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有人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好朋友?”一个网友在下面回答说:“真正的好朋友并不难找到,它就藏在我们平凡的生活里。”真正的朋友,是一辈子的知己,将见证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同观赏人生旅途的风景,一起度过这漫长的一生。1、朋友之间,要性情相投三毛说过这样一段话:“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而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一段情谊的开端,往往是两个人相似的性情和兴趣。巴金和冰心有着70年深厚友谊,一直延续到耄耋之年。从98封两人来往书信便可略见他们的情谊。1922年夏,巴金和堂弟在老家的园子里读冰心的诗《繁星》,边读,边学写“小诗”。巴金说,那些诗一直鲜明地印在他的心上,“常常觉得有人吟着诗走在前面”,而他,也
有人说:“高情商有什么用啊?凡事都替别人考虑,活得太累,可是谁会顾及自己的感受呢?”其实,真正的高情商,不需要刻意让别人舒服,让自己很累,而是做到:说话要软,做事要硬。说话要软,就是要水滴石穿,以柔克刚;做事要硬,就是要能力过硬,坚持原则;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走得快,走得稳。这是一个人最高情商的标配,也是一个人最好的处世哲学。1、说话要软,就是说话懂得分寸,让人听着舒服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做什么事,可以让生活立刻变得更好?其中有个回答获得高赞:“好好说话。”可见,好好说话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说话要软,就是好好说话,话到嘴边缓三分,懂分寸,让人听着舒服。生活中,有些人说话就让人听着不舒服,要么以命令的口吻让别人给自己帮忙,要么一副谄媚相,低三下四,让人看不起。反观那些没有高学历,但是说话语气温
今天看了几篇鲁迅的杂文,其中一篇的一句话对我感触很深:“因为我们中国所多的是孩子之父;所以以后是只要‘人’之父!”这篇文章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尤其是身为人父的你。文中阐述作为父亲,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只管生。在旧社会,妇女怀孕无法同房,待生产完毕还未恢复元气,男人已经无法压制那份憋了将近一年的欲火,等他释放了压力,又一个孩子呱呱落地了,接着继续……那时候女同志地位地下,主要工作就是传宗接代,对于孩子成长方面,一般家庭也仅仅能让孩子吃上饭就不错了,家境不好的,孩子夭折也是时有发生,史料记载,在荒野路边、大树下等地方常看到破席子裹着死掉的孩子。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送孩子去私塾,或者学门手艺。读书,也是很多孩子向往的,读书为官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主要人生职业规划,读书不行的或读不起书的才考虑经常,或者卖给地主
有句话说:得一知己,三生有幸。细细想来,也不无道理。能遇到人生中的知己,是一种难得的幸福;但若还没遇到,也无需感伤,毕竟世间知己难求。想过得自在舒适,就要有一个干净的圈子:和让你舒服的人在一起,远离不值得深交的人。有这4个特点的人,往往不值得深交。01、爱嚼舌根作家芥川龙之介说:金属易断,人心亦然。人心,既复杂也脆弱。有些人,在人前说尽了讨好的话,转过身却说起了坏话,甚至会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爱嚼舌根的人,往往见不得别人好,看到有人风光,就跑到别人背后冷嘲热讽,说尽他人的坏话;若是见到人家落魄有难,又要踩上一脚,深怕别人过得不够糟糕。爱嚼舌根的人,把时间都花在那些无用的语言上,人前不坦言,人后却说尽了闲言闲语。人活一生,必然是要:做事,光明磊落;交人,真诚以待。爱嚼舌根的人,往往没有一颗真诚
意大利插画家Marco Melgrati,曾根据现实题材创作过一幅画:“你永远不知道跟你玩的是谁!”画中,猫把蛇尾当成鼠尾,毫不畏惧地抓着蛇的尾巴玩。这幅画旨在告诫人们:不要高看自己,也不要低估别人。01、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螃蟹在水底傲然独步,渔夫用竹竿在它背上轻轻敲了一下,螃蟹立即暴怒起来,喊到:“你是什么东西,胆敢冒犯我!”于是举起前螯,钳住竹竿不放,直到渔夫把它提出水面,它还在气冲斗牛。 螃蟹是死在了自己的狂傲上。做人也是如此,太拿自己当回事,是场灾难。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率领2万余人,对抗袁绍十万大军,双方兵力悬殊,最后曹操却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击败十万袁军。为什么?其实,答案就藏在两人的为人处事里。二者手下都有大量猛将谋臣,曹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虚心
