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如何守住道、守住天地的根本?如何获得平安、获得健康的免疫力?如何成为伟大的公司、成为伟大的国家?《道德经》中有规律可循吗?有!《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中告诉了我们三大规律。01规律一:规律一:能守住道的人,就是守住了天地的根本。原文:“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老子说, 朴是无穷小——朴虽小,但天下却莫能臣也;朴又是无穷大,大到没有尽头——因为朴是本真、纯朴,没有任何功利和伪装。返朴归真的正能量,像太阳一样温暖光明。当我们找到自己的抱朴心,就合道了。“道常无名”是说:真正的大道是任何概念都不能概括和归纳的,因为它是永恒的。宇宙有生灭,但道的本体永恒存续。我们人活这一世,其实是一场无常人生——事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方式降临到自己身上,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很多人以为自己能长命
1、无中生有定律“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句话,无中生有,有无相生。一切具体事物,都有两个名字,一个叫有,一个叫无。就其形成过程而言,为“有”;就其消亡过程而言,为“无”。就当下而言,为“有”;就终极而言,为“无”。只有守住那个“无”,才能不断地“有”。“有”了也就快完了。守住“无”,才是真正守住了无穷的“有”,只有守住了看不见的“根本”,才能枝繁叶茂几度春秋。人生在世是一个“有”的过程,家财万贯,建功立业,功成名就,似乎真的“有”了这些,才可以自豪地“了”此一生,其实,最后你会发现“一无所有”。老子告诫,功成身退,天之道,退出“有”,进入“无”,退出“死”,进入新“生”。“从无到有”的过程,人人在做,而“从有到无”的修行,则非人人具备。“有”总是有限的,有边际的,有范围的,有限制的,
现实中,似乎不用心机、不谋利、不图名,人就无法立足于社会、过上好日子。但沉湎欲望、追求功利又会把我们的心搞乱、把生活搞乱,甚至把人生搞乱。怎么办?《道德经》被无数帝王人杰奉若宝典,因为这是一本真正的规律之书、生命之书。老子站在高维看低维,直接把生命真相用五千言揭示于全人类面前。只是,这本看似与物反矣的智慧书一直被供奉于象牙塔顶,好像很难为普通大众所用。最近,我们每天走进一章《道德经》,领悟一点宇宙规律,就是要让规律能作用在我们的生产、生活、生命中,改变我们的人生,让自己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成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道德经》第十九章,看看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宇宙规律吧?01规律一:心静才能神明——追求欲望,会远离大道,远离知足常乐的生活。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老子提倡返朴归真,做了好事
当我们真正意识到:我们的身体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天下众生的身体,是为大众服务的身体。就走向了与生命整体合一的大光明中。01身体,不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太阳是七色光组成的,万物都是七色光组成的,我们人类身上有光吗?有!我们人类也是七色光组成的。何为“光”?光者明也。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用其光,复归其明“意思是:我们的生命是宇宙的生命(光),只要正确使用好自己的生命,就能“复归于明”。所谓“复归于明”就是,宇宙之光皆在眼前。这个道理,如六祖慧能所说:每个人都是道,都是光;又如释迦牟尼说:只要不妄想,不执着,智慧圆满之光皆可现前。当我们做事没有贪婪、没有妄想、没有虚假的时候,只有做事情全面周到,大方向明确,小方向清楚,宇宙的智慧之光就在我们心中升起;一切言语、起心动念就“复归其明”了。02身体,是
《道德经》就是一本智慧书,上到万物起源,下到为人处世,老子对这些问题的本源都想的非常通透。很多人认为,“《道德经》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悟的,结合生活,工作,经历等等,去猜透它。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做的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0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风雨无论多么来势汹汹,最终都是会停下来的。当你遭遇人生中的不顺利、不如意,甚至惨重的打击时,请千万相信时间能够稀释这一切,挫败和低谷终将过去。风雨后的天空更加美丽,彩虹也会出现。所以说,生活中出现的狂风暴雨,也许就是光明的前奏。0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大丈夫持守质朴淳厚的大道,不行虚华无用的礼仪;行为忠厚朴实,摒弃浮华浅薄。“不居其薄”是要求我们信义为上,厚道做人。“不
祖国的医学宝典《黄帝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是从养生防病的角度提出的预防学思想,随着各代医家临床的不断实践,“治未病”的卓越思想已成为中医预防学、诊断学、治疗学上的重要特色。这一特色有四种含义:一、未病先防。具体方法为“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灵枢·本神篇》)。再就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意为生活中,要及时避开外在的致病因素——邪贼之风,同时在情绪上要安宁恬静,无贪欲妄念,身体的元气就和顺,精神不乱耗而内守,疾病也就无法侵袭了。二、早期诊断。“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以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