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还是答复同学们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他问的是体验到用功学佛有魔事,无形的。请问师父,魔几时才会离开,不再障碍我们?魔事是决定有的。魔从哪里来的?你讲的这是无形的,无形的有两个意思,换句话说,你看不到的,你也听不到的,你也接触不到的,但是它真的对你产生障碍。一种,这个魔是从本身来的。世尊在《八大人觉经》里面告诉我们,魔有四大类,五阴魔、烦恼魔都是从自己本身意识里面所产生的,这是属于业障;也就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我们自己造作许许多多的不善业,才会有这个现象。这是《楞严经》上讲五十种阴魔,这五十种分配在「色、受、想、行、识」,每一种佛说了十种,总共五十种,这都是属于内在的。第二种是你的冤亲债主,这个就是外在的。冤亲债主怎么来的?也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跟许许多多众生结下的冤仇
澳洲的诸位同学们,大家好!传来的画面很清楚。「学会」能于今天十二月二十六号,筹备办念佛共修及佛学讲座,这是很殊胜的因缘,有讲经,有念佛,解行相应,福慧双修。世尊当年在世,无数次的殷勤嘱咐我们,教导我们怎样自己修行,怎样帮助一切有缘的大众。而在无量行门当中,善导大师曾经说过,他说:「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我们大家知道,善导是阿弥陀佛化身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的,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这个讯息传递给我们,它的真实内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现身在十法界,为的就是一桩事情,劝人念佛求生净土而已。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差别太悬殊,所以世尊出世为我们说了许许多多的经论,说了许许多多的法门,都是为了契机,我们现代的话说,适应各种不同根性的人,各种不同根机的族类,可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有我们一些老朋友,从美国来的,从北京来的,从吉林来的;吉林来的同学听说今天下午就要离开,时间虽然短促,我们交流得非常的欢悦,对于佛法修学一定要认识清楚。昨天我们用两个小时的时间,简单扼要的说明修学的纲领,内容非常丰富,要细说需要很长的时间,两个小时只提一提纲领而已,让我们知道怎样学习。中国古老的谚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世出世法都没有例外,我们学佛更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佛经当中告诉我们,从初发心到如来果地,时劫之长,没有法子计算。大乘经中常讲三大阿僧祇劫,那个算法是从证得圆教初住那一天开始到法云地的菩萨,这一个阶段是三大阿僧祇劫。由此可知,初住之前这个时间没算进去,法云地以后的时间也没算进去,这是说明我们学习永远没有止境。昨天晚上,我相信很多同学,我也是第一次参加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有来自中国吉林兴隆寺的十八位同学,他们明天就要离开新加坡,我们利用今天早晨这两个小时,专门为吉林的同修,为北京的同修,谈谈念佛法门,所以我们的《华严经》跟《感应篇》暂停一次。学佛首先要知道佛是什么,这是最重要的。学佛是学作佛,作佛是心去作佛,我们一定要学佛的存心,佛的用心,这才是真正抓到了根本。念佛大家都会念,都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是每个人得的结果不一样,有的人能往生,有的人不能往生;实在说往生的人少,不能往生的人占大多数。即使往生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又不相同,有人生实报土,有人生同居土,原因到底在哪里,我们要明了。原因就是你有没有把佛的根找到,佛的根是什么?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天天读,实在讲是粗心大意,没有能够领会到。经里面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我们收到新加坡天主教枢机主教的一封邀请函,他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圣诞夜,这是天主教里面最大的一个节日。今天哪一位同修向李会长报告,我们出家人统统去参加,这是一个大的节日,我们要穿大礼服,我们穿袍搭衣,参加他们祈祷的晚会。这也是历史上的一个突破,大概天主教从来也没有这么多出家人参加他们的祈祷,我们佛教跟天主教在一起,在他们的教堂为世界和平祈祷,非常有意义。二十五号,诸位要记住,我们仪容要端庄,每个人要剃头。今天有一些同学的问题,我们就简单来解答。第一个:如何对治读经时的昏沉?读经时把精神振作起来,高声读诵,我想可以对治昏沉。对治昏沉要自己观察,自己毛病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对治。坐着时候昏沉,可以站起来念。跪的时候读诵昏沉,可以绕佛经行念,都可以。