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阳气足,百病除!在几千年的传统养生和医学中,历代的养生和医学家,一直在强调阳气重要作用,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那么,“阳气”究竟是什么?它对人体又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阳气究竟是什么?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所谓“人活一口气”。这个气就是指人体的阳气。人体的气充斥全身,无处不在,按分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这五气,它们统称阳气。阳气实际上就是人体真气,其根源来自我们所说的元炁。元炁储藏在肾里,属于人体先天之本!阴是指人有形有质的身体,阳是指人体所具有的能量。《黄帝内经》中讲: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黄帝内经·素问》: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句话是阐释阳气之作用的,阳气对于人体而言,就像是
人类到了需要超越自己的时候了。每一个人都需要完成一个华丽的转身。外求的时代过去了,接下来人类只有内求!所谓“内求”?就是人类要依靠自身获取巨大的能量。只是无形能量总比有形能量更加具有威力,更加具有高层次的力量和功能。意识能量的传递,是可以超越空间限制的。最重要的是:无形能量有时会超越现实世界。人类的初级能量,从饮食中获取,中等能量从大脑中获取;高等能量来自于更高维度的空间。要想吸收能量!首先我们要使自己的心安静下来,静下来意味你开始减少能量的消耗。比如道家讲究虚极、静笃。只有虚,才能开始从太空宇宙中吸收能量。而静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自己“无限趋于虚无”!这样能量才能流进来。静心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高自己与自然的共融能力,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善心和宁静将赐予一个人无限的能量。而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
文 | 南怀瑾在前面,非常简单地提到战国时期的时代环境。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司马迁写《史记》的编导手法,在他的笔下如何描写孟老夫子,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本来写传记,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生平事迹,应该分开来,单独地写。但是司马迁往往会把一两个人的列传合起来写,或者连带几个人写成一堆。难道他是为了节省稿纸,节省笔墨吗?不是的,他是把历史上同一类型的人和事,或者类同之中又完全相反的人和事,配合起来写成一篇。我们读了,可以做一强烈的对比,在互相矛盾、相反相成中找出道理,可以自求启发,从历史经验的镜子中,反映出立身处世的准则。因此,司马迁写孟子,是拿和孟子有相同类型的荀子写作一篇,叫做《孟子荀卿列传》。在这一篇里,他又举了很多与孟子、荀卿类型相反的人物,相互辉映。看来他好像偷懒省事,或者是认为那些人不足以另作
我是一个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我自比是一棵只有枝干并无绿叶更无花朵的树。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至于哪几部书对我影响最大,几十年来我一贯认为是两位大师的著作:在德国是亨利希·吕德斯(HeinrichLüders),我老师的老师;在中国是陈寅恪先生。两个人都是考据大师,方法缜密到神奇的程度。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个人兴趣之所在。我禀性板滞,不喜欢玄之又玄的哲学。我喜欢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而考据正合吾意。我在下面介绍的只限于中国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不在其中。我的专业书籍也不包括在里面,因为太冷僻。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这一部书,很多人都认为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史籍,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我个人同意这个看法。平常所称的《二十四史》中,尽管水平参差不齐,但是
文 | 元音老人我们现在讲这本《碧岩录》,目的就是要修心中心法的人先行打开本来,于见到自性后,要进一步保护它,使其长养壮大,不能够得少为足。不要认为:我已经打开了,见道了就好了。那还差得很远,只不过才到法身边,自救不了,还要由见道位,经修道位,到证道位,历过这三个阶段;才能圆满成就。比如曹洞宗,它讲五位君臣,也讲这三个阶段。临济宗讲三玄三要,也是讲这三个阶段;乃至仰宗,讲九十六个圆相,也不离这三个阶段。因为没有天生释迦——试看释迦佛的历史,他也是多生历劫修行成道而不是一悟即成的。因而我们见道之后,于肯定不疑之外,还要绵密保护,使它长养壮大,不能一悟便休。所以讲《碧岩录》是借鉴古人用功的方法和经历,敦促大家进一步用功。为什么叫《碧岩录》呢?宋代有一位圆悟克勤禅师,是禅宗的大手笔宗师,住在宣州(
