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一辈子就这么长,不管是工作还是爱情,婚姻还是生活,都该对自己好一点。让自己活得贵一些,才不负人世一场。1、让你的爱情贵一些如果一个人总是对你的好视而不见,如果你发出的消息总是要很久才能收到回复,如果对方对你的态度就像是毫不在意一样,那就要告诉自己,不能这样不求回报地付出下去。付出要有回应,才有意义。爱是免费的,但一定要记得,它不是廉价的,不可以被无止尽地消耗,你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你,你应该和一个宠爱你、珍惜你的人在一起。学着让你的爱情贵一些,不将就,不随意,不讨好,不委屈。茫茫人海,爱对了人,才不会被辜负。2、让你的善良贵一些我们都听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可有时候还是免不了会被人利用、欺骗,甚至是背叛
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设计也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竹文化。庭园中这种竹装置名叫“添水”,形成了一种景观的设计,水盛满了会朝一边倾斜下去,等竹筒里的水自动倾尽之后再自己倒回原处,发出的声音弥散在寂静的庭园里很好听。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植物资源中,非竹莫属。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得好,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中国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长特征赋予人格化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文化象征,而画竹则成为中国花鸟画的一个重要画种,我国清代的郑板桥以画竹天下闻名。中国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篁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人生贵有胸中竹”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
文玩可称为工艺品,但不是所有工艺品都称得上是文玩。许多大众收藏者,根本没有搞清楚文房文玩背后的文化根源,就盲目跟风,大量买进一些没有文气的东西收藏,以此作为装点装饰个人生活空间或工作空间,这实际上算是陷入了很严重的误区。近年来,在拍卖行和一些古玩城的大力推动,媒体网络的宣传下,文房杂项开始从小众收藏品不断走向大众化,民间对文房杂项的收藏热情亦日益升温。其实,唐宋以前的中国文人士大夫,把书房视为私人静修的空间,对内是自我释放的天地,对外则是至高礼仪的接待。明清以后,这种场所精神进一步发展,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庞大的思想体系。凡是悖离这一传统文房美学体系的工艺品,都应该引起收藏者的警惕。以往,文房文玩并不是像今天这么大众化的收藏品。拍卖市场上不断刷新的拍卖成交纪录,虽然唤起了一大批大众收藏者对文房
佛经有三藏十二部,每一部都教人修行。其中,又以般若部最为殊胜,义理奥妙无穷。在般若部经中,人们常常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称之为核心。《心经》全文只有260字,很多人能倒背如流,却始终不理解里面讲述了什么。单是经中的第一个字,“观”,99%的人一辈子也没读懂。一、观自己《心经》开篇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的意思是说,以智慧观察世间的真相,不再迷惑,身心自由自在。照见五蕴皆空即是观,度一切苦厄即是得自在。人,首先要做到观自己。观自己,就是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面对自己,就是要自知,要懂得自省。修行即是修心,降服自己的心,于境不生分别。在任何当下心不生苦乐,心不起作用,三界心尽即是涅槃。一休还在当沙弥时,默然不语独坐参禅,师父微笑着
陈子庄(农历1913.10.15~1976.07.03),男,出生于四川省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县)双河镇峦堡村紫金观岩湾“陈家老房子”,现代画家。陈子庄早期作画,时号兰园,中期号南原、下里巴人、陈风子(陈疯子)、十二树梅花主人、石壶山民等,晚年号石壶。陈子庄自幼习画,早年在成都等地卖画,受齐白石、黄宾虹启发。中年生活坎坷,仍作画不辍。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遗作展轰动画界。曾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四川省政协委员。代表作有《山深林密》《秋山如醉》《溪岸图》等。著有《石壶论画语要》。从事绘画艺术要先有理论——所谓理性认识,然后再充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否定旧我,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高层次。绘画,起初是描摹大自然,然后"生化"(即提高与创造)。生化的本领得自作者内心的修养,一个画家在艺术上
