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与毛泽东谋过面的总统尼克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完全献身的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他也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力的诗人”。如果说,“诗人”是特指毛泽东的个性化特征,那么,“历史造诣很深”则适用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不仅“历史造诣很深”,且读史、鉴史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志趣,也是他们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智慧。毛泽东:“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毛泽东嗜书如命,史书为最。图源网络早在1920年12月1日,毛泽东在致好友蔡和森等的书信中分析袁世凯称帝、段祺瑞执政之所以失败时,就提出“均系不读历史之故”,因之“劝大家读历史”,并指出,。正是在对历史典籍充分研读之后,他得出了历史演进的基本规律,“
对床与众不同的“讲究” 毛泽东在生活起居方面以简单随便著称,但对自己的床却有与众不同的“讲究”。 一生喜爱简朴的毛泽东,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惊人的“财富”! 当走进紫云轩毛泽东的起居室时,你会惊讶地看到,他睡的硬木板双人床不仅十分宽大而且十分简朴,大床的一半放满了整整一尺高的书籍。 这张既不高贵又不豪华的大木板床可谓来之不易,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呢。 当毛泽东初进北京时,便对身边工作人员发了一通脾气。原来,毛泽东对卧室那张弹簧床极不满意。 其实,这间卧室内唯一豪华的家具就是这张弹簧床。警卫员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床,坐在上面就像是坐在沙发上一样。他们觉得这个床要比毛泽东在农村时睡的任何一张床都要高级,于是,将这张床摆好。等待新主人休息。 可新主人毛泽东并不买账。他看到这张床,声音很高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编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史记》十句天机之言,经典有内涵,值得品读。一、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想要做大事情,就不要考虑那些小的事情。行大礼的人,也不会去考虑那些小的礼貌。二、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出自《史记·魏世家》。拿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不烧光,火是不会熄灭的。这句话说明运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得问题变大。三、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我凭借着长相,去评判一个人,最终错误的评判了子羽。阅人外表长相的美丑不如考察其心灵的美丑,人的假恶丑与真善美总是并存的。考察一个人或真正识别一个人就需要对这个人进行
凯格尔运动,男女皆可练的法门1、首先找到耻骨尾骨肌。这个肌肉在会阴穴这一部位,二阴之间。当你能够真正理解提肛缩肾时,即可感到这两块肌肉的存在。如何体会?你在小便排泄的时候,控制中断小便过程的这块肌肉,男性就是在与爱人生活中,控制不泄的体会;女性则是收缩阴.道时,可以去发现体会。只有确定这个肌肉之后,你的练习才能有效,比如时间这一块,比如各种生理不适。找到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练习。2、然后自己可以平躺在床上,全身放松,或者站直站立,放松,再专注于提肛缩肾的练习。需要注意:双腿、双臀、腹肌不能用力,只能是会阴穴里面的肌肉发力,当能够明显体会到收缩动作时,保持重复的一缩一放的频率,一般都是以自己控制坚持,如果要标准,5秒到15秒,都可以自行把控。单独抽出时间,每天做1~2次,每次10分钟,专心的
石鼓文, 亦称“猎碣”或“雍邑刻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已无法考证具体创作年月,唐代韩愈和韦应物都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近人罗振玉《石鼓文考释》和马叙伦《石鼓文疏记》都认为是秦文公时物,与韩、韦说法出入不大,只相差十七年。据郭沫若考证,石鼓作于秦襄公八年,距周宣王更近,所不同者,出于宣王时史籀手笔或秦臣手笔罢了。石鼓于唐初出土于天兴三畴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三畴原),后来被迁入凤翔孔庙。五代战乱,石鼓散落于民间,至宋代几经周折,终又收齐,放置于凤翔学府。宋徽宗素有金石之癖,尤其喜欢石鼓,于大观二年(1108年),将其迁到汴京国学,用金符字嵌起来。后因宋金战争,复迁石鼓于临安(今杭州),金兵进入汴京后,见到石鼓以为是“奇物”,将其运回燕京(今北京)。此后,石鼓又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
