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582页

04月26日

名利,也是一种贫穷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358次
名利,也是一种贫穷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自我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待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对于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一种乐趣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缺

04月26日

收藏,不是为私欲而藏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096次
收藏,不是为私欲而藏

什么是收藏之大义?收藏家务必在下手之前慎思之。孔子有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望文生义的先生会以为:怎么?孔子太自私了,为什么“为己”?这真是天大的误解。“为己之学”一直是儒家最重要的学习宗旨。这和孟子批评杨朱之学:“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正相反,在儒学的“修、齐、治、平”的理论大中,“修”字就是为己。屈原《离骚》所谓“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就是为己,倘有一人,自己修为都不够,还能齐家、还能治国、平天下吗?“为己”的终极目标是“利他”,是儒家的普世价值。收藏家的眼光如果只囿于个人的欲望,那他不是收藏家,只是聚敛者。《老子》: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是收藏家的天赋使命,收藏家是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呵护者、守望者。因为有了收藏家,使人类残留的吉光片羽,得以在新世放出潜

04月26日

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清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332次
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清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自我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论语》中提到过一个观察人的方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说,判断一个人的时候,应该看这几个方面:他做一件事的出发点是不是好的,他做事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是否妥当,他的原则底线在哪里。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能做的到位,无论别人怎么说,这个人应该基本上还是能靠得住的。大事难事看担当在看一个人有没有担当的时候,要看他在面对大事难事的时候怎样处理。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遇到难以解决,或是后果严重的事情时,往往容易采取逃避的办法,或是自我保护的措施。他们总想着,发生事情总会有别人承担,所以从来不会想着自己主动去承担什么责任。所以,逢着那些大事或难事的时候,便可看出一个人的担当来。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不

04月26日

孤独,是种大自在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488次
孤独,是种大自在

世人在提到‘孤独’一词时,往往含带同情和怜惜,这其实是一种误会,如同盲人摸象,往往失于片面。孤独本身源自于对自我完善的执着,是一种正面的情绪。孤独并不可怕,它让人清醒,让人独立,让人有足够时间和空间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孤独,是一种成长蒋勋: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接受孤独,是一个人走向独立的开始。孤独,能让我们身体和精神的杂质得以沉淀,杂质沉淀之后,头脑会浮现一种清明的状态,这种状态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很多人为了圈子、人脉,参加各种酒局、聚会……亦步亦趋的跟着别人,委屈自己。其实人脉并不是这样就能得来,一味的追求合群,除了徒增烦恼外没有任何好处。林语堂说: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我们大可以活成我们自己,活得更本色一点、更真实一些,

04月26日

人活着,要有一点审美趣味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58次
人活着,要有一点审美趣味

没有滋味的人生会苦,没有趣味的人生会累,没有余味的人生会悲。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广义的艺术或审美,来取代宗教的传统,通过人的修养和境界的提升,来使人的生命、生活更有意义。人,还是要有一点趣味的人还是要有一点趣味的,没有趣味的人生,活着干什么?那么,人的趣味何在? 日子过得匆匆忙忙的,当你一抬头的时候,年龄大了,老了……如果年轻时就能学到哲学、美学的智慧,是不是可以更好的安排自己的人生?人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叩问知识,而这个知识是为了人生更圆满。不能放弃了这个本质的东西,要使对知识的探求,服务于自己的人生追求。要学会欣赏别人,学会欣赏自己,学会欣赏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东西。现在因为重商主义,经济浪潮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教育产业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中国教育的技术培训色彩也越来越浓厚,从塑造人的大学,

04月26日

骨子里有点固执的人,是可爱的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470次
骨子里有点固执的人,是可爱的

人总是矛盾的,有时希望时间快一点,可以熬过诸多不可爱的时光,有时又希望时间越慢越好,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里耗尽一生。既然很多事无法强求,不如看开了去,不论多紧迫,都要给自己留一丝缝隙,喘口气,歇个脚,若一味道削尖脑袋钻营,即便满身珠宝,也是一个可怜之人。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原来,人费尽一生,就是为了过一个平淡的生活。生活越过越简。家中物什,少之又少,白墙无字,净木不饰,半窗一几,天寥地阔。家有小院,小院不必书斋,书斋有书,书亦不必常读,作为一种情怀和寄托,静静心,养养神,

