体重也不过百、不发福,
认识相理有很多人看相都抱有一种靠撞的心态,因为有时看得中,有时却看错了,因此觉得面相学之准蝇度都只在六、七成之间,其余便只好用其它的理据去补充了,例如其人有无行善或作恶、祖上阴宅墓穴等等。事实上,这也是其中一种可以作为参考的素材,但却不能反客为主,最终的取决,还需落在面相之上。记得我在学面相的中期有一段短暂时期,同样也是一个抱有『靠撞』心态的人,加上我学了『梅花易数』,又未到家,于是便把面相的判断加进了很多『捉机』的因素。但后来发觉到这种方法近乎儿戏,尤其当自己运气不好或状态差时,便会『捉错用神』很易误己误人,于是放弃这种靠灵感来看相的方法,进而探讨『易经』的义理。发觉不单止所有玄学和术数均出自易经,就连相学也离不开易经的原理,于是我不断努力地搜集各种易经的书籍来精读,此外又抽时间报读了中文
法诀神显,息自归,神入气中,心息相依,元神抱元气,真种乃生,全靠神气交媾,只凭阴阳造化.功法1.全身放轻松,无拘无束,无论坐卧站,均可,只要形无所拘,形无所碍.2.心情舒畅,面带微笑,心似白云般悠然,棉花般轻柔安静,心无挂碍.3.舌头轻轻的抵在上颚,牙齿后的软腭就可,这是初步的舌抵上腭,后面有通任督的舌抵上腭和提肛.4.这样全身放松,心情无碍的情况下,一点意念和注意力,轻轻的安放在肚脐后一寸三分到三寸左右,基本上就是安放在肚脐后面的,小腹中央的位置附近,就可以了.5.就这样全身轻松的,微微一点注意力和意念在气穴,轻轻的闭上眼睛,待身心安定,眼睛像探照灯一样,轻轻的移动到气穴,微微的观照在那里.如果实在做不好,不做此项.关键是放松,不用力,不影响入静和身心安在.6.就这样轻轻的全身放松的去感知
梁冬对话刘力红梁冬,著名媒体人,后创办正安中医,全身心推广中医文化。电视节目《东吴相对论》《国学堂》主持人,系列纪录片《生命》主持人、出品人,著有《处处有生机》。刘力红,1958年生。湖南湘乡人。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善用中医传统经典方剂治疗疑难病症。著有《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等。内容导读:1、身体健康只占生命很小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心性”;2、身体疾病由“性”的问题引起;3、情绪是诸毒之首 身体照顾得再好,只占生命的10% 刘力红:2002到2003年我曾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做访问学者,当时我很有幸接触到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是由清末的一个叫王凤仪东北农民创造。梁冬:你是一个受过严格中医学教育的学者,还是带着研究生的教授,应该说和西医、中医都有过深层接触,但是你说自己
导读:“上工治未病”,中医的养生之道,讲究道法自然,吃喝拉撒睡,事事皆学问,攸关健康所在,不可不慎,本文通过讲述能量与“升降”的规律,揭露疾病的真相,治病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得病,此文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医健康的精髓,望同修共勉。中医的养生之道,讲究一个天人合一。怎么合?人要顺天行道。“天”就是大自然,“道”就是规律。人要顺从大自然的规律行事养生。那么,天道是什么?中医文化,讲究取象比类,用有形的现象来体现无形的规律。每天,太阳升起降落,万事万物随之变化,这就是天道,就是“升降”。1. 天人合一,“升降”就是天道当太阳升起,人体内有一股气从两腿中间沿着腹部向上升起,我们就醒过来。“气”是什么?是一种“能量”。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冷水是没有能量的,热水是有能量的。蒸腾向上的那个气,就是能量——热能。无
来源 | 百草园书店作者 | 李廷英一抹轻轻的寒,还有数笔袅袅的烟,浅冬的画意里,隐约潜藏着深深浅浅的流年锦绣。风在歌唱,叶在飘落,生命的激情依然在燃烧,是岁月不老,还是情怀依旧?无论浅冬的画面如何萧寒,生命对它的热爱,一点也没有减少。真正美好的生活,就是那些褪去色彩的日子,平淡、朴实中还掺杂了几分苍凉,这样的日子才是最真实的。在岁月沧桑中,让自己微笑面对生活,原谅一切。当一个人学会了安静,就能够静观万物的变化,懂得生命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初心不变,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发,保持内心的热爱和善良,无论什么季节,以饱满的热情奔赴心中的星辰大海,毕竟,顺其自然并不是双手一摊,无事可做,而是懂得顺势而为,事事不能如意,那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认清自己,生活有诗意,人生有美感。热爱生活,专
