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文 | 曾仕强我们的书是越旧越好,越古老越有价值。《道德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大部分人还没有完全读懂,所以还在继续读,而且是全世界的人都在读。全世界对老子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对《孙子兵法》的评价更是极高无比。《孙子兵法》被全世界无数军事家视为指导战争的金科玉律,连法国的拿破仑都要读它。美国最著名的西点军校,一直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科书。许多日本企业家,也都把《孙子兵法》作为商战指南。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子兵法》还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如果我们把《孙子兵法》加以归纳,完全可以总结为一个字,叫作“水”。《孙子兵法》讲来讲去,完全是讲运用水的原理。水看起来好像流来流去,但实际上它总是由高而下,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们在世界上找不到一个水是由低处往高处流动的地方,除非我们用人力去改变它。
文 | 曾仕强孔子把人分成三等: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但是,中人的标准是什么很难确定。我认为,人分三种:第一种是万物之灵。周武王提出,人应该成为万物之灵,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目标,但是现在很多人不但忘记了,而且想把它否定掉。第二种是一般动物的人。如果人不能成为万物之灵,那就是一般动物的人。如果你想着自己是万物之灵,那你就越来越有灵气。第三种是禽兽不如的人。这种人比一般动物的人更可怕。这三种人,你想做哪一种是你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法律既不可以规定,宗教也毫无办法,只有诉诸道德。道德是看不见的东西,但是它有力量让你成为万物之灵。你的子女也可以变成这三种人中的一种,至于最终到底是哪一种,就看你如何培养了。其实任何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万物之灵,但是长期以来,父母在教养子女时
中华文化,源自伏羲一画开天、神农画地而耕、黄帝道政合一、尧舜贵族推举、禹汤传位有道、文武明堂清庙、孔子集其大成。老子之《道德经》,以其本源、玄妙、高明、博大的观点来解说易道,将天道、地道、人道的先天本有合称为“道”,与儒家“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的理论相呼应,也符合《周易》中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先于天地而生,所以能生万物。其实我们生而为人,不必刻意求道。道生万物,终生不离开我们,一直在我们的身上。道生万物,万物最后复归于道。这就是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生生不息。道就是自然,人人各有其分,各有其位,也必须各尽其责,这便是“道法自然”的真义。道虽然不曾离开我们,却也一直没有主宰我们,任我们自化,人人都是“自作自受”。为什么说“道可道,非常道”?
文 | 曾仕强一个人要改变别人是很困难的,改变自己会更容易。大家到庙里头去,如果哪一天看到观世音菩萨也在念经的时候,就去问问观世音菩萨在念谁的经。她就会告诉大家,她在念她自己的经,因为念别人的经没用。每一个人只能够控制自己,很难去掌握别人,求人不如求己。一个人去读别人的“经”,试了半天不灵,因为是别人在控制;而这个人读自己的“经”,读来读去就灵了。改变自己的人生是比较自动和主动的,即一个人怎么想,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同样的天气,有人觉得很好,有人觉得不好。天气是客观的存在,但人有主观的感受。改变别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这叫“以身作则”。改变小孩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爸爸自己改变。但是如果爸爸改变不了的话,就要做到“以身为戒”。比如一个爸爸想戒烟但戒不掉,他就告诉儿子,说自己也不喜欢抽
《论语》是最重要的儒家典籍,所记载的都是孔子及其弟子平日所说的一些话语。用现代的话来说,便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全书分为二十篇,但没有按照特定的次序来编排。无论从哪一篇开始阅读,都能够获得很好的启示。孔子这些语录,大部分是针对人性而发的。由于万事万物都在变,只有人性自古以来始终没有改变,所以现代人读《论语》,仍然可以获得很大的助益。孔子学说的重心在“人”,并不在“神”,所以不重宗教,而重视做人的道德修养。把“儒家”说成“儒教”,相信孔子不会同意。孔子学说的精神在“行”,而不在“说”。说一大堆,不如亲自去做。所以读《论语》,最好把《论语》的道理,践行于日常生活之中。只有真正践行了《论语》思想的人,才是真正了解《论语》的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你的心,改变你的观念。我建议大家先读
