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千百遍,其中真义自然现

445 人参与  2022年11月12日 16:35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评论

人生中有多少事并不需要先弄懂再去实践的?

例一:如果自己生了病,是否必要先弄懂医生开的药然后才敢服用?还是直接相信医生,当下及时施治服用?

为什么大人自己不用先当药剂师练好手弄懂药性,却敢让不懂药性的孩子直接服用医生所开的药物?

例二:一日三餐吃的大米饭,做师长的是否懂得大米是如何生长而成的?

如果大人都不懂其生长加工全过程,为什么自己却敢张嘴吃米饭?为什么还敢让什么也不懂的孩子也吃呢?是否大人都要先当农民,自己才敢吃米饭?才敢让孩子也吃?

例三:大人都读得懂英文吗?都读得懂德文吗?

大人自己都不懂外文,为什么还要花血本,替孩子到处找好学校去学外文?为什么要让孩子去学连大人自己都没有学懂的东西呢?

中国古代的经典,都是圣贤们通过自己大智大慧创造的一种“外文”,更是天文、地理、人文无所不包的大学问。

作为成人,常常会下意识地认为诵读经典枯燥,觉得孩子诵读经典很累。其实这是一种普遍的误解。

原因有二:一是成人已习惯于理解,忘记了孩子还处于感受、吸收的阶段。

小孩其实并不在意理解不理解,小孩的特点就是虽然不理解,但仍有很深的感受。

比如,听一首乐曲,小孩虽然不知道它的主题,但仍然可以对乐曲有深刻的感受,他的感受甚至比成人还深,这乐曲直透人他的生命深处,对他的生命发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成人,如果不熟悉曲子的旋律,不知道曲子表达什么,就不大容易受感动,甚至充耳不闻。

二是世界上有些东西是需要用理解的方式来把握的,有些却是需要用感悟的方式来把握。

大体上说,自然科学需要理解,音乐、美术、文学、道德、智慧等人文领域更重感悟。

我们看肖像画《蒙娜丽莎》,虽然不知道画中女子是谁,但马上就能感受到她的魅力;

看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一下子就无比震撼,似乎什么都不用说了,说了反而多余。

经典也是这样,它是圣人性德的自然流露,像天地一样广大深邃,其中奥秘是语言永远表达不完表达不清的,你只能一遍一遍地读,在反复的诵读中去贴近圣人的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当你读得很熟了,渐渐与圣人合拍了,再适当看点注解就会豁然开朗。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他本来就处于感受、吸收的年龄,还没形成理解的习惯,根本无所谓枯燥不枯燥。

中国祖先们留给自己后代的经典,是智慧的结晶和天人合一的学问。经典是人间绝学,只要诵读它们,并且长期坚持不求甚解的“素读”,那么经典中所设置的“不言之教”“无为而治”两大特殊性的教育功效,就会润物细无声地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效应,对任何人的心智都会产生良好的作用。

不要忘记古人有一句口头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诗来也会吟。”

想一想,教孩子读诗的大人们,又有几个是真正懂得唐诗的?

有几个大人敢自称是弄懂了唐诗的诗人?

诵读精美的诗词,都能使人在日积月累中产生大量“文学细胞”,提高作文和诗文水平,那么比诗词歌赋更深邃的经典,岂不是只要熟读、精读、恒读,就能更加有益于心身的健康成长?

就能更加有益于构建道德心灵、益智而开慧呢?

儿童诵读经典,实际是以一颗毫无遮拦的童心直接去感受体悟圣人之心,在反复的诵读中让圣人走进孩子心灵深处,默默地开拓其心胸,改变其气质。

孩子诵读久了,虽然说不出来,但他心中自然鼓荡着一股志气,模模糊糊地向往着一种广大高明的境界,头脑日益清醒灵活,性情日益稳定,不但不觉得枯燥,反而感到充实愉悦。

也只有儿童诵读经典,才能达到这种近乎完美的效果,年龄越大,效果越打折扣,此之谓“蒙以养正,圣功也”!

所以儿童诵读经典枯燥与否,完全在于老师家长的引导,遇到理念明白、善于鼓励的老师或家长,孩子就读得轻松愉快;

遇到理念不清、不善引导的老师或家长,孩子就读得比较痛苦甚至读不下去。

所以儿童经典诵读的一个秘诀就是,老师和家长一定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先入为主地以为儿童诵读经典很累很枯燥,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体会经典诵读教育。

“经典诵读千百遍,其中真义自然现。”开口诵读,才是弄懂文化的良方。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jiaoyu/5703.html

本文标签:读经千遍  其义自见  读经千遍其意自现  素读的意义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酒店vi设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南昌首大医院看男科|JJ租号金币回收|帮美记|传奇|中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