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园丁的故事。园丁的名字叫强斯(Chance),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理室外的花园,平时也与外界接触很少。庄园主人过世之后,强斯第一次出门,一不小心被疾驰而过的豪华汽车给撞倒了,车的主人是一位知名企业家,而且还是美国总统顾问。于是强斯被紧急送往企业家的家里,并接受医疗救护。一段时间之后,美国总统造访了这位企业家,当时强斯正在恢复中。当时,美国经济形势不景气,大型蓝筹公司的生意受到影响,资本市场也濒临崩溃。总统并不知道他只是个园丁,以为他也是企业家邀请来的座上宾。就向他征询对形势的建议。强斯非常紧张,但是不知道哪里来的灵感,他想到了自己管理的花园,他低着头,盯着地毯说:在花园里,草木生长顺应季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更迭,在花园里从未变过。只要它们的根基没有受到损伤,庄园里的一
我们投资是为了能够更幸福的生活。可是到底如何来定义幸福呢?过去有个段子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也就是当你的需求和欲望得到了满足,就是快乐,就是幸福。可是然后呢?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欲望和需求一旦得到满足,片刻的宁静之后,它马上会产生出新的欲望和新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无论赚多少钱都不够的原因:它的需求总是涨的比购买力还要快。钱钟书好像说过一句:生活总是用片刻的欢愉引诱着我们,却因此付出了一生的辛劳。你常常会发现,那个快乐的瞬间是短暂的,它消失之后,马上会出现一个巨大的黑洞,为了把黑洞填满,我们得付出大量努力,这是生活的常态。幸福还有一种理解:当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就是幸福。举个例子,比如,健康,当你感受不到身体的存在,这其实就是健康,如果当你感受到了哪里有了异样、
这个国家从来不缺磨难,这个国家从来不怕磨难。这是一位久经磨难唯一不死,永远也不会被打垮的伟大英雄!他的名字,叫做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惟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中国曾经被打败,但中国文明从未被摧毁!屹立东方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为什么绵延不断?每一位国人都应好好读读这篇文章。此刻,我枯坐在静静的清华园里写下此篇文章,就是担心当今和未来的人们在历史书上往往看不到一些很关键的东西。我们有些历史书总在讲着哪个皇帝和他的弟弟搞什么阴谋,和哪个妃子谈恋爱,永远讲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重大的事情却都没有讲。文化成熟的标准是什么?第一,必须有文字。第二,必须有城市式的居住方式。城市可以小一点,但必须有居住的方式。第三,必须有青铜器。所谓有青铜器就是必须有金属冶炼,青铜的冶炼熔点很低,人类最早能冶炼青铜
一个人的高贵,从来不是因为你有多少财富,而是源于内心的涵养。一个人的修为,不在于你穿多大名牌的衣服,身份是何等的高高在上,而是来自做人的品德。古人云: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关于什么是高贵,作家梁晓声的回答是最让人欣赏的了,有以下四句的概括: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01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菜根谭》:“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真正有修养的人,遇事都会退让一步,因为让一步就是为日后留下了余地;以仁德、宽厚的态度待人,才是有福气的人,因为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关于左宗棠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他很喜欢下围棋,水平还挺高的。在一次左宗棠微服出巡的时候,看见有一茅草屋,横梁
身份地位不重要,有品有德人最好。心胸宽广计较少,滴水之恩涌泉报。言而有信不虚伪,忠厚善良有福报。人和人之间,身份地位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品。人品不过关,只会伤你、算你、消耗你。人品足够好,才会懂你、帮你、成就你。新的一年,请远离这两个人。-01-利益至上、斤斤计较首先,远离精于算计的人。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人倒是聪明灵光,就是太斤斤计较,把钱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宁可自己多占别人10分的便宜,也不愿吃1分钱的亏。宁愿全世界人都对TA巴心巴肝好,也不愿自己为别人付出一点点。宁愿机关算尽得到一切好处,也不愿自己损失哪怕丝毫的利益。这样的人,口蜜腹剑,忘恩负义,心胸狭窄。 贪心使其不知满足,好处占尽还不惜福,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把利益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把感情看得比羽毛还轻飘。朋友,酒肉之交不交也
