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最爱白梅雪精神,冰心玉洁出红尘。孤石身披花瓣雨,唧唧瓦雀报新春。古往今来,梅花以其优秀的品性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探波傲雪,独天下而春,既是十大名花之首,又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还隶属岁寒三友,人们对其称赞歌咏可谓是不胜枚举。要想画好国画梅花,有这样一句话“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中国画梅花,以干、枝、花为三大主,然而这仅仅是其形;梅花有着傲雪经霜、凌寒留香的独特个性,乃是高洁志士,如何展现出梅花的神韵,是能否画好梅花的关键之一。李立新先生的这幅白梅图中,一株梅花横空,枝干虬劲,繁花朵朵。几只麻雀从梅间穿过唧唧地叫着,生动活泼,给画面平添了几分生机。一角淡墨孤石,两三枝从石缝中穿过的梅枝,极具生活气息。作者用书法的线条,表现出石头的神韵,每一笔都灵动有生气。运用点、线、面的结
云下清风菊带霜,青石翠竹探芬芳。两三麻雀唱秋趣,花开花落只留香。菊花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有着三千多年栽培的历史。菊花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是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深秋季节,百卉凋零,唯有菊花霜中争艳,这也是菊花被称为傲骨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当代实力派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的这幅菊花作品。李立新作品局部(一)这幅菊花作品,素洁高雅、气韵生动,搭配上青石、麻雀、两三枝翠竹和若干篱笆,不仅填补了画面的空白,而且将整体效果提升了一个层次。李立新作品局部(二)作者没有用过多的颜色去渲染勾勒,也没有太过刻意的雕琢描绘,却能展现出如此的情景与意境,从而给观者带来精神上的共鸣,这就是李立新先生花鸟画的魅力!李立新作品局部(三)这幅菊花图虽落款简单,文人气息却丝毫不减,反
喜讯!花鸟画家李立新国画梅花作品《春消息》入选《尚道开新 · 中国画名家作品集》并由荣宝斋颁发收藏证书。尚道开新 · 中国画名家作品集封面本次展览在全国抗击新冠和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重大节点上,由荣宝斋天津分店、艺收藏杂志社联合主办,中艺文衍文化传媒、北京瀚海国韵文化中心承办,致力从全国精选出德才兼备的优秀画家,彰显绘画艺术精品,展现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的精神面貌。作品集目录花鸟画家李立新入选作品——国画梅花《春消息》(136cm*68cm)李立新先生的这幅作品,运笔劲道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枝条交错、蕊萼分枝,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密中有疏,多而不繁。图中没骨写干,双钩圈花。淡墨晕染奇石,以小斧劈皴、横皴等点染,浓墨点苔。虽未设色,却将初春的盎然生机尽于笔端描出,突出了
道家修炼“贵在从虚空中收积先天一气于身中,然后以吾人之神与此气配合炼养之,为时既久,则神气合为一体,而大丹始成。”但先天一气 “不在心肾,而在玄关一窍。”为什么说先天一气在玄关一窍呢?因玄关一窍乃沟通人体与天体的秘密机关,是人体场与宇宙场的契合点、启开处,故寻着了这个天机妙窍,先天一气也就在其中了。历代修炼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必须从“内外相感、天人合发”处求之。而所谓的天人合一,实际上就是人体场与宇宙场正好契合、同步而必然发生的一种共振现象。如何才能使人体场与宇宙场契合、同步共振呢?一切有为法都是局限的,因为人体内环境和空间外环境都处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这种微观上的变化极其微妙,十分复杂,根本无法全部弄清楚,也无法对它实行调控,至于人体内环境的变化与空间外环境的变化正好契合、同步、共振的
又是一年春来到,要说春天如何保养,那还得了解春季的节气特点,养生保健,是需要顺应四季的。那就需要我们懂得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如何养人,才会事半功倍。1. 初春的小气候:寒冷的冬季已经过去,太阳直射点已经往北半球走,但还没完全回暖。2. 人的情况是:经过了一冬的藏养,阳气虚弱,代谢减缓。3. 如何养呢?两者结合:吃补药!有人说,吃补药这人人都知道,不需要你教啊。不过这个补药,不需要花钱去买的,而是吃大自然送给我们的免费补药:太阳!这太阳怎么吃啊?道医的答案是:用背吃!背部见太阳老病不来烦背部为阳中之阳,如果背部受冷,则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经络入侵,伤及阳气而致病,年老体弱或久病虚损之人就易旧病复发,并加重病情。而如果我们有意识的在春天晒背,就可以防止这些春发之病。(晒背注意要找防风处)人体体
