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很少有人谈到练字时用纸大小的问题,这个挺有意思,可以简单说一下。
说到用纸,古人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古人造纸技术有限,说以很少有大张纸。多数都如我们常见的A4纸两张加起来大小,这是标准尺寸,至于其他大张,如手卷之类的,多是拼接纸。当然更多大尺幅是绢素绫等纺织材料,制作要比纸方便一些。明清造纸技术有发展,大幅纸张比较多,但是也很贵,多是画家能买得起,因为画比字能卖钱。
临古人字帖,最好临原大,如果基础不够可以适当放大,所以纸张的选择,最好也用古人的标准。如长卷,很少会超过35厘米,只有部分40左右。手札也如此,可以直接用最小尺寸的手工毛边临习,纸张大小差不多。
日常书写时,个人习惯用四尺三开大小的纸张,也会根据临帖需要,裁成更小。
我记得我初学时,买过四尺的纸,因为桌子不大,而且还要写大张,所以写起来很麻烦,蘸墨费劲,还要动纸,有点练字的心气,都会给磨没。所以尽量练字要选小纸,如果桌子很大,能放得下八尺,可以选择用整张。
其实写字还是比较灵活的,最好裁成小纸,因为水平不够的话,可能前边写得好,中间写错一个字,这个作品就坏了,哪怕是临摹作品,也很可惜。不如裁成小块,写错了就换一块重写,之前的还能保留。如果写出一篇不错的作品,还能拼接装裱。
起码努力不会白费。
我自己比较浪费纸,就是因为一张白纸,写一个字,写的不顺心,就会把整张纸扔掉,比较浪费。
如果纸只有A4纸这么大,那就扔这么大一块。
如果是四尺六尺的大纸,写了一个二十厘米大字,很丑,也会扔掉整张。
这不是一个好习惯,但是我自己一直保持,因为我想要一次成型的能力,所以算是花点钱买点教训。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shuhua/3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