二月二,龙抬头,既是龙头日,又是春耕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向神龙祈福,祈求神龙庇佑,新年风调雨顺;求得神龙降财,一年鸿运当头!龙抬头,牢记:1不洗、2不碰、3吃、4敲,开启好兆头,博得好彩头!一、1不喜龙头节,有不洗衣服的习俗。因为从前都是在河边洗衣服,搓衣服,寓意搓龙皮,人们会觉得,这样的行为会引起神龙愤怒,不是啥好兆头,所以不会在这一天洗衣服,这样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二、2不碰不碰剪刀、不碰针线,剪刀是利器,针线有穿针引线的说法,剪刀和针,恐伤龙眼。所以在龙头日,人们不会碰这两样,祈求神龙庇护,以免神龙到来,对神龙不敬,所以才不会动剪刀,也不会缝衣服。三、3要吃二月二,有吃龙食的习俗,譬如龙须面,代表的是龙须;譬如饺子,代表的是龙耳;譬如春饼,代表的是龙鳞。当然,除了吃龙食之外,还有的地方
二月二,龙头节!人们会在这一天,向神龙祈福,求得神龙庇佑。保护子孙诸事顺遂,平安康健,有好兆头!龙抬头,也是春耕时,开启春耕,同时祈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有好收成!二月二,龙抬头,这六点老传统,你知道多少?01、剃龙头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一天,有剃龙头的习俗。剔掉头发,寓意剔掉烦恼,辞旧迎新,改头换面!在新的一年里,喜乐平安,事事顺!02、忌针线针是利器,人们在二月二多不会碰针。这种习俗源自古人向神龙祈福,恐伤龙目,所以不会用针。放下针线,为亲祈福,希望神龙保佑家庭兴旺,越过越富足!03、祭龙神二月二,是龙头节,同时也是春耕日,在二月二,天气回暖,大地化冻,万物复苏。人们会开启春耕,祭龙神,祈求新的一年,农事顺利,风调雨顺,拥有好收成!04、吃龙食春饼代表龙鳞;面条代表龙须,饺子代表龙耳。人们
人这一生,其实最大的福气莫过于,这两个字:平安。父母平安,无病无痛活到高龄;子女平安,无灾无难度过一生。可多少人,恰恰是难得平安。当子女比父母走得早,其实早有预兆。01、子女有太多的不良生活习惯重症,真的会要人命;熬夜,真的会有猝死发生。年轻人,其实没有父辈人懂得约束自己。尤其是如今,电子产品盛行,有些人熬夜玩手机,经常晚睡,甚至不睡。这就导致了,一开始是亚健康,时间长了就是内分泌絮乱,再到后来就是重症的产生。很多疾病,真的都是熬出来的,尤其是有些人,不懂得克制的熬夜,甚至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身体是受不住的。还有一些人,暴饮暴食,丝毫不运动,年纪轻轻,就已经得了慢性病。甚至还很年轻的,就有中风、心脏病,这种老年疾病。随着疾病年轻化,有很多都是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身体受不住长期消耗所导致!02
来源 | 且读优选夫妻关系中存在许多挑战,但并非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被解决,尤其是有些话,宁愿将它们深埋在心底,也不要在夫妻之间说出口。这些话或许代表着沉重的情感包袱,如果不适当处理,很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宁愿烂在肚子里,夫妻间也绝不能说这些话。01婚姻生活常常会伴随各种矛盾和不满,这是正常现象。夫妻双方都需要耐心和理解来应对各种问题,而不是将不满的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后爆发成为毁灭性的话语。言语是带有强大力量的,过度的伤害往往无法挽回。因此,如果有些话对于夫妻之间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那么宁愿将它们烂在肚子里,保持婚姻的稳定和和谐。02夫妻间的冲突,一方面是因为个人性格差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日常琐事的累积。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并坚忍不拔。如果你真的很想和伴侣一起度过
来源 |老子道德经作者 | 逍遥子俗话说:“出言有尺,戏虐有度。”一个人说何种话,就会有何种人生。有人口无遮拦,惹出诸多是非;有人三缄其口,万事顺遂。凡事三思而后言,方可守住自身的的风水。与人交谈时,绝口不提这3件事,福气才会不请自来。1别提内心的秘密《菜根谭》里写道:“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西汉时期,孔光乃是孔子十四世孙,自幼饱读诗书,能力出众。后来,年纪轻轻,就被任命为尚书。日日出入温室殿,掌管文书机密要事。孔光常常会将涉及与皇帝对话的发言稿,一律销毁。他向来嘴巴严实,每每归家后,对朝中之事,皆是只字不提。一日,好友前来拜访,不知不觉间,话题便引到了其身上。好友问道:“温室殿前所种的是什么树呀?”孔光听罢,登时一顿,继而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好友无奈,只好作罢。最终,孔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