爱,也许是世上最美好的感情。每个人都有一颗盛放着爱的心脏,呼唤着爱与被爱的需要。然而,人们因为与生俱来渴望着爱,常常有一种误解:爱是与生俱来的能力。然而,正如芭芭拉在《如何在爱中修行》一书中所说,爱上一个人十分容易,但想爱情美满则困难得多。人人都希望爱情成功,但爱情的失败一再发生,一旦产生,便会造成伤痛。爱,是需要终生修行的功课。1、架起沟通的桥梁绝大多数人都非常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不止骗过别人,甚至骗过自己。当对亲密关系中的另一方有意见与不满的时候,不习惯于沟通的人只会默默忍耐,试图把摩擦按下去。日久天长,甚至被直接询问“你有什么不满”的时候,也只能回答“我不知道”。连自己的真实感受都无法表达,又怎样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在爱中修行》里,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1971年时,纽约一家律师事务
朋友的故事:我们两年前见过一次面,加了微信但是没怎么聊,年初三我们又意外的相见了,她变得更漂亮了,是一个非常活泼开朗的女孩子,见到她时我就知道是当初的那个女孩子,但我没敢认她,也没怎么跟她聊天!当晚回到家以后我就找出她的微信,给她发信息,问她,是你吗。她说是的!后面我们就聊上了,这二十天来我们基本都会见面,我们一起去摸螺,一起烧烤,一起玩,每天也聊的很晚,越是了解,我就越喜欢她,我知道我对她已经沦陷了,而且我也很明显的感觉到她喜欢我! 可是昨晚她却明确拒绝我了,我的心感觉被撕裂了一般,非常的刺痛,我明明感觉她心里有我的,可为什么要拒绝我呢!后面朋友圈还发了仓央嘉措的诗句: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既然已相遇相知相恋,为何让人饱受这相思之苦!大家觉得我该怎么办?我的回答:“但曾相见便相知
所谓生活,就是无论现实多么糟糕,我们还是向往诗和远方。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困扰: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做事缺少干劲;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却没法说“不”;处于人生的至暗时刻,不知该何去何从……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现状呢?这本《人生十二法则》或许可以帮助你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乔丹·彼得森,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在成为教授之前,为了生存,他曾从事过洗碗工、厨师、养蜂人、铁路工人等职业。丰富的社会人生经历让他对于大众的心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在这本书中,他通过十二条人生法则,帮助读者重新整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走出生活的困境。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拨开人生的迷雾,去收获幸福的秘诀吧。1、待己如助人,懂得自我批判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愿意伸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而与人相处,亦并非易事。曾国藩《冰鉴》中语云:“大旨亦辨清浊,细处兼论取舍。”要看清一个人,不但在大处要分辨清浊,而且还要在细处分辨主次,方可做出取舍。越是体察入微,越能洞悉出人心。人与人之间,从萍水相逢到莫逆之交,必须经历无数的考验和磨难。然而,人心方寸间,装下了世俗浮华,难免掩盖了虚伪与冷漠。人心的背后,是往往被忽略的人性。深渊有底、人心难测。学会看清一个人,才能够远离伤害与纷扰,懂得选择和取舍。学会看清一个人,才不会愧对真诚与善良,坚守原则和信仰。01、金钱,是看清一个人的试金石。世事熙攘皆为利往,真想认识和了解一个人,钱是最好的试金石。钱,不能衡量世间所有的事物,但它却会让你看透人情冷暖,让你彻底看清一个人的脾气和秉性,辨识出真心和虚伪。杨绛先生说过:“惟有身处卑
中国古代哲学家管仲曾言:“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意思是,待人和颜悦色,就会亲如兄弟;待人恶声恶气,则比使用兵器更加伤人。这个道理似乎人人都懂。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却常常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对身边的人发泄怒火?事实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想要发火是一种本能,而能够把这种本能压制下去,待人接物始终做到和颜悦色,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01、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大孝顺。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宝宝回娘家。傍晚要打车回去时,我爸总是担心他外孙女穿得太少会着凉。他坚持把自己的外套塞给我,让我披在宝宝身上。虽然我认为宝宝穿的够暖和了,但我拗不过他,只能接受。娘家在比较偏僻的农村,需要走一段路才能打到车,我一手抱着宝宝,一手拿着我爸的那件外套给她盖着。我爸陪着我们去搭车,一路上不停地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