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鼓文 - 第1页

03月11日

临《石鼓文》之路:书法用纸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刘孟浩 | 评论 : 1人 | 浏览 : 198次
临《石鼓文》之路:书法用纸的探索与实践

曾经看到一则故事:唐代的大书法家怀素和尚,家境贫寒,买不起纸张,他每天就取芭蕉叶来写字,后来把他种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都摘光了,于是又作了个木盘子,刷上漆,在上面练习写字,时间长了,笔尖竟把木盘也磨穿了。他写秃的笔,可能比智永还多,后来将秃笔埋成一座坟,名叫“笔冢”。怀素刻苦学书几十年,终于自成一家。他的草书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珍品。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反观现在,各种纸张多着去了,却出不了几位大师,还是“人”的事!俗话说:“擅书者,不择笔,更不择纸。”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大多不是写在纸上了,有的是绢上的。如果写在纸上,可能就没有那样的艺术效果了。石碑上的字也是先由书家蘸朱砂写上去,再由工匠刀刻。最初我写《石鼓文》时,是在画画的废稿上练习的。因为每次画画我都用新墨,剩下墨

03月10日

2025年第10周复盘:聚焦“优势兵力”深耕垂直领域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刘孟浩 | 评论 : 1人 | 浏览 : 140次
2025年第10周复盘:聚焦“优势兵力”深耕垂直领域

一场大雪,将我们带进了春意盎然的三月。实践证明,所有的计划都是徒劳,每天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每天都要随时进行时间管理,所以要精简事情,做最值得去做的事。复盘这一周,就写作算是基本确定了领域,纵观几个自媒体平台,只有垂直是才能建立个人品牌,但是不经历大量尝试,是无法死心塌地的去做垂直的。健身和书法的内容,从推荐量、阅读量、收藏和转发量来看都是比较好的,头条和百家号的数据表现最明显,所以要把领域逐渐缩小,缩小到什么范围呢?缩小到自己的“能力圈”。这两天每天都读几页《毛选》,教员多次提到的“集中优势兵力……”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问自己“我的优势兵力在哪里?”其实,就自己而言,就是自己的最高的能力,也是自己的长板。为什么健身和书法的内容会有意想不到的转发和收藏呢?是因为自己每天都在学习和

03月09日

临《石鼓文》之路:浅谈书法中的用笔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刘孟浩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69次
临《石鼓文》之路:浅谈书法中的用笔

有句老话说得好:“三分手艺,七分家伙。”书法之美,贵在用笔。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临《石鼓文》过程中,对用笔的一些体会。学书法这几年,我没少买笔,临习《九成宫》那会儿,更是迷信名家用笔,网上买,文化市场买,朋友推荐买,买了好多,一支支的试。我记得当时对于如何开笔还研究了一段时间,新笔要自然躺在水面上,盆的直径要比毛笔要长,不能用热水……各种神操作,可落实到写字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随着学习的深入,慢慢理解到好的毛笔确实对书画艺术有一定的帮助,着实能影响到线条质量的好坏,但最关键的是自己对毛笔的把控能力以及自己对书画艺术的理解。腔子里有“意”,手下才能出“境”。南宋诗人刘子翚在《试梁道士笔》中提到:“能书不择笔”,强调书法技艺的精湛比工具的选择更重要。言外之意,真正掌握技能的人能够通过自身

03月08日

临《石鼓文》之路:选择什么样的字帖好?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刘孟浩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75次
临《石鼓文》之路:选择什么样的字帖好?

上次说到我学习《石鼓文》的经历,在临过了几个版本后,我决定还是买一本字帖比较好,对着平板临帖还是有距离感,没有亲和力。我通过对比,发现一本字帖将《石鼓文》原拓片同吴昌硕、吴大澂和王福庵的墨迹版放在一起的。我发自内心的感谢这位编辑,太合我的心意,综合性太强了。每一个字都可以对比着写,我先从吴大澂开始,他的字很平滑,基本就是对着原拓片来的,线条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粗细,方方正正,可以说是规规矩矩的对临。这样临下来,我对原拓片可以做到基本的了解,这样再临其他两家就不吃力了。我是先把每一家通临一遍,这样各家的特点就基本了解了,然后逐一每个字对比着研究。我把每一个字三家交替着写,就会发现细节上的不同,很明显的是,吴昌硕的字拉长了,线条有了粗细变化,一些部首做了位置和形状的改变,这是为了适应字体拉长后的结构

03月03日

临《石鼓文》之路:从吴昌硕到吴大澂,我的书法学习心得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刘孟浩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02次
临《石鼓文》之路:从吴昌硕到吴大澂,我的书法学习心得

1. 引言:从绘画到书法的转变我从去年开始临写石鼓文的,就原因还要归结于临摹吴昌硕先生的绘画作品,他的作品中金石气极强,是学画者最缺少的,不仅学吴昌硕,就是学齐白石也要有很强的书法功底。我目前的绘画题材以“兰花”为主,吴昌硕写兰,就是以“篆法入画”,作品中的那种“老辣”、“古拙”等特点,是我无法领略的。中国书画是线条的艺术,中锋用笔贯穿其中,所以掌握篆法是学习中国书画的根本中的根本,因此我走上了学习篆书之路。然而,面对众多的《石鼓文》临写版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本,却成了我最初面临的难题。今天,我将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与心得,希望能为你的学习之路提供一些启发。2. 初学《石鼓文》:从吴昌硕到原拓片最初临写《石鼓文》是在网上找到的吴昌硕的作品临习的,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感觉有些字体的笔画和结构