传播上古智慧、灵性与科学、修行、养生、生活。公众号后台点击“往期精彩”,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这里有最全的优质内容和资料,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1、和尚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恭敬的问题?法师:请讲!来访者:您在公众场合是素食,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法师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倒问他:您是开车来的吗?来访者:是的。法师说:开车要系安全带。请问您是为自己系还是为警察系?如果是为自己系,有没有警察都要系。来访者:喔,我明白了!启 示:看完这个故事,大家应该懂得,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律,没人督促就不能坚持,也无法取得成功。2、孩子怎么教?观众:请问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法师:您影印过文件吗?观众:影印过。法
春晖朝霭闲庭中,翠竹肤洁傲寒风。夜雨无声唤笋醒,宾雀啁啾破云空。在中国画中,竹子题材一直占有一定的位置。从古至今,不管是被竹子的自然属性所吸引,还是被其清秀素雅之味、朴实无华之意、虚怀若谷之态所折服,人们对竹子都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以竹入画,更是文人墨客之所爱。竹,早在《诗经》中,古人见竹疏朗潇洒,便想起君子。欧阳修也言:"竹色君子德。"古人以竹追思君子,见竹如见君子。郑板桥一生,更是痴竹如命,置身竹林,宛如与君子作伴,以此勉励自身。世谓竹如谦谦君子,君子之姿,亦是竹之姿也。唐代张九龄亦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籍于此,李立新先生创作的《春雨添新韵》显得更有味道,更值得耐人寻味,艺术的本质在于发现其中的美,并加以传下去,而水墨竹画正是李立新先生挥之不去的情结
近日,吕奉文先生一行六名书画家受邀到淄博桢寅堂进行瓷瓶书画艺术创作。对于吕奉文先生来说,是生平第一次画瓷,也是一次跨艺术领域的实践和探索。初次尝试,就用隶书书写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并绘制了一幅山水梅松插图,将传统宣纸上的书画艺术以另一种形式展示给我们。图片展示吕奉文先生创作过程:釉上绘画是在已经烧好的瓷器底色釉上作画,颜料的不渗透与瓷面的光滑使得行笔难以实现中国画变化的书写用笔,这一点可以说是对吕奉文先生的挑战。隶书字体书写杜甫《望岳》,将书法圆融饱满的融入其中,从而赋予了瓷器不同的语言。瓷胚光滑的表面上,落笔、运笔、收笔间,墨行随心,一气呵成。作品局部展示:从作品中能看到群峰跃动,云烟袅袅,千峰竞姿,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作者巧妙的运用勾勒、积墨、皴法将瓷瓶等同于中国画的宣纸,努力
听过一句话:“你不要脸,就赢了。”乍一听,很滑稽,可其实不无道理。生活中看似棘手的问题,都源于太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如果能脸皮厚一点,少一点在意,自然就能活得更洒脱肆意。郭德纲曾在节目中说过:“在相声这个舞台上,不要脸就是要脸,要脸就是不要脸”。其实,人生也一样。面对困境,脸皮厚点才能不畏挫折,勇敢出击。因为在生存面前,面子,才是最廉价的东西。当一个人放下了面子,才能真正地扛起日子。一、爱面子是好事,太爱面子是愚蠢亦舒曾说:”面子是一个人最难放下的,又是最没用的东西。当你越是在意它,它就会越发沉重,越发让你寸步难行。“的确如此,生活中经常有人会因为太要脸而活得很累。有户人家特爱面子,女人借钱也要买华贵的衣服,男人债台高筑也要盖二层楼。儿子结婚时,家里没多少存款,但为了长脸,向亲朋好友借了十
相火妄动这个词咱们经常提到,也是中医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个说法,相火和君火是一对的,往往一并讨论,历代很多中医大家都曾专门研究过这两种火,不过说法都不尽相同,也没有很明确的结论。今天之所以谈这个,和纵欲问题是有密切关系的,咱们讨论这个也不打算照搬别人的说法,参考了很多资料,也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还是结合平时遇到的一些案例以及过去的经验,来分享下一些研究心得。何为相火?“相火”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通读全文就知道,此文讲的是五运六气,和人体脏腑什么的扯不上一点关系。但是后面的医学家却借用了相火概念,或者说,用相火君火来分析人体脏腑阴阳运行情况。比如有人讲君火归为心火,相火归为肝肾之火,肝藏血,肾藏精,按说哪里来的火呢?不少人也是对此进行了质疑,来回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