第二个问题,问:四根本烦恼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我们讲到第八十节,八十节的文有四句:【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批注里面也注得很详细,注得很好,曾经跟诸位做过一次简单的报告。太上这几句话,可以说古今中外都不难见到,这个观念与行为是从贪瞋嫉妒里面发生的,造作极重的罪业,自己并不知道。批注里面告诉我们,意思是说一个人一生荣华富贵不是偶然的,是过去生中培植的,这个道理《了凡四训》里面发挥得非常精辟。所以人生到这个世间,我们有没有想到过,我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我到这个世间来是做什么的?这一生过后又到哪里去?可以说这是人生的大问题。如果能够想得到这个问题,这个人逐渐逐渐开始觉悟了,只要常常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佛家讲的「疑情」,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问题常常想到,不必去寻求答案,寻求答案那都是妄想,久而久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非常难得,我们现场有来自北京的同修三十位,有来自美国的,来自香港的,所以这个会非常的希有。同学们听经闻法都有一段时间了,可是学佛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佛教的本质是什么。祖师大德们,无论是显宗密教,我们常常听到从根本修,那什么是根本?佛教学的本质,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佛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就是「净业三福」这一段经文,特别是前面两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所以佛法是孝道,佛法是师道,从根本修就是从这个地方做起,孝道师道做到圆满,就成佛了。所以佛家自始至终讲一个「孝」字,讲一个「敬」字,如果离开「孝敬」就不是佛法,就与佛法脱离了,所以我们要认识它的本质。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心,孝敬要从心里头生起来,要从真心,不是从妄心,妄心就不是根本,真心才是根本。所以佛家最重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八十节:【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这以下是「阴藏之恶」。批注里面第一段说得非常好,「凡人荣贵,皆非偶然,皆其昔有善缘,宿植德本,更其祖宗积德,乃能如是。见之者,当起追慕之心,非慕其荣贵,实追慕其前修也。」我们就看这一段。这种恶意情执,古今中外皆有;不但人道有,畜生、饿鬼、地狱里头也有,这是迷执太重。世间人哪一个不贪财?他要不贪财,他就不是凡人,他是圣人。凡人起心动念,为烦恼所盖覆,什么是烦恼?贪瞋痴慢,凡夫生活在贪瞋痴慢里,他怎么不苦!贪瞋痴慢的心念,能不能得到富贵荣华?给诸位说,决定得不到。注子里头说得好,佛菩萨如是说,我们再看看每一个宗教,他们的上帝、神圣也都是这个说法,富贵荣华不是偶然的,都是过去生中培植的。佛家讲得好,「欲知前世因,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台北净宗学会」的同修,你们有三十八位到新加坡来参学,我非常感谢;其中有一些是我们「图书馆」的老同修。自从馆长往生之后,我要求「图书馆」四众同修,至少要维护馆长在世这个规模三年,不要改变,这是我们对馆长三十年护持的恩惠。而实际上我们只做到一年,馆长往生周年之后,「图书馆」就产生变化了,变化得太大了,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原本的构想,是馆长往生之后,这个弘法的事情就落在我一个人身上,当时我们有四个重点的道场,所以我私下就分配,每一年在台湾三个月,在美国三个月,在新加坡三个月,在澳洲三个月,时间这么分配。「图书馆」产生这个变化之后,我们不能不离开,而且陆陆续续全部都离开了,这是我怎么想都想不到的,也是馆长想不到的。馆长不但希望这个道场永远做弘法利生的事业,而且还一再告诉我,连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下午,新加坡九大宗教联合主办这一次的千禧年祈祷温馨大会,在居士林召开记者招待会。李居士告诉我,这个讯息在昨天晚上电视已经播出来了,今天许多报纸上都有这个讯息。这个活动的意义,是要把各个宗教神圣的爱心,落实到现前苦难社会一切众生。神圣的爱心,佛菩萨的慈悲,从哪里表现?就是从他们的门徒、信众、弟子,信受奉行当中表现出来。于是我们就能够体会到,神圣的信徒们,佛菩萨的弟子们,就是神圣的化身,就是神圣的使者,这是我们能够肯定的,丝毫疑惑都没有。印度婆罗门教以及其它宗教里面的大德们,他们修学的态度值得后人做榜样,那就是深信真理,不做虚伪。他们所表现在生活上的,实际上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多元文化。有一些宗教家们,他们对于大乘的真理,那一种虔诚深信的程度,超过许许多多的佛教徒,他们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