03月02日

刘孟浩2025年第9周复盘:写作、书法与AI助力的三重成长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刘孟浩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9次
刘孟浩2025年第9周复盘:写作、书法与AI助力的三重成长

清晨的大雨浇醒了我的美梦,也给乍暖的春天带来一丝寒意。谁曾想,一场春雨演变成一场大暴雪,直接拉回到白皑皑的寒冬,天气变化无常,不曾与你商量。春天需要“贵如油”般的雨浇灌,才有春意盎然;人生需要经历心酸,才有人间清醒。第9周随着一场惊艳的雨雪天气走到了尾声,到了该复盘的时候了。01 写作保持日更略有进步这周尝试清晨写文章,实践证明时间很紧张,一旦晚起半小时,就直接影响到文字段落的组织,往往草草收手,错别字多而且行文欠流畅,说明文字组织能力还是欠缺。主题没有计划性,想到什么写什么,凸显不出自己的优势,无法确定自己的主要领域。比如,自己在书画方面有实践经验,可一直没有像样的文章撰写,我知道仅靠早上这点时间很难完成一篇质量高的专业性文章。还好有几篇健身方面的文章在头条平台很受欢迎,刚才看了看已经30

02月23日

刘孟浩2025年第8周复盘:中年人的时间战场,如何在琐碎中寻找自我成长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刘孟浩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44次
刘孟浩2025年第8周复盘:中年人的时间战场,如何在琐碎中寻找自我成长

时间很快,又到周末,今天起的有些晚,一会还要陪孩子外出,看来这点时间很难完成了,中年人的时间就这样,被分散到各种事上。01 早起写作:安静与高效的时间密码这周开始将写作调整在早上,确实好很多。一是安静,不会被手机等事情打扰,思路就很清晰;二是轻松,早上完成了文章,剩下时间就可以做其他事情了,要不老是被牵挂。如果断断续续的写的话,即写不好,也影响到其他的工作,还是一早完成最好,让我感觉到一早就信心满满,直接影响到一整天。这里就暴露出一个问题:一定要早起!五点钟起床的话,6点多就基本完成了,还可以做些其他事情,也给健身留出了宽松时间,要不然急急慌慌做几个动作,太敷衍自己了,再说也没有效果。02 市场反馈:写作好坏,数据说了算写作话题就目前各平台的反馈来看,还是经验分享的阅读量大,几篇关于健身的就

02月02日

想要学习好《石鼓文》的临摹,就要掌握这些要领及技巧方法!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434次
想要学习好《石鼓文》的临摹,就要掌握这些要领及技巧方法!

石鼓文, 亦称“猎碣”或“雍邑刻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已无法考证具体创作年月,唐代韩愈和韦应物都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近人罗振玉《石鼓文考释》和马叙伦《石鼓文疏记》都认为是秦文公时物,与韩、韦说法出入不大,只相差十七年。据郭沫若考证,石鼓作于秦襄公八年,距周宣王更近,所不同者,出于宣王时史籀手笔或秦臣手笔罢了。石鼓于唐初出土于天兴三畴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三畴原),后来被迁入凤翔孔庙。五代战乱,石鼓散落于民间,至宋代几经周折,终又收齐,放置于凤翔学府。宋徽宗素有金石之癖,尤其喜欢石鼓,于大观二年(1108年),将其迁到汴京国学,用金符字嵌起来。后因宋金战争,复迁石鼓于临安(今杭州),金兵进入汴京后,见到石鼓以为是“奇物”,将其运回燕京(今北京)。此后,石鼓又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

02月02日

学习《石鼓文》对书法有什么好处?书法成就高的人都是这么做的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160次
学习《石鼓文》对书法有什么好处?书法成就高的人都是这么做的

石鼓文是目前发现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被称为“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演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它这种过渡与西汉隶书一样,都是逐渐向其它书体的一种过渡,石鼓文被历代书法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也是学习书法用笔的重要教材,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一种文字,那个时候李斯还没有统一文字,因此它的书体是大篆。石鼓文的书法特征是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确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主气势。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古茂雄秀,冠绝古今。千百年来,石鼓文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

01月17日

吴昌硕:篆书对中国花鸟画的影响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3202次
吴昌硕:篆书对中国花鸟画的影响

吴昌硕是近代著名的金石、书、画艺术大师。他的艺术贵于创造,以书入画,也正是因为其书法功力深厚,才同时带动其绘画的同步成功。文章由吴昌硕学画时与任伯年的第一次交流谈起,通过分析其各个阶段篆书的变化,从而探索他以书入画后对其花鸟画产生的影响。吴昌硕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代著名的金石、书、画艺术大师。他的艺术贵于创造,以书入画,艺术上别辟蹊径,齐白石曾作诗道:“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门下转轮来。”他精研诗、书、篆刻,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事实上,吴昌硕幼年就从书法篆刻入手,并由此兼涉它艺。吴昌硕临《石鼓文》他于书法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时间,虽说是“四体兼工”,但其功力最深、成就最高的还是《石鼓文》。他所临石鼓文,参以两周金文及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