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慈悲,岁月无恙

882 人参与  2020年12月20日 14:07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评论

来源 | 师父曰

作者 | 蓝心觉

我不轻汝,汝等行道,皆当作佛。

——《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01

让人舒服,是慈悲,是智慧

这几天,跟着师父整理衣物,暖天穿的叠放入柜,冷天穿的拿出来晾晒备用。

当师父看到一双大红大紫还带棉的雨鞋时,她把它挑了出来,在我脚边比划着、思考着。

我说:“大了,您也不穿彩色的,不要了吧?”

师父说:“好,去把它洗干净!”

我不解地问:“都不能穿,不是不要了吗?”

“是的,我们不要了。但是这双鞋还很新,可以送给能穿的人。”师父回答道。

我把鞋子擦洗几遍之后,简直就像刚买的一样。

师父看着手表,说:“去,现在把这双鞋子放在外面的垃圾桶旁。那位菩萨很快就来了。”

“对,那位阿姨需要。我等她来,当面送给阿姨吧!”我有点小高兴。

“不。”师父否定道,“你当面给她,她难免会感到一点难堪的。放在那里,如果她真的需要,她会自己拿走的。”

我照做了。

于是,我俩站在阳台上看着那位阿姨小心翼翼地拿起了那双鞋子,微笑着,迈着比以前更轻快的步伐走远……

回头看看师父,她还是那一脸浅笑,散发着和善的柔光,不寒不热,很舒服。

有些时候,我们是不是都有一点自私、自恋?

以自己的私欲去决断别人的选择,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着别人,却没有想过别人愿不愿意、需不需要,不知道自己所谓的赠予很有可能只是自我需求。

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看待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审视别人的处境。

想起大愿法师曾说:慈悲不是单向度的给予,而是双向的。既有接受也有给予,才是真正的慈悲。

全身心地去感知周围的人和事,以一种柔软的、灵活的、富有弹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原来,给予和接受是双方的选择,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慈悲,是对他人的理解,是发自内心地把他人当回事,关心他人的尊严,让他人感到舒服。这就是对世界温柔以待。

因为慈悲,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理解;因为理解,所以敬重。

02

敬重他人,成就自他

有一尊佛叫威音王如来,他的寿命和正法住世时间都很久远,但在像法时期,很多比丘都变得很傲慢。

当时,有一位很特别的比丘,他不读诵经典,就只是专行礼拜,看到人就施理叩拜,甚至还刻意走上前称扬赞叹,说:

“我深深敬仰你们,不敢有半点轻慢!你们的所作所为,都是菩萨道,将来都会成佛的!”

众人听到这样的话,都议论纷纷,有的人还心生瞋怒,恶言恶语地骂他:

“你这个没有智慧的人,从哪里来的,自言自语个什么不轻慢我们,说我们都能成佛?我们不需要这样虚妄的授记!”

过去多年,这位比丘还是这样做,也仍然被骂,但他从不生气发怒。

骂他的人怒火烧得更旺,就会用木杖、瓦片、石头等打他。

他边躲边跑,到了稍远的地方,伤不着了,仍然高声赞扬:

“我不敢轻慢你们,你们都将会成佛的!”

因为这位比丘经常说这样的话,所以众人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常不轻。

就算被打被骂,常不轻比丘依然还是礼拜四众。

等到这位比丘年老临终时,从虚空中清晰听到威音王佛先前所说的《妙法莲华经》及二十千万亿偈,并对此完全能够受持,他还获得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

六根清净无垢后,又得到了大神通力,寿命增加了二百万亿那由他岁。

于是,他就广泛为大众演说《妙法莲华经》。

这时候,那些轻狂傲慢的人,看到他获得了巨大的神通力和乐说雄辩的能力以及身心善良的忍辱力,在听完他说法后,都信受拜伏,跟随他一起修行。

常不轻比丘教化了无数众生,让他们都获得无上的圣智。命终之后,又多次转生,值遇无数佛,在这些佛的法化事业中依旧演说《法华经》,最终成就了无量的功德、智慧。

那些先前打骂常不轻比丘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遇不到佛,听不到法,见不到僧,转生于无间地狱中遭受巨大的痛苦,等受完这些罪报之后,又转生到人间,遇到常不轻比丘,受其教化,才走上求证圣智的道路。

这位常不轻比丘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佛陀为了教化某一类的众生,总是会示现种种菩萨形象,善巧化导。

03

尊敬生命,提升幸福指数

俗语有说:“见位尊者而不谄媚,见位低者而不自傲。”

实际上,虽有地位之分,但无地位之别,无论地位高低,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应该要敬重。

常不轻菩萨的精神在现今时代十分稀有难得了,值得我们每一个效法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人,不管哪种形态,都值得我们尊敬。

每个人在生命中都有不同的机缘和经历,这使大家选择了不同的信仰和观念,但只要懂得为他人谋福利,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正确的方式让他人越加正向发展,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有一个小员工,在上班时间出去买奶茶。

当她提着一大袋奶茶回公司时,恰好碰到了经理。经理问她提着的是什么。

小员工见到经理本就很紧张了,又被问话,一下子慌了手脚,忙说:“报告奶茶,我手里提着经理。”

背后的同事哭笑不得,也为她捏了一把汗,经理却没有发怒,哈哈大笑,说:

“太好了,我今天刚想请人去买奶茶!以后就不一定咯!”

居高位之人必有修养及智慧,对下属无意的冒犯或者差错,能用调侃和警告的方式来化解,让大家免去尴尬和难堪,这也是一种慈悲。

生命的海洋里,没有一样不是生命,也没有一样没有意识。

当对任何一种东西都心存敬畏之时,就会发现一切都是生命的存在,不敢肆意迁怒,也不敢随便定义。

人非完人,犯错在所难免。犯了错,只要以后加以提防,不再重蹈覆辙,没必要跟别人结下恶缘,给别人一个台阶下,给别人一个悔改的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04

礼敬诸佛,众生也是佛

佛经上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人人都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的佛性都是平等的,都能成佛,一阐提也能成佛。

一阐提并不是那一类众生不好,只是机缘不一样。

即使这个人目前还没有成佛,或者行为举止还很差劲,但大家都是未来佛。

因此,不应该对任何生命起轻慢心,应恭敬一切众生。

普贤十大愿的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

我们修持行愿,不仅仅要礼敬已经成佛的十方诸佛,同时也要礼敬未来将要成佛的一切众生。

正如印光大师所言:“看一切众生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常不轻菩萨心地纯净,普礼一切众生,面对凌辱打骂不生瞋怒,正是因为这种甚于法性观照的力量,使往昔的常不轻菩萨究竟成佛。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向常不轻菩萨学习,恭敬所有人,不轻慢任何人,那对我们本身就是修行,修忍辱,由此破我执、我慢等烦恼习气,趋向毕竟清净。

愿我们习练得常不轻菩萨的精神,如水般滋养众生,清净调柔,让大众皆得法益。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guoxue/3256.html

本文标签:佛学教育  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  让人舒服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帮美记|中赚网|JJ租号金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