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文 | 曾仕强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中,谈兵论战的兵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又以《孙子兵法》一书尤为突出。为什么《孙子兵法》如此了不起,甚至被誉为“兵学圣典”?因为它的很多主张都和老子的理论不谋而合。孙子是不求胜的,他只求不败。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从《孙子兵法》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九章中写得很清楚:“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用兵打仗的人,不愿为主,宁愿为客。意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如果人犯我,我是不是一定要犯人?也不一定。因为下面接着有一句话:“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因为有寸进,就扩大战祸,我宁愿稍微退一点儿以求消弭战争。可见打仗并不一定要逼得敌人无路可走,那样可能会使对方狗急跳墙背水一战,说不定最后双方会玉石俱焚,同归于尽。这种案例历史上也
来源 | 王阳明心学作者 | 颂声人这一生,不会一马平川,而最好的未雨绸缪就是,不断的给自己增加筹码。想要在新的一年完成蜕变,打一场漂亮的翻身战,就要学会向有志之士取取经。曾仕强传授给大家一条人性铁律,帮你搞定90%的人。你说点好话能搞定50%的人人人都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但其实欣赏一个人,更多的是始于“颜值”,终于“言值”。很多时候,能言善道比长得好看更重要。有句话说得好:语言最能暴露出一个人的本性。聪明人能从对方的三言两语中判断出对方的层次,不需要深入交流,就能了解你。会说话的人,赢在了开局,懂得如何让人舒服,也更容易成功。《甄嬛传》里的“安陵容”就是个典型例子。她出生小门小户,一进宫就因为住的偏远没有赶上大部队。迎接她的嬷嬷埋怨她不守时间,她不但不生气,反而笑脸相迎,三两句好话
来源 | 王阳明心学作者 | 颂声读过稻盛和夫先生《成功的真谛》,被他里面一句话深深吸引。稻盛和夫说:“心想事成是宇宙法则,每个人都有心想事成的能力。”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达成所愿,改变命运既定的轨迹。其实,“改命”并没有那么复杂,逆袭人生,只需要做到这3步。01转变心态:时势造人,时时是良时人之所以时常会感觉很苦,是因为他老在某件事上钻牛角尖。当你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时,你会发现老天爷给你安排这些麻烦事并不是在刁难你,而是在通过这些人、这些事帮助你成长。先吃苦,才会有甜。你所厌恶的苦受,也只是下一段人生的开机密码。曾仕强教授说:改变心态,犹如脱胎换骨,涅槃重生。心态一转,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会改变。当你学会用正知、正念去衡量当下所遇到的事,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只是被浮于表面的苦所迷惑,却没有看见藏
来源 | 王阳明心学作者 | 颂声生老病死,人人都要经历。对于健康、长寿的心愿世人皆有,可只有少数人能真正的参透长命之方。曾仕强教授曾分享过一个故事,他说:你若能听懂这个故事,可以多活十年!不是迷信。01曾仕强教授早年去山东曲阜孔子故居游玩,听闻一则孔子弟子子路的故事。某一天,子路在门口打扫,有一个绿衣人前来拜访。绿衣人想要问询孔子一些问题,恰巧孔子不在,于是子路就自告奋勇想要为他解答。绿衣人听说子路是孔子的门生,于是就问他,你说一年有几季?子路一听,乐坏了,他没想到居然有人会问这么愚蠢的问题。于是他跟绿衣人说,一年有四季啊。绿衣人一听,就急了。他说,枉你是孔子的弟子,连一年有三季都不知道。你这么没水平,可见孔子也一般。子路听见这个话,就急了,于是跟他争论起来。这时,孔子回来了,听到二人的
文 | 曾仕强请问各位一个问题,天下有人姓鬼的吗?今天我们要介绍这位的的确确是姓鬼。天下有地方会称为鬼吗?大概也没有。所以鬼谷子实际上是因为这位姓鬼的,我认为他应该叫做应变大师。我们现在很喜欢用什么?谋略大师、谈判大师,其实这些出发点都是不对的,谋略干什么?大家诚心诚意来往就好。我们读鬼谷子,多半是从两个人身上读到他,一个叫苏秦,一个叫张仪,因为书中记载嘛。苏秦张仪的老师就叫鬼谷子,这个对鬼谷子来讲是很大的侮辱,因为鬼谷子所有学生里面他最不喜欢这两个家伙,就是你们两个搞得天下大乱。你们两个再怎么搞,搞到最后就是输给秦国嘛,你看秦国统一六国,你两个搞什么,多死一些人而已。天是有天数的,一个人不知道天数就叫乱搞,所以这些观念才是我们21世纪人应该有很深刻的觉悟。否则的话,我们知识越普及,社会越乱
