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菜根谭》:舍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陈昌文解读:
怀疑的心态,让人做事不到位,心志也不到位,会打退堂鼓,
既然要有所让步,那么就按照理智去决断,不要一会一个想法,这样就会疑虑不前。
您对一个人施舍恩德,就别惦记着别人回报,
有了这个心态,做事就变形了,心态也不端正了,别人看着也就不是很舒服,
如果一定要求别人回报,您说您乐善好施,就变了味道。
如果您有什么套路,想要获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其实别人也能看出来,而往往在这个过程中,您会牺牲更多,会失去更多。
您想空手套白狼,结果被白狼骗了两只手,都是贪欲套牢了自己。
所以这人啊,要坦荡一点,做什么,就说什么,就干什么,别表面伪装一套,心里又是另一套。
《孙子兵法》;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陈昌文解读:
所谓形势比人强,
也可以叫着,形式逼人强,
孙子从来不怪罪士兵们不行,
因为士兵行不行,已经是固定的了。
将领的责任,就是要通过制度,谋略,取势,造势,任势,找到关键点,
让士兵们不行也行,
借的是天地万物之力,
而不仅仅是说这士兵们不行。
所以,将领多思考,多分析,还要有决断力,
取势,造势,任势的水平,就是一个将领的指挥艺术的水平。
《黄帝内经》: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陈昌文笔记:
天地都迎来了生机,生气,
万事万物都进入苏醒的状态,草木开始披上了绿装,
人的状态也开始变得有生机。
春天,人的皮肤,人的脸色看起来都容光焕发,
为什么?
因为,气血从内脏涌入四肢末梢,皮肤,
所以看起来就容光焕发。
《孟子》或问曰:“劝其伐燕,有诸?”
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陈昌文解读:
齐国人伐燕,引起了国际社会不满,也引起了燕国老百姓的不满,
然后, 有人来问孟子,
齐国讨伐燕国这事情,曾经是您建议的?您赞同的?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
不是这么回事,沈同问燕国可以讨伐吗?我说可以,他就去讨伐了,但是并非像这样暴虐的去讨伐燕国,
现在齐国讨伐燕国,是想吞并燕国,烧杀抢掠,并不是为燕国老百姓带去福利,这跟燕国无道又有什么区别呢?
假如他问谁可以讨伐燕国,
我就会说,是替天行道,主持公道的天吏才可以去讨伐燕国。
这个道理很简单,
您是去主持公道,纠偏的,让燕国回到正轨的,您才可以去讨伐,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去烧杀抢掠,吞并燕国。
打个比喻,
如果有人杀人了,来问我,这个杀人犯该不该杀,我当然说该杀,
但是,不是让您去杀,您去杀就错了。
这事情应该是专门掌管刑罚的官吏,依照法规去杀他,
而不是随便那个都可以去杀他。
现在齐国就是这种随随便便就去讨伐燕国,不讲仁义,为了私利,这样的齐国,跟暴虐的燕国也没什么区别了,所以是以跟燕国一样无道的齐国去攻打燕国,这种事,我怎么会劝说他们去做呢?
孟子的意思很简单,
您是去做好事,主持公道,维护次序,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我当然支持,
您是为了私利,烧杀抢掠,奴役别人,无道,我当然不支持,因为这伐与不伐根本没什么区别。
所以,做是一回事,搞清楚如何做更重要,因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chenchangwen/6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