来源 | 百草园书店作者 | 强生隆生命是一程爱的抒情,爱的诗韵,一路抵达;人生是一场爱的接纳,爱的付出,一生不渝。生活百般滋味,生命万千心思,唯有热爱不可辜负,不可遗忘;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可暖人间薄凉。汪曾祺说:“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爱生活,爱生命,爱时光,爱一切,心灵才剔除无趣,灵魂才填补苍白,柴米油盐的日子才能开出诗意的花,长街短巷的光阴才能做出远方的梦,生活才有滋有味,人生才有趣有韵。执守热爱,就是不忘生命初心;丰盈热爱,就是优雅人生姿态。将全身心的热爱投入生活中,给予生命无限的温暖和善待,就会倾心倾情,读懂岁月的温柔和深情,感知人生的不易和使命,发现平淡烟火里的雅趣,找到平凡路途中的欣喜,捡拾琐碎处细微的美好,从而也倾注自身的温柔和深情,更加热爱这人间
来源 |王阳明心学作者 | 颂声你是吉人,自有天相;你是善人,自有天助。命好的人,一生顺风顺水,连老天都对他偏爱?有道是:天选之人,大器晚成。凡是拥有这三种特征的人的,注定一生不凡。 1 宅心仁厚,以善助人《道德经》中谏: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大道无情,生于天地。上天的道,是对待万事万物皆用平常心。但天道却会偏袒于一类人,便是宅心仁厚的人。宅心仁厚的人处处都为他人考虑,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关爱和体贴,让人感到温暖和安慰。他们不仅懂得爱自己,更懂得爱别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宅心仁厚的人总是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论别人对他们如何,他们总是以善意去理解和包容。他们从不会轻易发脾气或责怪别人,而是用温和的方式化解矛盾,让人感到无比的安心。人与人之间,最深邃的福报莫过于:能让他人感到安心,
来源 |日行一善共修平台作者 | 云谷师 一位古人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德行。没有自知之明,学不会脚踏实地。只有当一个人真正的摆正自己,不苛求,不奢望,对事从容不迫,与人泰然处之。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01摆正位置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就像一艘在海中行驶的船,如果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不仅永远无法到达目的地,还会有沉没的危险。 只有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我们才能把握人生前进的方向。春秋战国时期,有个替晏子赶车的车夫,身材高大,长时间跟随在不足六尺的晏子身边,感觉自己的身份都变得高贵起来。每次驾着高头大马赶车外出总是神气十足,十分得意。对待其他仆人也总是盛气凌人,引来了很多的不满。有一天车
作者 :儒风君《了凡四训》有言:“实无所舍,亦无所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你越是舍不得,越是得不到。若是敢于舍弃,反而失去的,才会在未来以另一种方式归来。一法通则万法明,人想要发财,也必须先丢掉这5样东西!1面子鲁迅说:“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于是,太多人将面子看得太重,不惜折了里子。结果只会抱着自己可悲的自尊心,画地为牢,陷于困顿。纵观古今,那些越舍得丢掉面子的人,往往获得的机遇越多,发财越快。首富马云的人生信条就是:“不要脸,坚持不要脸!”1995年,马云四处推销公司的互联网产品“中国黄页”。大多数人将他当成传销的骗子,不是拒之门外,就是冷嘲热讽。换个人早就放弃了,但马云没有,他放下脸面,一家一家的敲门,两年后便将营业额做到700万。后来创立阿里巴巴,资金困难,他又弯着腰到处拉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