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做到:高质量,低成本。只有高质量才有生存的资本。高质量不仅是质检员的工作,更需要各级部门协作。
一、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对
有问题要在第一时间解决,不要等到员工做完了或等到最终检验时才发现,这样太晚了。如果问题没有在第一时间加以解决,最终将导致返工,客户退货,企业的损失就会相当大,所以只有严格执行和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才能将每一个环节或每一道工序做对。
二、做为生产主管和质检员,没亲眼看到结果,就不要敷衍
不要只是告诉员工做这个做那个,有些人会听从你的,但大多数人不会,你必须不断地用你的眼睛去看,用尺子去量,用仪器去查,去及时纠正和指导岗位上的失误,不要只是告诉员工应该怎么样去做,应该深入现场一线,一遍一遍去看,去观察,去检查员工是否在按照工艺的要求操作,你必须不断地指导和纠正,反反复复地去指导和纠正,直到正确的操作变成他们的条件反射,变成他们的工作习惯。
三、不要以为有了模具和夹具就不会出现错误
如果你的模具或夹具本身有误差,或者模具或夹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误差而没有及时纠正,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有误差或者都是错的。一定要在模具或夹具使用前检查一下,看看模具和夹具是否满足现有工艺设计的要求,按符合要求的模具或夹具生产出的产品还要再次检验,才能让模具或夹具来控制员工的操作,千万不要指望让员工来控制模具或者夹具。
四、你怎么知道问题的真相?
在每天的质量管理工作中,不管你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做为高一级的管理者你几乎总是会得到下属合适的回答,然而,实际上你不去第一线,你是不可能真正知道问题的真相。因为问题从别人囗中描述出来的,已经带了他的意见。所以不要简单地把得到的回复作为正确的答案,你必须亲自到现场了解实情,对发现的具有普遍性的质量问题,及时对员工进行持续的培训,并亲眼见证他们的确有所改进,是在正确地做事。
五、永远不要假设
不要想当然的回答:“我们以前从未有过任何问题,为什么要担心……”。不要等到出现问题之后才采取行动,或认为问题不可能发生在你身上。要想办法去预防问题的可能发生。不要依靠供应商来控制零部件和材料的质量以及品质的稳定性。要严格实施质检制度及工作要求,有些材或零配件要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抽检,必要时进行全检。
六、运用基本常识
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需要很高深的知识或技术,许多问题并不需要花钱就能改正。你只要每天花时间去现场看,不断地观察就可以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有什么操作动作不合理或看起来很愚蠢,那么它很可能是错的。
七、创造环境
创建一个稳定的,合理的工作环境来减少人为操作错误。不要指望员工来控制环境,也不要指望员工人会主动维护环境。采取合适的方法使员工的工作更加简便容易,从而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强产品的工艺稳定性,减少错误的发生。
八、严格执行现场“6S”
保持所有的工作区域清洁、整齐。将容易产品灰尘的工作区域和那些必须要保持清洁的区域分开。每日工作结束前,给员工留出10-15分钟时间让他们把自已的工作区域打扫干净。养成良好的现场清洁管理习惯。不要认为以上工作和质量没有关系。
九、授权和鼓励
授权并鼓励各级员工发现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并及时报告。鼓励员工提出工艺改进意见,指出问题,不要让员工觉得:“只有老板可以说话”或“老板永远是对的”。鼓励并奖励你的员工提供意见和建议来防止质量问题发生而不是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去掩饰和隐瞒问题,如果员工帮助工厂减少了浪费和因质量问题导致的人工损失,一定要给予其物质上的奖励以表扬。不要用恐吓、等级管理,虐待、辱骂等这些过时的管理方式想把质量管理工作抓好。
十、制订高标准
无论客户有没有要求,都应该采取高标准要求自已,不要为自已做不出“完美”的产品找借口。即使有些产品由于手工制作的原因,确实不能实现100%的完美,如果你用这个理由降低标准,那么每个人都会降低他们的标准。如果你的目标是100%完美,并且从各个方面都按照这个目标去努力,那么最终成品的质量将更接100%完美的目标。要追求高标准,摈弃低标准,从自已做起,从各级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都要转变观念,学会制订并追求高标准,这样才能成就高质量产品。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qiye/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