老子之《道德经》,分开来看为五千言,合起来想则只有一个“道”字,再深一层,再进一步,连这一个字都无了。既无言说,又有何争?换言之,就是无争于天下,所以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就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老子通过《道德经》告诉人们,掌握自然规律,知道应该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就是人生的大智慧。智慧与阴谋的区别在于同样的道理,看什么人来用,用于什么样的目的。“道”不是用来讲的。“道”如果讲,是永远讲不清楚,永远会有偏失的。“道”是用来力行的,一步一步从实践当中去了解道。所以,我们中国人老问别人,你行不行。你做出来,真正在用,就好了。我们要把《道德经》应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在生活中来印证,来实践。我想这才是老子当年的真意。老子的经,直截了当地叫《道德经》,就是告诉我们,道德就是最好的信仰,道德就是人类最高的
文 | 曾仕强曾国藩是熟读《易经》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能遵循易道而行,这是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的第一点。《易经》告诉我们“时”非常重要,它可以决定很多事情。“时”没有到,能拖就拖;“时”一到,当机立断。所以要坚持待时而动,顺势而为。不管是顺境、逆境,都要审时度势。当然逆时要有逆时的做法,顺时要有顺时的做法,只要稍不合理,就会徒劳无功。“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我们常常讲“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上台是很容易,一有机会,别人一招手,你就上去了,可是下台却往往是很难的,若不运用智慧,很可能会还没有走到回家的路上,就被别人腰斩三段。所以曾国藩坚持裁军而不辞官,因为这样才能够“持盈保泰”,“持盈保泰”就是《易经》教给他的智慧。身处顺境乃至极盛之时,就该时刻小心谨慎,保持安定,才能保住已有
每个民族对同一件事情看法不一样,它的关键就在思维。既然学问的特色在思维,那我们就需要非读《易经》不可。读《易经》就是给我们一种思维方式。让孩子从小背《易经》,再从实际活动上去练习思维方式,这个将来不得了,一辈子受用。我们应该在小孩子年纪最小、最适合记忆的时候,给他记一生最有用的东西,否则就费掉了。我这样说大家不必害怕。我亲眼看到三岁半的小女孩把四千多个字的《易经》从头背到尾。我问她你知道意思吗?她说不知道。我说没有关系,你背了你一生可以回味,不断地去用它。那至于《三字经》《弟子规》这些东西,内容是需要一些调整,否则背了半天,将来是没有太大用处的。说到底,我们东方的东西就是一本《易经》而已。可是《易经》你要完全看得懂,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就有两个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老子,来帮助我们去了解。其实
在给企业做培训的时候,我经常会说:“努力没有用。”听我说这句话,企业老板最开心。他们觉得,就应该强调努力没用——员工都很努力,努力制造问题,努力浪费时间,努力打小报告……有什么用呢?没用。那什么重要?什么有用?用心比努力更重要,更有用。关于用心,大家的感觉不一样,无法一概而论,所以我只能强调努力。还有人问过我,运气重要还是努力重要?我给他的回答是:“运气一来挡不住,否则再努力也白费。运气比较重要。可是话说回来,你要是不努力,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好运气,所以还是努力比较重要。”这话听起来云里雾里,好像不知所云,其实很简单:努力并不能保证成功,否则人生太简单,但努力是你的本分,你需要付出九分的努力。剩下那一分就是运气。运气很重要。很多人否定运气,那是因为他们不懂。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一口气,这口气要去
如果不懂《易经》,你去读什么书,都读不通。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共同的起源。中国人永远是各说各话,所以看起来,我们的学术派别特别多,我是儒家,你是道家,他是阴阳家,还有墨家、法家等等。其实林林总总的这些诸子百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源头,我们就分裂了,就变成很多种文化了。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易经》,中华民族的总源头是黄河,我们是《易经》的民族,我们是黄河的子孙。中国人如果不了解《易经》,诸子百家都会被解释偏颇,所以,了解《易经》,还原中华文化的本真,是几干年来读书人的责任。《易经》这部书,就是把宇宙、自然、人生的道理,统统条列出来,一共分成六十四种不同的情况。当时孔子看到这部《易经》的时候,是肃然起敬的。他为了让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部经典,就为它写了十篇《传》。《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