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不合群」是一个需要去改善的缺点,甚至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会有出息的评判标准之一。凡事都有两面性,很多事情要一分为二去看,不要一棒子打死。在我看来,「不合群」虽然有不少的弊端,但未必就一无是处,而那些不合群的人未必就是没出息的。很多时候,我们反而需要这种特质,需要做一个不合群的人。不管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还是关乎于人生的质感,我觉得都是有必要的。客观地讲,很多不合群的人其实是挺牛的。 01、耐得住寂寞和孤独那些不合群的人,看上去是孤独的,甚至有些可怜,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没有朋友,没人愿意和他一起玩。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并不见的,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这个人并不是不合群,而是人家的圈子里没有你,你压根就进不去;二是,这个人是不合群,但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怜。我们换个角度去看,
一路走来,你会发现,生活到最后,还得学会一个人过,有人陪,是幸运,没人陪,是常态。我说的陪,不是有个人在身边,而是身边有个知你懂你,而你又懂他知他的人,可这样的人,就算我们倾其一生,也难寻觅。人生,注定是孤独的,你不要期望别人能读懂你,因为真正懂你的人,除了你自己以外,几乎没人,而且有时候,你连自己都弄不懂自己,更何况是别人呢。走在孤独的路上,寂寞是正常的,但一直寂寞下去,我们就会变得不正常。所以,我们要学会在孤独中修行,修心,在孤独中找到自我,活出自己,一个人,也能精彩人生。人生的本质,就是孤独,适应不了孤独,你就无法活好这一生,更不可能活出自己。悲喜自渡,冷暖自知,守心自暖你的笑容背后,掩藏着多少心酸苦楚,别人看不出来,就算看出来了,别人也不懂。悲喜自渡,他人难悟,你的故事,只有自己懂,
人生在世,总有低谷和高峰时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卑不亢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人在逆境中要保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在顺境中则要保持低调,宽以待人。左宗棠戎马一生,虽以举人身份入仕,但他兴办洋务,平定陕甘,收复新疆,文韬武略、做人做事都堪为楷模。人生在世不如意,愿君学学左宗棠。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是左宗棠的一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说的是人要胸怀远大,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的生活。“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是说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要留有余地。有大志,才有前进的动力,古人说志存高远,没有志向没有目标,得过且过什么事也做不成。人生没有完美,有点缺憾才正常,人要知足,懂得宽容。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人的一生
“不合群”的人,都把时间留给了自己。1、成熟的中年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作家雪小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把生活活成自己的样。”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里,有一期请来了很多年轻明星做嘉宾,大家坐在一起聊身边的过往,其乐融融,但一向以高情商著称的黄磊却表现很是疏离,直到老朋友来了,他才喜笑颜开。夜里大家围在一起,以真心话的名义袒露心扉,黄磊才说出了实话:“你们一堆人来,其实我没什么感觉。因为我跟你们也不熟,我没必要跟不熟的人瞎扯。“这样“不合群”的黄磊让观众感到有些陌生,可但凡有数十年生活经历的人,都会理解黄磊。人到中年,合不合群真的没那么重要,有独立的人格才更为重要。真正成熟的中年人,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打乱自己的节奏。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来达到
有读者问我: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成功的呢?这其实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个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期待不同,所以要求和标准也就有所不同。认为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诗意世界的王小波,就曾说过这样一番话: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虽然这问题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但有些正面的标准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和靠近的。总结起来看,所谓成功的人生,人生最好的活法,无非是活成了这四种模样。 01、独立: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想要人生是美好的,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必须是独立的人,不能由别人来操纵你的人生。我很喜欢高尔基的一句名言:只有我自己才是我的生命和灵魂的唯一合法的主人。而一个人独立,往往是在两个方面。1. 经济独立在经济上完全自主独立,不
