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杨义(1946-2023),生前担任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庄子的国族身份上次在哈佛讲演“中国叙事学”,还与学者们交谈了中国少数民族史诗。这次主要讲演先秦诸子还原的问题。我每次出国,都带上一本耐读的书,在牛津、剑桥、哈佛,都带过《庄子》,读来读去,大概是书读得深了,读到文字背后去了,于是发现生命的呼唤,发现“庄子是谁?”这是一个两千多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史记》庄子传交代:“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就是说司马迁只讲庄子是蒙地人,并没有因为蒙地在宋国,就说他是“宋人”。《史记》对于先秦诸子都交代他们的国族,如“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一、气血是什么?气血就是生命的能量。当身体的气血不足时,就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让身体健康,让心情愉悦。一般来说,当身体气血不太充足时,就会出现一些亚健康的问题,比如:有的人会感到心慌、有的人会经常失眠、有的人爱掉头发、有的人很容易疲乏、有的人情绪容易焦虑、有的人会出现抑郁。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气血不足的状态,会使得身体过度透支,这时身体就要出问题了,人就会生病了,甚至可能是难以治愈的疾病。我们都知道,人自身有很强大的自愈能力,所以人们常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养生是医学的最高境界。养生就是调动你身体内的自愈力,让你始终能保持在健康状态。但是当你气血不足时,自愈力就无法发挥作用了,因为自我疗愈是需要能量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能量,就无法修复那些有问题的细胞。事实上,许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足和气血不通
来源 | 日行一善共修平台佛经有云:“心有种种苦恼,忧愁闷绝,众病现前。”凡是情绪,皆由心气;凡是病患,皆由心生。可见,养生之道,不在养“身”,而在养“心”。内心慈悲,才是最好的养生!1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宽和《华严经》有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心中有慈悲,则天地皆会宽和以待,人自然就能宽和长寿。相传六七十年代时期,有户兄弟家的女儿都到了待嫁的年龄。弟弟家的女儿美丽大方,嫁给了当地一个家境优渥的小伙子。兄长的媳妇却担心女儿年龄越来越大,不敢耽搁,于是草草嫁人。但也因此,这位妇人心里憋了一肚子怨气,嫁女儿当天到处骂人,女儿也哭哭啼啼。眼看弟弟家的女儿婚后日子越过越好,自家女儿却整日郁郁寡欢,这位妇人的日子就越发不痛快了。于是,她每天都因为攀比而不能宽心,又因为不能宽心导致越发郁闷,
来源 | 百草园书店杨绛先生说:“愿你内心山河壮阔,始终相信人间值得。”我们在人间烟火里栖息,在红尘路上奔波,就要对自己负责。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每个人都有自己修行的方式,从而发现人生的意义,生活的乐趣,让自己处于一种恰好又美好的感觉里。认认真真地过日子,让自己浮躁的心冷静下来,心静了,生命也就通透了。善待自己,遗忘过去,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风景,在适合自己的时光里努力。人生大多数时间,都是独自成长,无论遇见什么,都要不忧不惧。我们真诚地对待生活,谋生也谋爱,以初心不改,静处岁月静好。生命有韧性,有豁达,人间万事可期。我们每个人都想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最好的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始终相信:有一种美好一直在时光里,潋滟了心境,遥
来源 | 了凡四训作者 | 燕归来人生是一场放过别人,饶了自己的修行,若你不能自渡,没有人能拯救得了你,换谁也不行。中年之后,人生又进入下一场命运的汇演。若说上半场拼的是能力,下半场拼的就是人生的“慧力”。丢下“感情”包袱在诸多女性作家中,张爱玲对待感情的看法可谓是独树一帜。 02 丢下“子女”包袱中年之后,无论男女都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放下并不意味着“放弃”,放下是不将它奉于神坛,让它高于自己。母亲是个角色,但不是女人的全部。在母亲这个角色之上,还有身为女人应有光环。中年之后,女人更应该学会选择生活,选择身份。丢下家庭的牵挂,放下子女的包袱。 03 丢下“过去”包袱人为什么会感到疲惫?人到中年之后,就别再抓着以前的是是非非不放。