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从前有一只狮子,受到了一只小老鼠的挑衅,可是任凭老鼠怎么激怒狮子,对方还是不为所动。别的动物纷纷询问狮子:“你不是百兽之王吗?怕它做什么?”狮子回答:“如果我对它发怒,就会背负和老鼠计较的骂名,而这只老鼠却会获得挑战百兽之王的殊荣。”强者,懂得示弱;弱者,才喜欢逞强。01示弱,是一种智慧。王阳明不止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将领。他在《陈言边务疏》中阐述了自己的不用兵计较:“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或捐弃牛马而伪逃,或掩匿精悍以示弱,或诈溃而埋伏,或潜军而请和,是皆诱我以利也。”这四句话,又被称作王阳明的“示弱四诀”,这正是王阳明兵法的精髓。遇到过于强大的对手,硬碰硬是下下策,聪明人要么假装逃跑;要么假意示弱,暗中积蓄兵力;要么佯装战败,悄悄设伏;要么隐藏实
生活是诗的源泉,想象是诗的翅膀。诗词创作作为一种文艺创作,离开了生活这个源泉,再优美的语言,再华丽的辞藻都是枉然,就像那陈列在展览馆里的雕像和服装店里的模特,不论你再怎么栩栩如生,穿得多吸引眼球,就是没有那种让人怦然心动的感觉。现实创作中,写诗的高手很多,他们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们熟读各家诗词学说,熟练各种诗词创作技巧。然像陈无几“闭门索句”者大有人在。坐在办公桌前,反反复复推敲着平仄,细嚼慢咽着每一个汉字,真有点苦吟诗人的感觉。他们能把字推敲打磨得字字珠玑。然很少有让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动的东西。为何?个人觉得一是少点人间的烟火味,写的大多都是自己的喜怒忧思,很少有人着眼于身周围左邻右舍的生活,所以这类作品很难引起人的共鸣。二是总写的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一尘不变的生活方式,养成了我们一尘
写诗给谁看按眼下通行的标准,我还算不上是一位诗人。没有出过诗集,没有正式发表过诗词,没有任何头衔。尽管写了一些诗词,也只能算是“三无”写诗人。因此,我写的诗词,主要读者就是我本人,偶尔将得意之作发给几位老朋友,有无点赞也不一定。即使如此,我仍坚持以下几点写作原则:①符合格律,不失律;②尽力提高意象,避免低俗;③贴近生活;④尽力写得直白,不过多追求技巧。或许,若换一种表述方式,这就是我的创作观。按照格律创作诗词古诗词以唐代为界,唐以前的称为古体诗,唐以后的称为近体诗。其本质区别在于,近体诗是按照格律写的,古体诗没有统一的格律特征。我认为,之所以把诗词称为文学桂冠上的明珠,格律居功至伟。我们的祖先所创立的诗词格律,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今人要写格律诗词,必须遵守格律规定,否则,莫称自
一、用墨:1、淡墨:水多墨少,濃墨加水調之。淡墨描远山景2、濃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3、焦墨:黑墨乾而近燥者。将墨汁置于砚中,用墨锭反复研之,浓稠后即得焦墨,用于点苔、点睛,调整画面轻重的作用。焦墨写生4、宿墨:隔夜之墨。即所研之墨在砚内存放数日即可得宿墨,作画易枯润、苍茫。宿墨山水5、潑墨:全用濕墨潑紙畫成,單層墨色變化,蒼茫淋漓,而無筆痕。泼墨山水6、破墨:在畫末乾之際,以濃墨或淡墨補筆;不同墨色互相滲化,形成五彩墨色之韻味。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以干破。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又说:“齐白石作花卉草虫,深得破墨之法,其多以浓墨破淡墨,少见以淡墨破浓墨。”潘天寿认为用墨:“在干后重复者,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谓之破。”作画用破墨法,目的在于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书法爱好者的毛笔容易掉毛或开裂等问题,有些时候是毛笔本身质量问题,但也有大量书友,是洗笔方法不对导致。1.不泡笔直接洗毁笔指数:★★☆☆☆洗毛笔,最好是在一个固定的器皿里,比如盆子、洗面池等。把毛笔泡在一定量的水里,水也不用太多,能覆盖到毛笔就好了。泡大约20秒即可,这样可以把笔腹里的墨发散出来,便于洗笔。不能把毛笔泡在水里即可,这样过不了几天,毛笔笔管就会开裂,损坏了价格不菲的好笔。洗笔的事,懒惰不得。所以,有一个好笔洗,很重要!2.洗笔不温柔,用力捏搓毁笔指数:★★★★☆洗笔的过程中,要始终笔头向下,可以用手指轻轻地拨弄笔毛,但是不能用力地拔笔毛。可以在水里搅动笔头,但是不能时间太长,这样会伤及笔根。要洗到把毛笔提出水面,用手指挤压笔毛渗出的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