04月26日

烦恼,是因为想太多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11次
烦恼,是因为想太多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野花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烦恼的事情天天都会有,就像野花没有人种,却年年都会长出来一样。现代人累,主要是因为想的太多,想的多,烦恼就多。爱思考是一个优点,但是想的太多就成了一种煎熬,甚至是一场灾难。人生80%的烦恼,是因为想太多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人问农夫:你种麦子了吗?农夫唉声叹气:还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了吗?农夫继续叹气:也没有,我怕棉花生虫。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答道:什么也没种,我必须万无一失。许多时候,真正让一个人心烦的,根本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内心对这件事的想法。就像这位农夫,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却杞人忧天,担心这个忧虑那个,提前自我创造了痛苦。“近代书圣”于右任先生,一生饱经磨难,却始终都能保持着一种气定神闲的恬淡姿态。秘诀

04月26日

杜甫 | 所有流浪,都是归程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600次
杜甫 | 所有流浪,都是归程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官宦家庭,远祖杜预是西晋的开国元勋之一,文武双全。儒家的十三经中,有一本《春秋左传集解》就是杜预撰写的。在我们看来,这个隔得太远了,好像没什么影响,不提也罢。但杜甫对这个问题很看重,一说就是“我的远祖如何如何”——他有一种家族的荣誉感。杜甫是杜审言的孙子,审言是武则天时期修文馆直学士,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杜审言生杜闲,杜闲生杜甫。杜闲当过奉天令,在历史上默默无名。由于祖父是杜审言,所以杜甫常常说“诗是吾家事”。他跟他儿子说这句话——写诗是我们家里的事,跟别人不相干,感觉好荣耀、好牛!可惜他的几个宝贝儿子都不争气,没有一个人写出好诗来。看来,写诗不靠荣誉感,完全靠自己的才气。老子会写诗,爷爷会写诗,并不能保证你自己也会写诗。这个年轻人,有点狂人们对杜甫的误解,可能比李白

04月26日

人生三乐 | 开卷读书,闭门修禅,一语济世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343次
人生三乐 | 开卷读书,闭门修禅,一语济世

陆绍衍《醉古堂剑扫》有云:人生一世,有三乐:开卷读书,闭门修禅,一语济世。人生往往是苦多乐少,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更提醒我们要学会快乐,懂得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开卷读书古人说:声色娱情,何若净几明窗,一生息顷。利荣驰念,和若名山胜景,一登临时。纵情于声色,还不如在洁净的书桌和明亮的窗前,让自己得到宁静的快乐。富贵中人,事多心烦;声色的刺激,往往扰乱人的心志,而读书养心,所以读书人多长寿。如果说一本书是一扇窗户,那么四壁书就是万种风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增长一个人的眼界,丰富一个人内在。林语堂说: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就时间、空间而言简直就被监禁于周遭的环境中。他的生活完全公式化,他只

04月26日

真正聪明的人,不执着于简单的对错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552次
真正聪明的人,不执着于简单的对错

庄子《齐物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站在这个立场上,有一种是非标准,站在另一个立场,又有另外一种是非标准,所以,哪有绝对的对错,只是立场不同而已。人生在世,如果只是一味地计较是非对错,会少很多不同的朋友,少很多生活的趣味,也少很多真实的人生感悟。你越“对”,事越“错”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告诫人们,境界要高一些,不要在世俗中争论是非。每个人都受到自己所处环境的限制,所谓的公平也只是基于自己的立场而言,未必就是真的公平。所以智者,在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上,不会总是斤斤计较孰是孰非。杨绛在《我们仨》中曾写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次,杨绛跟钱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吵架,原因就是一个法文的读音。钱钟书说杨绛的读音有家乡味,杨绛不服,最终两个人吵了起来。伴随着争吵越来越激烈,两个人彼此说了许多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