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昔人有云:屋宽,不如心宽;身安,不如心安。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唯有内心宽广,方能从容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心宽能容万物《菜根谭》有言:以宽容之心待人,心中容得万物,方能恩泽良久。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他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却一笑置之,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廉颇听到这话后,折服于蔺相如的高瞻远瞩和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于是负荆请罪。此后,他俩成为至交,联手为赵国抵御外侮。弘一大师《格言别录》:人之谤我,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在
《论语》中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汇聚古人智慧的名著。《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出自《论语·阳货》。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想,也不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不断的追求和奋斗,英国思想家卡莱尔说过:“为一生工作而进行探索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无须再探索其他的幸福。”工作使人生充实,只有坚持不懈地工作,不屈不挠地奋斗,才能有所成就。在追求和奋斗的每时每刻,人都在提高着自己生命的价值,并从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如果不思考、不工作、不追求、不奋斗,只满足于安逸的生活,那就会变成庸俗的人。二、行己有耻。出自《论语·子路》。人生最可怕的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一旦陷入这种状态之中,就会无限夸大自己的能力,致使自己利令
1第一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复杂难测,多点防备没错,因为这个社会表里不一的人太多!2第二句做人要谨言慎行,做事要三思而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别给不怀好意的人留下把柄!3第三句懂得珍惜,也要舍得放手,既要有重感情的真心,也要有肯割舍的决心,不要纠缠不真心的人,不要挽留不值得的情。4第四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人,经常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看到自己的错误,不要闲来无事,谈论别人,有话当面说,背后别多嘴。5第五句心胸开阔,别计较,钱财看淡,别贪图。为了琐事争吵,影响心情,伤了感情,为了钱财算计,毁了人品,留下骂名。6第六句帮人忙,不索取,被人帮,要感激。人品好坏,众人看得见,知恩图报,良心过得去。7第七句学会知足,学会低调,这个世上总有不如你的人,也有比你强的人,当你抱怨饭菜差的
减少可有可无的瞎忙,将时间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忙要忙到点子上,别让瞎忙害了你。人生可以忙,却不能瞎忙,要把工夫用在重要的事上。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小和尚从早忙到晚,有一天他问自己的师父“师父,我每天都在忙,为什么没有什么成就呢?” 师父笑了笑,让小和尚把化缘的钵拿过来。师父先在碗里放满核桃,又撒进去大米,最后倒入水,钵满了。 师父又取来一只钵,这次先放入水,倒满水后再往里放核桃与大米,水就溢了出来。生命就像这只钵,若被细细碎碎的小事填满,每天虽忙忙碌碌,却也会感到焦躁不安。 人生可以忙,却不能瞎忙,要把工夫用在重要的事上。1. 经营好家庭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舒适幸福的家,是快乐的源泉。 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家庭。越来越多的人把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其它事
老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眼里有我,愿意为我着想,尊重我的感受,那我也愿意尊重你,替你考量。身份高不咄咄逼人,身份低也不谄媚他人。朋友之间,平等相待,互相尊重,这样关系才算健康,这样关系才能长久。1、别人尊重你,是因为别人很优秀老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越大的领导,越和蔼可亲,越小的领导越趾高气昂。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别人,层次越低的人越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在一次巡回表演中认识了一个对他仰慕已久的观众。两人相谈甚欢,很快成为好朋友,这位观众便邀请卓别林到家中做客。这个朋友是个棒球迷,他带卓别林参观自己的棒球收藏室,向他介绍各种各样的棒球藏品。面对兴高采烈滔滔不绝的朋友,卓别林一言不发,认真倾听。回家之后,卓别林更是找到一位棒球明星,请他给这位朋友的棒球帽签名
俗话说: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然而大喜大悲看清自己,大起大落看清朋友。01指望别人,你就输了知乎上有个问题—— 怎么看待你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地位? 底下有一个回答是这样说的—— 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实际地位,永远比你认为的,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低。 这话很扎心,却也是事实。 前阵子热播的电视剧《我是余欢水》里,有这样一段剧情:余欢水将自己的全部家产13万,借给老友吕夫蒙。 前前后后过了五年,余欢水想买车,问吕夫蒙能不能还钱。 吕夫蒙二话不说,满口答应。 可当余欢水兴高采烈带着老婆孩子去选车时,却打不通吕夫蒙的电话了。 这个曾经信誓旦旦的人,此刻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 余欢水简直不敢相信他能无赖至此:“为什么骗我?你就是这样对待兄弟的?”而吕夫蒙竟然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嘴脸:“我就是骗你,
人的生命里有一种能量,它使你不安宁。说它是欲望也行,幻想也行,妄想也行,总之它不可能停下来,它需要一个表达形式。这个形式可能是革命,也可能是爱情;可能是搬一块石头,也可能是写一首诗。只要这个形式和生命力里的这个能量吻合了,就有了一个完美的过程。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自由并不是你不知道干什么好,也不是你干什么都可以不坐牢;自由是你清楚无疑你要干什么,不装蒜,不矫揉造作,无论什么功利结果,会不会坐牢或者送死,都不在话下了。对于惶惑不知道干什么的人来说,自由是不存在的;对于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人来说,自由是不可及的。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得好,也可以变得坏;可以活得久,也可
看破世事难睁眼,阅尽人情暗点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人与人彼此连接。有连接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是非。明辨是非是内心的准则,争辩是非却只是口舌的搬弄。庄子说:不遣是非,与世俗处。聪明人,不争辩是非,与世俗相处,活得自在从容。01不辩,是一种大气。苏轼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世间有大勇的人,被人侮辱诽谤,也能“宠辱不惊,淡定从容”。清朝有个人叫魏廉访,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有一天,魏老先生被请到病人家中治病,他走后,病人发现藏在枕头下的十两银子没了。病人的儿子怀疑是魏老先生拿的,魏老先生不加辩解,就把银子给了他。后来,病人康复,在床下找到了银子。病人带儿子一起登门道歉,老先生却毫不介意。魏老先生说:“我受点委屈不要紧,让你心情安顺,快点康复更重要。”父子俩感激涕零,
有句话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比人和狗都大。到底是什么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呢?一是思维方式,二是行动和执行力。思维方式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曾国藩出身于湖南省湘乡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后官至清朝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的人生“逆袭”之路,就是从“底层思维”的改变开始的。底层思维一:吃独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面对利益的诱惑,人们常犯的思维错误就是,吃独食。而这样独占利益却不与大家分享的人,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曾国藩早期在抵抗太平军时,认为有道义就能感召别人,必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但是他慢慢发现,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里,于是便问赵烈文:“众皆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公?
晚清第一重臣曾国藩,被称为“半个圣人”。但是30岁之前的曾国藩,也是一介庸人,甚至比大多数人更加平庸。在30岁之前,曾国藩有三大致命缺点:一是心性浮躁,坐不住。二是为人傲慢,修养不佳。三是言不由衷,言辞虚伪。如此一个庸人,又如何改变自己、成就自己呢?两个字:自律。具体说来,曾国藩却是从几件平常事做起第一件事:写日记沈从文说过一句话:“征服自己的一切弱点,正是一个人伟大的起始。”曾国藩30岁时,开始了克服自身弱点的征途,他从“写日记”开始。曾国藩把写日记当成生活中一件大事儿,风雨无阻,即便带军打仗,也坚持写日记,从不间断,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写。坚持,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保证“坚持”不变,曾国藩在“自律”之外又加上了“他律”。他特意将自己的日记分享给别人看,以此督促自己写日记。出差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