石鼓文是目前发现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被称为“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演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它这种过渡与西汉隶书一样,都是逐渐向其它书体的一种过渡,石鼓文被历代书法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也是学习书法用笔的重要教材,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一种文字,那个时候李斯还没有统一文字,因此它的书体是大篆。石鼓文的书法特征是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确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主气势。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古茂雄秀,冠绝古今。千百年来,石鼓文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
作者 l 俞敏洪 编辑 | 易小飒来源 l 笔记侠(ID:Notesman)本文整理自俞敏洪老师“相信成长的力量”主题分享。01成长是人生的必修课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讲讲“成长”这个话题,我自己取名叫“相信成长的力量”。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地走到底,总要有几个来回,才能得到好的结果。在自然界,我们可以看到植物的成长、动物的成长。相较于动植物,只有人能够超出肉体成长,进而引领其它方面的成长。对于人来说,除了身体年龄之外,更重要的是思想、精神、心灵的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好,好到自己从未设想过的地步。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在16岁之前从未想到过自己能够走出农村。之所以后来能够走出农村,就是因为16岁的我心中萌发了想参加高考,并考上一所大学的想法。当时对我来说,对于上大学也没太多想法,只是觉得进入大
口述 | 金一南 国防大学教授来源| 正和岛(ID:zhenghedao)本文为金一南在巨海公司所作《领袖经营智慧》演讲精编。01人没有优缺点,只有特点我们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人要去改变自己的性格是很难的。但这个性格它是这样的,当你地位卑微的时候,性格是你的缺点;当你地位高的时候,你的缺点反倒变成优点了,就是“胜者为王”。我们看任正非脾气一直都很暴躁,年轻的时候因为脾气暴躁干不成事,很长时间党都没法入。后来1978年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党员小组支部讨论,任正非不能参加。为什么?不是党员。要知道任正非当时都已经是部队的副团职干部了,怎么还没有入党?因为人事关系一般,经常提一些不同意见,支部也就没有通过。后来是机电工程兵的领导指定让任正非立即入党。你看任正非的缺点,等到当上华为的领导时,“杀伐
最近有朋友问我初学书法的时候,选什么帖好,要写多大的字,用多大的纸,以及写成什么样的效果。我觉得这都是初学者非常关心的话题,非常值得我们来谈一下。这些问题分别对应着我们在学习书法中如何进行选帖、如何临帖,如何选择纸张材料的问题,那么今天我就给大家详细的讲述一下。初学者在选帖之前,需要确立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应该学习哪种字体,只有确定了你书法的字体,才能够确定你最终学习的字帖。一般来说,可供初学者选择的字体有楷书,篆书和隶书,在这里我推荐楷书和篆书,当然,隶书也是比较好的入门书体,再确定好了你想要学习的书体之后,就在这些书体中了解一些你喜欢的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作品,比如说你喜欢篆书,那么你就可以了解一下,从秦汉到清朝,到底有多少篆书书法家,把他们的艺术作品都拿来看一看,你喜欢他们之中的哪一个书法家
欧楷无法入门 中国传统就是一个无奇不有的领域,只要利用外部条件,任何东西都能成神。在书法里就出现了欧楷好入门这一天大的谎言。那些欧楷吹给出的理由是欧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咱先不谈论这话的真假。且看欧楷字形僵硬,笔画繁琐,很多人学欧误入歧途,笔法僵硬,既无法实用,又不能转向其他字体,这是不争的事实。有大量案例可查。 唐楷难入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其中的欧楷当然也概莫能外了,关注了这么多年书展或其作品集,除了褚体尚有数席之地,欧颜柳基本是没有什么席位的。近两年,情况稍微好转一点,运气好的话,欧颜柳三个书体加起来也许勉强可得两到三个席位,其中欧体也许勉强能得到1个席位。而魏碑和文征明小楷却占据了楷书的大部分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