当“智慧”已经失败,“天才”无能为力,“机智”与“手腕”已经败走,其他的各种能力都已束手无策,宣告绝望的时候,走来了一个“忍耐”;由于其坚持之功,成功是得到了,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了,事业是办就了,营业是做成了。啊,意志的忍耐,能发出多么神奇的功效!不后退,不放弃,在别种能力都已屈服败走的时候,它还坚持着。甚至连“希望”难开了战场时,它也还能打许多胜仗呢。在别人都已停止前进时,你仍然坚持,在别人都已失望放弃时,你仍然进行,这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使你得到比别人较高的地位,较大的薪资,使你做人上之人的,正是这种坚持。忍耐的能力,不以喜怒善恶改变其行动的能力。忍耐的精神与态度,是许多商人得到成功的大关键。推销生意时,不管对方的人怎样的傲慢无礼,总不会废然而返,这种商人,总能得到胜利。一次推销不成,两次
篆刻,又称金石之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它的由来,可追溯到远古。篆刻一词,虽是在元代以后才有的,但刻字的技艺在我国已非常悠久,它几乎与文字的产生同时存在。在距今六千年的西安半坡村遗址的陶器上就有了类似文字的刻画。到三千七百年前的商代,刻字技术已经很高超了,并已有专人从事这种技艺。主要是在兽骨龟甲上刻文记事,留下了大量的实物和所形成的文字体系。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有瘦硬挺拔的细笔,有浑厚雄壮的粗笔,高古典雅,刚劲有力,形义兼备,变化多端,已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平。随着刻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社会活动的需求,印章也就应运而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的殷墟获得了三方商玺,经辨认,一方为“亚秦氏”,一方为“瞿甲氏”,另一方文奇难识,这是至今我国发现最早的印章。可知篆刻在我国源远流长
韩天衡 ,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擅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昨天,著名篆刻家韩天衡在朋友圈晒出照片,他在眼底出血的情况下,一定要操刀治印,并要将这方印送给它的主人:钟南山!韩天衡对新民晚报记者说,他从不主动刻章,但是近日被钟南山院士刷屏,他从新闻上了解到钟南山院士所言所行,为他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所以破例刻一枚,赠予钟南山院士。韩天衡的边款是这样刻的:“重任在肩,担当于心,时代楷模,世人崇敬。制赠战斗在武汉疫情一线的南山院士。庚子孟春八十一叟韩天衡。”刻好这方名章,韩天衡先生不仅小心翼翼地盖到印谱上,还把整章、边款及印面拓印下来——对于这方印的印面,新民晚报是这样解读的:印面正气浩然,左右呈对称结构,
金鉴才,知名书法家,义乌市大陈镇红峰人,先世本姓刘,后改金姓,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兼国画研究室主任,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杭州吴山书画院院长。现为西泠印社出版社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工行书及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展。编著有《梅》、《竹》、《兰》、《菊》技法画谱和《金鉴才作品集》等。一般来讲,诗书画印包含的是四个不同的专业领域,但我今天要讲的“诗书画印”,则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每一位篆刻家、书法家、国画家、古诗文家都应该具备的综合修养。这些修养的养成和概念的形成,是我们民族文化艺术几千年发展进程中逐渐融合积累起来的。作为以
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字,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怎样学中国画,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其实不然。近百年来,学校教育取代了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走了一条以西画改造中国画的路。学中国画,就要学素描,画写生。但在传统画家黄宾虹看来,这并非正路。那么,他走的是什么路,他的主张是什么,这条路、这些主张对今天的中国画教育,还有没有意义呢?黄宾虹一生用力最勤的事情,也许就是对传统绘画进行研究临摹了。他从六、七岁就开始对家藏的古今书画「仿效涂抹」,仅沈周画册就「学之数年不间断」;十三岁后,在家乡歙县得见萫董其昌、查三瞻等古人真迹,「习之又数年」。而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