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作者 :儒风君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需要用心去经营。一个家庭最幸福的状态,就是丈夫眼里有活,妻子嘴里有话,孩子心里有光。1丈夫眼里有活有句话说得好:婚姻的本质,是过日子。两口子过日子,如果不落实到谁洗衣服、谁做饭,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可能天长地久的。家务是婚姻中最基础、最细枝末梢的事,也是最考验人的地方。电影导演李安,在外面是奥斯卡大奖的得主。可是只要回到家,就会心甘情愿成为一名“家庭主夫”。只要不拍戏,就回家跟太太抢着做家务。洗衣、做饭、刷碗、拖地,家务活他全包。有一次,李安和妻子去菜市场买菜。被熟人看见了,就走去和李安妻子说,“真羡慕你,老公这么成名气,还愿意出来陪你买菜。”李安妻子却说:“有没有搞错,是我陪他来买菜的。”对于李安来
人心得安是很难的,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人安心过。谁心安了?谁满足了?这是不可能的,真安心,不必要求什么,已经满足了,可见这是很难的。安心不易,安身亦难,安生活更难,实际上这些都是心的作用。孔子说:如果真懂了《易经》,平常所居而安得了心,只要看《易经》变化的次序就够了。为什么?因为它有一定的次序,可以看到卦的变,而且依照《易经》的法则,宇宙万物万事随时在变,但不是乱变,也没有办法乱变,是循一定的次序在变,所以懂了《易经》,人生一切的变故来了,都可以真的安贫乐道度光阴。人生万物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就是这个“必变的道理”,有如气象局的报时台,现在报的下午三时二十五分,下一句就是二十五分十秒,这是一定要变的。人类自己反省,有一件最愚蠢的事,希望自己一辈子不变,最好长生不老,永远年轻,可是这绝不可能。懂了
婉约孙女:读你来书,使我十分欣慰,你们的古典文献专业,据你报吿,课程应该是注重在本国历史文化的大传统上,这是正确的。苟非对历史文化传统有认识,即不易了解到一切古籍深处;但不了解古籍深处,亦不易认识到历史文化传统之真意义真价值所在。此事艰难,望你努力以赴,勿求速进,亦勿望小成,庶有远大之希望。 《先秦诸子系年》一书不宜早读,《论语新解》则尽可读,读后有解有不解,须隔一时再读,则所解自增,最好能背诵本文。积年多读,则自能背诵,能背诵后,则其中深义自会体悟。《庄子纂笺》亦宜看,亦该重复看,不必全能背诵,但须选择爱诵篇章到能背诵为佳。《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朱子集注章句》为主。《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约略读过,遇能解
最好的年龄,就是现在。一生中最好的年龄是什么时候呢?有人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有人说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青春年华,也有人说是尽享天伦之乐,坐着摇椅慢慢聊的老年......似乎我们都在羡慕还未到来或者已经逝去的年龄。其实,最好的年龄,就是现在。往事不可追,过去的日子不会重来;人生多坎坷,来日不一定可期,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当下。我们的祖先极具智慧,用哲理性的语言概括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告诉子孙后代: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正当最好的年龄。1十岁不愁古人说“十岁不愁”,人在童年的时候,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热爱,渴望去探究这个世界。整天乐呵呵,玩玩闹闹,自由自在,不知道什么是忧愁。《小王子》里说:“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只是很少有人会记得。”丰子恺认为童心不可失:“我初尝世味,看见当时社会的虚伪,觉得
好的人生,曲直有度。诗人元稹在《赛神》中写道:“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成熟的树木不管曲直,都可以做成车轮,就像人活一世无论曲直,都能走到旅途的终点。有句话说:“人的一生就像一条线,弯弯绕绕贯穿生命的旅程。”直线刚毅,曲线柔美,曲直相生才能让这条线上谱写出最动听的生命之歌。做人做事,只有把握好曲直,才能越走越远。01直线做事,坦荡果决李贽曾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光说不做,行动力跟不上想象力,必然难成大事。唯有果敢坚毅,以大刀阔斧的直线思维勇往直前,才能走出明亮宽敞的大道。东汉年间弃笔从戎的班超,因其做事坦荡果决的作风,而得到了出使鄯善国,劝说其共御匈奴的重任。惊险万分的是,鄯善国国主在答应与汉朝结盟的同时,也在暗中和匈奴使者往来密切。对于班超和同行的汉朝使者来
