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父母若淫欲心重,生出来的婴儿容易患种种疮。因此,女人怀孕后,男女应分开住。古来的传统,女人有孕后便回娘家。若怀孕后,男女仍然不守规矩,乱七八糟,小儿就感染胎毒。因为男女的精华根本上含有毒素。目前科学尚未研究清这个毒质。现在的科技都是往外发展,不是天上,就是地下,却不去研究人体本身的科学,这叫向外驰求。前几天我与一位太空学的科学家谈论,他在国防部有重要的职位。我向他说:“你们只往天上或地下,研究杀人的武器。但你没有往本身上研究,有何抵抗力,使核子辐射不伤害你。如此向外驰求,乃至尽未来劫,永远摸不着边际。”这个科学家回答:“我学了多年科学,从未听过这种理论。” 他觉得很新奇。我再说:“你不妨往内面的科学研究一下。若真知道,则一切科学都能迎刃而解;内里不明白尽向外找,这始终是舍本逐末。”弱智儿童是
第九种无畏,这是离贪欲畏。熏闻离尘:“熏闻”,就是修行“反闻闻自性”这种的功夫,天天日日都要用这种功夫。那么这种功夫修成了,熏闻离尘,把这一切的前尘的境界都离开了。色所不劫:离开什么前尘的境界呢?就离开这个色尘的境界,色尘所不能劫。我们人不要以为有了美色是一种好事情。你爱这个美色,这个美色就劫夺你家里的财宝;你固有的这种最有价值的宝贵东西,都被这个美色给劫持去了。你若能离这个色尘,就“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你看,“见有若无心自安”!你见到什么美色,心里就动了;在你没见的时候,你怎么不动心呢?你见着这个美色,一动心了,那就被这个色尘所转了;如果你能远离这个色尘,就“色所不劫”,这个色,它就不能来抢夺你家里的财宝了!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这是观世音菩萨,他能令一切多淫的众生远离
提 示平常一般学习静坐的人,大体上都注重守在下丹田一窍,所谓“气沉丹田”,或者“藏神于丹田”,乃至“意守丹田”等,即此之谓。有的认为只要守住了下丹田,便可“藏精固气”,或者“炼精化炁”。其实,从中国医学针灸等有关穴道的理论来讲,关于下丹田部分,前有“气海穴”,后有“命门穴”,也就是现代医学、生理学中肾上腺的主要部分,这的确是人体生命很重要的关键所在。但是男女老幼,以及有病或无病的人,乃至肾上腺特别发达或特别衰弱的人,能不能守此下丹田的部位?或者可不可以守此下丹田?都是很大的问题,如非明师(有经验、有智慧、有成就的师长)指导,有时反而危害无穷。例如肾脏衰弱,或本来患有遗精、手淫、以及其它有关疾病,如阳萎、早泄等人,开始守此,将促使此类病症,更加严重。当然其中也有少数例外,那是生理上其它原因偶然
我们人为什么色欲心,这个淫欲心那么重?情爱的心那么重?就因为业障重。你若业障轻,就不会有这种心了。这个业障重,它赘著你,就叫你一天到晚都想这个事情,没有停止的时候。 在业障重的时候,你就应该生出一种觉悟心:「啊,业障这么重!」就应该要减低这业障。如果你跟著你业障跑,越造越深,越堕落越深,将来一定变牛、变马、变猪、变狗去,也不停止。为什么?你情欲心太重了,一定会堕落的!堕落什么畜生里边去,这没有一定的,所以这很危险的。 我们无论任何人,如果情欲心重,赶快要把它放下来;情欲心重的人,将来一定做畜生的,这一点疑问都没有! 宣化上人开示断淫欲的顿法 什么叫顿教?我今天对你们讲一点真话;天天我讲经,都没有讲真话给你们听,今天讲少少的。为什么呢?真话不能讲多;讲多了你就
修道人,要没有邪淫的念头,也就是没有淫欲。如有丝毫淫欲念头,就不会超出三界,而仍在轮回中受生死。这个淫欲念头,就是生死的根本。若能断了它,便出三界,才能证果成佛。 凡是修道人,一定要把淫欲思想除掉。怎能除掉它?首先不要吃太有营养的食物。为什么?因为修道人本身的营养就够了,不需要再增加。所谓“少吃少欲,多吃多欲。”营养食物吃多了,便生淫欲的念头。 若要不淫,就要节制食欲,不贪味道,不贪多食,要锻炼身体能维持生命,就可以了,这是修道的秘诀;否则,用山珍海味来修五脏大殿,那是破淫戒的祸根。 【编注】恭录自《宣化上人開示錄(二)》 吃有营养的东西 就会打淫欲的妄想 ◎宣化上人 开示于万佛圣城 一九八二年五月九日 食就是帮助欲,欲就是帮助无明。你看人生来就会吃,小孩子一生出来就会吃
步骤 1戒淫,是佛教一直反复强调的,是生死关,是超脱轮回的根本。但要如何才能断淫呢?其实唯有“炼精化气”。正常的人,吃五谷杂粮,必有精气,精气足,自然就容易引动淫欲。如果只是勉强的强迫自己回避女色,压迫自己的欲望。这些人,只是表面的戒淫,而其实潜意识中淫欲更盛,往往梦中却难以自控。很多出家人,长期不近女色,却难免梦中有淫念。要戒淫,好比大禹治水,不是单纯的“水来土掩”,勉强压抑,而是必须疏导。百日筑基,打开丹田,让精气导入丹田,运行与三脉七轮。如此精气不冲动,加上心中觉念常在。欲念欲生则觉,觉即空。时常是保持内心的清净,不让欲念生起。而不是等生起后再降服。重在预防。欲念欲起则觉察,则降服。男性如果能坚持静坐每日1-2个小时,一个月内不泄精,不起淫念。下身精气具足,阳根坚挺,小腹鼓胀,而不起淫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是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历事炼性,对人炼心,这样才能提层次,增长智慧。