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守住道,就是守住了天地的根本

412 人参与  2023年02月08日 23:14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评论

如何守住道、守住天地的根本?如何获得平安、获得健康的免疫力?如何成为伟大的公司、成为伟大的国家?《道德经》中有规律可循吗?有!《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中告诉了我们三大规律。

01

规律一:

规律一:能守住道的人,就是守住了天地的根本。

原文:“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老子说, 朴是无穷小——朴虽小,但天下却莫能臣也;朴又是无穷大,大到没有尽头——因为朴是本真、纯朴,没有任何功利和伪装。返朴归真的正能量,像太阳一样温暖光明。当我们找到自己的抱朴心,就合道了。

“道常无名”是说:真正的大道是任何概念都不能概括和归纳的,因为它是永恒的。宇宙有生灭,但道的本体永恒存续。我们人活这一世,其实是一场无常人生——事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方式降临到自己身上,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很多人以为自己能长命百岁,结果正当壮年却溘然长逝;也有人以为自己能富贵一生,结果一场灾难以致梦碎豪门……普通人,连自己的言行和心思都无法自控,更谈不上控制外界的环境了——这样活着是非常被动的!这就是无常。

无常对应的是常,这两者都是道。所以老子说“道常无名”,因为道必须无名——无,是超越。任何事情都必须一门深入,才能最终超越!

就像写编码一样,如果不深入程序的世界,您不可能写出完善的代码。若一不小心,留在程序里一个乱码,那程序运行中就会出现卡顿。如果乱码过多,就成了病毒,会导致系统整个崩溃……

所以,若做不到一门深入、去芜存菁,那只是在形式上修,最终成不了气候……

02

规律二:

若您的世界中没有二元对立,那就是“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的境界了。

原文:“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匀。”

这里的“侯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帝王,而是泛指领导、长辈乃至我们身体国的主人——也就是,我们的心。能守住中正之心,万物资源都会流向你。这里的“守”是守一、守中正——这是天地之根。万物来与去、生和灭,都离不开这个根本。

其实,没必要争辩对错——善者不辩,这才是守一。而普通人几乎都是二元化思维,是守不住“一”的。他们总会想“我这个是对的,你那个是错的”,这就是二元化思想。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带着自我成见的卡点和障碍,以至于压抑了自己、消耗了自己,让自己深陷于狭隘的二元分裂中无法自拔。

“守”是安住。就像守城,敌人攻不进来,就叫守住了。所以,如果外物动摇不了您的境界,就叫“守”;如果有点风吹草动就心荡神摇、无法自持,那就是失了心神之主的位置。

能做到“守一”,就能守住道!多数人尚为无明众生,所以迷的时候居多一些——这个世界流行什么,他们就去追逐什么,他们的心就像没有根的浮萍一样到处流浪。

而行道、悟道之人的心中没有高下、善恶、是非等分别心。当您达到了没有二元对立的境界时,就是“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的和谐共生状态了,那万物都会来归附。

03

规律三:

人偏离中正,为失道;若守住中正,为有道。

原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老子说,如果把真道比作江海的话,那么道之在天下,就像是川谷。江海与川谷虽然都是由水组成的,但两者之间相差甚远。我们说的道、想的道、以为的道,也是如此,和真道相差甚远。

真心为社会大众做事以后,您会发觉自己的磁场越来越和谐广大了。即使如此,得到赞美时,您还要保持朴的无我状态,要把功劳归于天地、归于国家、归于大家。

您要放下、甚至要忘记自己做过什么,只要安住在当下,点点滴滴都按道的原则去做就行了!最终,您的成就将汇聚成大海一样磅礴浩瀚的力量。

道,无名而有大能,有大能而不显,有大力而不见。道超越一切名相,变化不居,周流六虚——道,只能悟,不可说,不可名,不可触碰,也无法占有。我们已经迷失很久、离道越来越远了,如果还是执迷不悟、不知回头,那就真的找不回自己了……

原文:

这就是《道德经》第三十二章全文中所说的: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匀。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guoxue/6551.html

本文标签:道德经解读  道德经的道理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抖音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