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取舍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徒儿,烧点水吧。”于是小和尚找几块石头拼了一个炉灶,用捡来的水壶装满了水,可是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足够的柴火。小和尚很沮丧地说:“师傅,柴火不够!你等一下,我去找施主们借一点吧!”老和尚看着他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感悟: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总是固执地想要得到更多,那么到头来你终将一无所获。我们总是习惯了去追逐那些没有得到的,却常常忘记回过头来看看有哪些是可以放下的。很多时候,你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为背负了太多的欲望。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要学会取舍,要懂得放下。有舍才有得。选择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感悟:人生其实有很多选择,并不会处处非黑即白。当你在生活中遭遇两难困境的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讲过一句话:“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因为一个无知的人,往往会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这个世界。所以他难免会为自己的无知而付出代价。01老家的邻居张叔张婶都没怎么念过书。早年间,夫妻两人凭着自己的努力,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在老家里建了一栋四层高的小平房,还把房子装修得很漂亮。当时四层楼的房子在老家已经是最高的房子了,村里人人都夸他们真了不起。为此,他们心里感到非常的得意和骄傲。他们觉得自己没什么文化,也一样能过上令人羡慕的日子。从那以后,他们就认为读不读书,其实对人的一生没有多大的影响。所以,等他们孩子上完了九年义务教育后,就没再送去上学了。因为他们觉得,书念太多就是浪费钱,只要能算账认字就可以了。于是,他们家孩子就跟着他们在工地上给人做点轻松点的活,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涵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这几个人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
心是一块田,快乐自己种。人活着不是靠身体,而是靠心。有时候,换个心情,你会快乐些。心是一块田,靠自己去播种,种善因,故得善果;种恶因,故得恶果。如果你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颗充满生机的心,你就是播下了快乐的种子,就会收获一颗快乐的心。成败聚散,都是人生中的一种成长。人,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理念,各有各的世界观,各有各的人生观,各有各的价值观。不随意苛求别人,不盲目要求自己,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容待别人,严以律自己,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都是人生的一种成长,看淡,心情才好,看开,日子才美。看清一个人又何必去揭穿;讨厌一个人又何必去翻脸。活着,总有看不惯的人,就如别人看不惯我们。人的成熟不是年龄,而是懂得了放弃,学会了圆融,知道了不争。有些苦衷不言痛,不是没感觉
人生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关键在于熬。熬,不是逆来顺受的活着;熬,不是对命运的妥协。熬,是能量积蓄;熬,是生命升华。有些人熬着熬着,成功了;有些人熬着熬着,消失了。人生总有不如意之时,不要抱怨怀才不遇,也不要抱怨生不逢时;苦心人,天不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很多时候需要熬。熬,看似很苦逼、很窘迫,实际上是在充电、是在进取。竹子熬了4年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仅用六周时间就长到了15米。熬,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竹子熬不过那3厘米,哪能6周就长15米。熬,是一段痛苦而忍耐的过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美好的爱情状态。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路上,夫妻哪有不争执的时候。忍耐了,宽容了,爱情就美好了;任性了,记仇了,爱情就
《老子》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滴水,可方可圆,泽润万物;一个人,能方能圆,方圆相济,便可活的豁达、圆满。 "方圆"之说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外部是圆形,内部是方孔,看似朴实无华,但蕴含着人生哲理。做人也应当像这铜钱一般,能圆能方,虽未能熠熠生辉,但也有存在的意义。1做事要方方不是执拗,方是一种坚毅,一种正直,更是一种做人的根本,亦是做人的气节和原则。就像脚下的刹车,红灯时适可而止;绿灯时一路前行,别犹豫彷徨。曾有个拦路抢劫的少年,潜逃到外地隐姓埋名四年。然而,他还是被抓获,不是因为躲避不及,而是一起见义勇为的壮举让他暴露了。在那个寒冷的早春,他跳下冰冷的湖里接连救起了两个落水的儿童。他的义举也暴露了自己,自然就被捕了。记者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想没想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耗时近20年编写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史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和《史记》并称,是不朽的史学名著。清代的顾炎武、近代的梁启超,都对这本书赞赏有加。清代曾国藩:“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1.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第4卷周赧王三十一年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孔子曾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只是一片转瞬即逝的浮云,而内心却会忍受长久的煎熬。2、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第25卷汉宣帝元康三年知道
晚清名臣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写道:“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人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人,自始至终都是群居生物,在未来的旅途中,我们离不开朋友的扶持和帮助,虽然我们无法选择所遇到的人,但是却可以选择所交的人,而这个交往过程却是极为重要。谨记以下三种人,若遇到,擦肩即可,无需深交。1聪敏过人,即为心术不正古人云:“朋友相识,贵在相知;朋友相知,贵在知心。”心者,当诚心、用心,万万不可心术不正。清末,有一人名唤金安清,聪明绝顶,理财能力极强,数次想进入曾国藩的幕僚团队,博取一个好前程,但都被曾国藩婉拒。身边之人好奇,曾国藩回答:“此人虽聪敏,但却心术不正,我敬如鬼神,不敢深交,只好敬而远之。”后果然如曾国藩所料,因机敏过头,金安清先是送了很多金银给朝中官员,获得了见咸丰皇帝的机会,
认识一个人不容易,平时温文尔雅,但发飚的时候,可能就是一只暴怒的狮子。人在世间,不可能不被冒犯。被冒犯时生气很正常,但如何表达生气,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教养和人品。要想看清一个人的人品和素质,不是看他高兴的时候如何待人处事,而是要看他生气的时候会怎么样对待别人。生气时,最容易暴露出一个人的本性,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人品。生气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教养人在极端情况下比较容易暴露本性,生气就是一个极端情况。就像很多灾难片一样,在特殊情况下,为了求生存和自身的利益,有些平常看似比较有素质的人会大变脸,为了跟别人抢夺资源不折手段,所有隐藏的阴暗的本性全都毕露无疑。一旦这种人生气了,就立马翻脸不认人,只认金钱和利益,甚至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生气的时候,人往往会失去理智和控制、掩饰自己的能力。所以生气时,最
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到了我这个年龄,就不想再去取悦谁了。从前总想事事都周全,人人都喜欢我。现在看明白了,我也不是人民币,没法让人人都满意。你对我好,我会加倍对你好。你对我假,我也不需要再把你放心上。活得洒脱一点,别被外人的眼光绑住了手脚。到了我这个年龄,明白朋友不在多而在精。从前我总是把极大的精力放在交朋友,总是想和每个人都混得很熟络。现在我明白了,土豆拉一车,不如夜明珠一颗。有再多的酒肉朋友,也是白搭。平时红红火火看起来一派和气,风雨关头有些人原形毕露。需要搭把手的时候,你才看懂了人心。到了我这个年龄,不再去追求空虚的享受。年少时候总是喜欢热闹,喜欢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现在我明白了,平凡的陪伴最可贵,日子是清淡最享受。心安理得,心无挂碍,这种人生最是自在难得。到了我这个年龄,知道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