晚清名臣曾国藩曾写过一句话:“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细想人这一辈子,似乎谁也逃不过这个定律。人在年少时,常以为“顺风顺水”就是人生至境,后来才发现:命中所有的馈赠,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走过中年后,喜欢过清闲的生活,久而久之却发觉:闲的越久,愁的越多;当步入暮年,一场风浪就会打破生活里所有平静,那时才明白:知足常乐是人生一大幸事。不论到了什么年岁,处于何种境地,都不要忘了:修炼自己的心境。01少年经不得顺境前段时间看一档节目,其中有一期嘉宾是演员宋丹丹。她在采访时谈到一段话颇有道理:“少年得志跟中年丧妻、老年丧偶是一样背的一件事。太早了,在你完全还不明白人生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你太顺利得到的太多,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看到这段话,不禁想起之前被热议的天才少年魏永康。
作者 :儒风君 · 花似六郎曾仕强教授是一位卓越的国学大师,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理解。他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易经》、诗词、书画、礼仪等方面,并且能够将古代的智慧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在一次讲座中,曾教授同往常一样分享他的人生感悟和智慧。讲到兴起,曾教授说:“我现在送给大家两句话:事情没有发生以前,要好好用心,考虑周全,以防不测;事情已经发生,高高兴兴去接受、面对,问心无愧,该怎样就怎样。”这两句话既充满智慧又富有哲理,让人深受启发和感动。1事情没有发生以前,要好好用心,考虑周全,以防不测曾教授的第一句话是在告诫,告诫我们如何迎接未来。《礼记·中庸》有言:“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天宝十二年,
作者 :儒风君《道德经》有云:“少则得,多则惑。”人生就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拿得起,更要放得下。舍弃生命中不必要的部分,才能明了内心真正的需求。越是优秀的人,越擅长断舍离,清理不必要的物品,整理不必要的执念。1整理房间,断杂乱《黄帝宅经》中讲:“人宅相扶,感通天地。”一个人居住的房间,就是他自身的风水和运道。居家环境凌乱不堪,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必然随之散漫懈怠。学会整理房间,扔掉不必要的物品,丢掉不必要的负累,保持干净整洁。如此,才能舒展心情,澄澈心灵,让家庭和谐美满,让事业顺风顺水。曾国藩的治家八字诀有: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其中的“扫”,就是每天打扫屋内屋外,清理邋遢脏乱,让房间井然有序,窗明几净。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哪怕年事已高,干不动重活,还是会把庭院内外、田间地头都打扫
来源 | 慈怀读书会我们经常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现代人生活压力特别大,人生的追求淹没在城市的激流中,为了生活,在小小的格子间里拼命奋斗,没了理想,内心也变得荒芜。人活着不能只是活着,要懂得生活的真谛,之所以要旅行是因为旅途不仅仅是行走,更是与自己的心灵和解、与世界温柔相拥的过程。毕淑敏老师的《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是她在环球旅行后的最美的心得,是一场清新温暖的治愈系环球旅行,更是一次与灵魂见面的约定。这本书以旅行心得为主题,收集了《旅行使我们谦虚》《北纬66度》等23篇游记、手札。读罢不仅让人陷入沉思中,在伴随着作者欣赏美景的同时也终于明白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态度。1旅行能开拓人的眼界与见识毕淑敏在《旅行使我们谦虚》这篇文
作者 :儒风君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随礼。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添丁进口,升学乔迁等大事小情。除了聚起来吃顿饭,最大的关系就在于——随礼。随礼的时候,一定要懂某些规矩。不然,很容易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老祖宗8句大俗话,说透随礼的规矩,看完你就全明白了! 1礼多人不怪,油多不坏菜中秋逢国庆,少不了走亲访友的环节。无论是串门还是吃席,礼物方面都必不可少比。感情好的人,往往用不着客气。关系越疏远,需要讲究的礼节也就越多。不管去谁家做客,千万别空着手去,关系再好也不行。哪怕花点小钱,买个水果点心,这是最基本的礼貌。礼到人到,代表着你对主人的尊重和重视。2人情堪比债,一代传一代收了多少份子钱,就要还多少人情。钱好还情难还,请的人越多,欠的债也就越多。因为人情是无法称斤两,也无法完全用金钱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