长久以来,人类走向偏道,远离中道,以致愈变愈乱,愈来愈不安宁。主要原因,在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而且自以为是,造成对《易经》的扭曲、误解和轻视。由于眼睛向外长,使我们只看到外面,却看不见内心的深处。向外学习很多知识,仍然不明白道理,是现代人普遍的缺陷。原本讲求“由情入理”,如今“情”不见了,“理”又建立不起来,难怪中不中、西不西,愈来愈不知如何是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正本清源,把《易经》的道理好好研读,弄明白我们长久以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问,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以及真正的用意。把基本原则确立起来,然后持经达变,才能够国际化而不失去自我,现代化却不忘掉根本。认识自己的面目,才有资格做真正的我。我们是《易经》的民族,易道早已和我们的肉身共存。可惜一般人不能觉察,反而舍本逐末,去学一些枝枝节节
一、德才兼备,文武双全 有一位史学家叫郭斌和,他曾对曾国藩作出极高的评价。他对曾国藩的第一句评语是“才德俱备,文武兼资”。这是很难得的,因为一般能文的人多半不能武,能武的人则多半不能文,很少有人二者皆能的,而且文武本身就是很难兼备的。他还很具体地分析了曾国藩的特点,我们一起来好好体会、领略一下。 二、有宗教家的信仰 第二句话是“有宗教家之信仰,而无其迷妄”。这个“迷妄”是宗教家要特别小心的,一个人一头栽进某一件事物中后,往往就会觉得里面的东西样样都是对的。我们举佛教为例,因为它跟我们的内心最接近。佛教本身最要紧的就是没有分别心,可是台湾所有的宗教,包括佛教在内却都在说“别人的都是邪教,只有我的是正的”。这很明显就是不对的,你怎么可以有分别心呢? 作为一个宗教家,千万要记住,你可以说你的教义怎
文 | 曾仕强常常有很多人批评中国的文化有缺点,其实是不太正确的。其实中国文化里没有那些所谓的教条,人们所接受的教条都是无中生有的。换言之,只有说人做错了,没有说中国人的道理错了,因为中国文化里并没有什么主张。比如儒家为什么不能成为儒教?因为凡是有宗教,就一定有教条、有戒律,而孔子是没有什么教条、戒律的,他的“主张”也只有五个字——无可无不可,即世界上既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也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几千年来,一直有人要打倒孔子,但是最后都没有打倒他,因为他是一个没有“主张”的人,人们也就抓不到他主张里的缺陷。人们今天在家里面接受了很多父母对文化的扭曲,那不是中华文化的错,是父母的错。很多人家里有不合理的规定,比如“不准哭”。小孩本来就要哭,因为他不会说话的时候,只能通过哭来表达自己。一个会当父母的
文 | 曾仕强传承,这是我们现在最欠缺的。传承就是一代一代把家风传下去。我先讲一句比较严重的话: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伦理,我们的家庭,就是因为当中有一代人放松了,才会让整个链条脱节、断裂,造成我们今天这么痛苦。那代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我不知道。但我想他们是好意,只是不知道自己做了件大坏事。我们经常好心办坏事,自作聪明,好像别人都糊涂,只有自己看得到,然后曲解、扭曲圣贤的话,最后搞得不可收拾。这就好像传染病一样,传染病一来,不知道多少人要死掉,经过好几代人都恢复不过来。所以,下面的几句话一定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否则,我们几代人的努力又将毁于一旦。第一句话,生儿子不教害自己全家,生女儿不教害别人全家。你宠爱儿子,把他宠坏了,最后他把家里搞得一塌糊涂,全家都遭殃。你宠爱女儿,把她宠坏了,然后将她嫁到
壹 每个人都有盲点,这些盲点就是你自己看不清楚的点。你要勇敢地面对自己,找出自己的缺点。记住,你的缺点就是你这辈子的功课。贰每个人都要记住四个字:适可而止。任何时候都要有“自知之明”,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切勿得寸进尺。叁人有时候是需要有人来点醒的。这不是谁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看自己的事情经常看不清楚,看别人的事情反而看得很明白。肆你干嘛要去说服别人?你凭什么去说服别人?又有谁愿意被你说服?“说服”这两个字要从我们的脑海里彻底清除掉。我们没有资格去说服任何人,也很少有人真正愿意接受我们的说服。我们只能说,“我做了,你可以参考一下”。伍凡事都要慢慢地走弧线上来,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曲线,而不是直线。陆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是最早退化的?耳朵。人一出生,耳朵就开始退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对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