英国历史学家西·史密斯曾说:交际是人生的一大乐趣。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无法感受到人际交往的乐趣。如果走在路上碰见了熟人,他会假装没看见,低头走过去,或者干脆绕道而行;在电梯里碰到认识的人,他会觉得浑身不自在,期望电梯门快点打开;参加朋友聚会,他会选择一个人默默地待在角落。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认生的人:如何克服社交焦虑》这本书告诉我们,全球60%以上的成年人都有认生的情绪,对人际关系感到强烈的不安,是“社交恐惧症”的预备状态。本书作者是日本的认知行为治疗专家清水荣司,对焦虑症、强迫症和忧郁症等精神疾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示了通过认知行为训练,克服认生的诸多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操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书的主要内容,打开对认生的全面认知。1、自我检测,打
我们都想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离不开钱,所以,我们努力,拼搏,奋斗,希望能够多赚点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钱,容易赚,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钱赚,只是多少的问题。但是,如果你想要发财,就没那么容易了,你需要努力,坚持,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一个人发财之前,需要失去五样东西。这五样东西,大部分人身上都有,所以,大部分人都发不了财。如果你想发财,就要先失去这五样东西。1、失去暴脾气,强者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本事不大,脾气就不要太大,否则你会很麻烦,想发财,多半没可能。一个人想要发财,先要失去暴脾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你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好,你又如何掌控你整个人生?真正的强者,往往都戒掉了情绪,懂得隐忍,不会轻易动怒发脾气。隐忍,是为了积蓄力量,强大自己,蓄势待发,绝地反击。2、失去依靠,强者独立
最近,重温了老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影片中,松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单纯善良的品性,与她所遭受的残酷痛苦的命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份对比,给每位读者极大的心灵震撼。我们在唏嘘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同时,也不禁反省着自己的人生。电影里,最让人难受的,是松子竭尽全力搞怪扮“鬼脸”讨别人喜欢的样子。最令人痛心的话,写在了那张小纸条上: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剧照这几乎是松子一生的写照。是什么导致了松子悲剧的一生?答案对于女性来说,更应警醒。你——是否活成了松子?女人,无论你处在哪个年龄,都不要讨好别人,更不用感到抱歉。你要面对的,只有自己。爱自己,懂自己,做自己。1、失去自我的女人,人生多半悲剧可可·香奈儿有句名言振聋发聩:“我的生活不曾取悦我,所以我创造了自己的生活。与其在
不动声色的优秀,远比那些金光闪闪的人,更令人尊敬。我们身边总是不乏这样一类人。他们表面如湖水般宁静致远,内心却似大海般波澜壮阔。他们在人群中仿佛置身事外,但那双深邃的双眸早已将一切了然于心。他们不动声色地厉害着,似一位寡淡的看客,总是一副大智若愚的模样,自然而不矫饰,低调而不张扬。1、有实力的人,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真正厉害的人,都会给人一种距离感,他们看上去孤僻不合群,实则是一种应该被人欣赏的孤傲,他们懂得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找到一种最舒适的姿势安放自己,找到一种最好的方式与自己相处,从不为难自己。老子的《道德经》曾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学会和自己相处,不争不抢,不急不躁。快乐自会由心而发,快乐将如影相随。知道如何和自己相处的人,内心的自我非常强大,他们做事想的是如何取悦自己,而不
现在是一个鼓励展示自我的时代,那些性格外向的人总能获得更多的关注,他们在工作中左右逢源,在生活中如鱼得水,这个时代好像就是为外向者量身打造的。但世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性格内向者,因为他们不善与人交往、不会自我表达、喜欢独自一人,所以总给人一种孤僻、敏感、被动的感觉,但就像黑暗的背面是阳光一样,内向者的这些缺点也构成了他们的优点。这本《内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就是帮内向者扬长避短,指引他们探索幸福的生活指南。本书作者西尔维亚·洛肯,是德国知名性格咨询专家、语言学家、权威分析师,她本人就是一名内向者,也曾为自己内向的性格而苦恼过,为此,她深入研究,发现了内向性格的优势,并总结了一套发挥内向优势的方法。如果你渴望了解内向者的心理世界,请跟我们一起进入这本书,探索内向者的幸福之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