来源 |每晚一卷书作者 | July俗话说:“自己走百步,不如贵人扶一步;高人指路,不如有贵人相助。”想要在人生之路上走得顺风顺水,就离不开每一位贵人的帮扶。千年前孔子曾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在我看来,真正的贵人,无外乎品德正直,心地宽厚,时时充满正能量。能和这样的人相伴而行,得一程指引,就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福气。01和正直的人相交,修养你的品性。《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段对话:孔子说:“我去世后,子夏会越来越优秀,而子贡却容易退步。”子舆问为什么?孔子解释说:“子夏喜欢结交品德比自己正直的人,子贡却喜欢和不如自己的人相处。”其实,交朋友就是照镜子。你越接近什么样的人,就越容易成为什么样的人。正所谓:“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多和正直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日渐受益,修养出坚
来源 | 慈怀读书会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在经历中成长,在困境中坚强。所有失去和得到的,都是命运使然。万物自有定数,关键在于你能否耐住性子,守得住初心。你若不弃,上天自有惊喜相赠。你若自暴自弃,拥有一切也会很快失去。《骆驼祥子》里的祥子就是这样。半生漂泊摆渡,为着心中的那点光与热飞蛾扑火,不曾将歇。虽然到头来,一切不过是雨打归舟,黄粱梦一场,依旧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本书的作者是老舍先生。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他笔下的代表作,《四世同堂》《离婚》《茶馆》等,大家都耳熟能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或揭露,或评判时局,从中展现人性,这是老舍先生作品的一大特色。像《骆驼祥子》,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时期里,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惨人生。以此揭露旧社会人民的悲惨无
来源 | 慈怀读书会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辛辛苦苦熬夜加班,以为升职加薪顺理成章,然而却总是无法突破现有的阶级;还有明明已经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要求,希望他明白自己的用心,可到头来依然不知感恩;又或者想要婚姻长久幸福,于是在这段关系中处处忍让,可冲突还是时常爆发......为什么我们的心愿,总实现不了?与想要的一切,总背道而驰?究竟怎样做才能心想事成?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的个人成长作家张德芬的一句话让人醍醐灌顶,她说:“真正心想事成的境地,应该是处理了自己的人生模式,对治了阻挠的信念,连接上你的源头之后,自然而然发生的状态。”而张德芬也把这套修炼方法,写进了《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一书中。自2002年开始,作者辞去高薪,专心研究瑜伽以及各类心灵成长课程,这么多年一直保持高质量输
来源 | 百草园书店时间一点点走过,仿佛听到了它滴落在檐前的石阶上溅起的滴答声。看着眼前出现的相同画面,是不是我们每天的日子都在重复着同一样的模式?重复着同一种心情?在这重复的日子里,是否能找出不一样的思绪?如果对同一件事物的好奇心很快消失殆尽,昨天的欣喜就会变成今天的不过如此尔。把欢喜的心丢了,即使在别人眼中的美好,在自己的心里也是无聊,在一次次重复的日子里,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其实每一天的花瓣、树叶、云朵、空气都是新生的,如同小溪,清水缓流,唱着欢乐的歌。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要擦亮眼睛,跟上身边的日新月异。在光阴的流转中,总有一些崭新破壳而出,也总有一些垂老静静离去。每一场春光的到来都是从冬天那场沉寂中孕育的结果,这样又怎能说只是去年春日的重复呢?跟随着太阳的每一次升起,我们做一次深呼吸,
来源 | 读书369作者 | 枳为橙人活一辈子,最舒服自在的活法是什么样的?《阿甘正传》里有句话总结的很好:“我不觉得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是什么,然后做一个简单的人。”到了一定年龄,经历过世间诸事的无常,接受了生命中人来人往,朋友越来越少,圈子越来越小。面对人情世故,相比在其中周旋不停,似乎更愿意放过自己,还生活一片清净。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其实就是:不再强求人际关系的圆满,即使没有朋友作伴,尽管经常独来独往,也只求活得简单,图个心安。退休之后,如果你一个朋友都没有,反而说明已经练就了这3个人生境界。1喜欢独处,过上了低耗生活一档节目里,主持人问了老戏骨陈道明一个问题:“对您个人而言,人生当中,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