所谓修行,就是修正自己凡事不要只考虑自己,要为对方考虑。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爱,你才能够自在。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不要总是挑别人的毛病,看别人不顺眼。不要总想去改变别人,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会随心转。如果你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一切、包容一切的时候,你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能经常查找自己的缺点,能不断地去掉我执,这就是修行,否则修什么呢?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错了的,责备人家时,不要像对自己那么严肃。这样处世作
旧中国主权沦丧,统治腐朽,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险。为了救亡图存,青年毛泽东上下求索,寻求救国真理。在读书求知与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最终选择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研究一个拔本塞源的方法” 青年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列强的欺凌,军阀的反动,社会的黑暗,使他痛感“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他立志“研究一个拔本塞源的方法”,即从根本上找到救国救民的方法。 毛泽东对民族危亡境地深表忧虑,他感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1915年5月,为抗议袁世凯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人们将5月7日立为国耻纪念日。毛泽东愤然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表达对袁世凯卖国的极大愤慨,显露出勇担使命、雪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编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史记》十句天机之言,经典有内涵,值得品读。一、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想要做大事情,就不要考虑那些小的事情。行大礼的人,也不会去考虑那些小的礼貌。二、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出自《史记·魏世家》。拿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不烧光,火是不会熄灭的。这句话说明运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得问题变大。三、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我凭借着长相,去评判一个人,最终错误的评判了子羽。阅人外表长相的美丑不如考察其心灵的美丑,人的假恶丑与真善美总是并存的。考察一个人或真正识别一个人就需要对这个人进行
中国的儒家,并不注重为知识而求知识,主要的在求理想的生活。求理想生活,是中国哲学的主流,也是儒家哲学精神所在。理想生活是怎样?《中庸》说“极高明而道中庸”,正可借为理想生活之说明。儒家哲学所求之理想生活,是超越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而又即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超越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是极高明之意;而即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乃是中庸之道。所以这种理想生活,对于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不即不离”,用现代的话说,最理想的生活,亦是最现实的生活。理想和现实本来是相对立的。超越日常生活,和即在一般人日常生活之中,也是对立的。在中国旧时哲学中,有动静的对立,内外的对立,本末的对立,出世入世的对立,体用的对立。这些对立,简言之,就是高明与中庸的对立。儒家所要求的理想生活,即在统一这种对立。“极高明而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