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原著:鬼脚七有位男人,在2015年末,孤身一人,身上没带一分钱,一路化缘乞食,花了81天,徒步行走2000公里,从五台山走到峨眉山。这个男人就是鬼脚七。在行走出家之前,鬼脚七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身家千万,还是前阿里巴巴的高管。很多人疑惑,他为什么“想不开”要出家呢?鬼脚七的回答是,因为自己精神空虚了,所以决定放下所有身份去修行,从而找回内心,找到人生的真谛。1600多个日夜的经历、思考、感悟,让鬼脚七豁然开朗。很多无解的人生难题,都有了答案。行走归来后,鬼脚七用文字的形式,把它修行的感悟写下来,并随即出版,而他最新的和大家分享修行之道的书就叫做《人生处处是修行》。《人生处处是修行》更像是一位“人生导师”,它记录了鬼脚七的的所历、所思、所悟,并帮助你抛却世俗的烦恼,跳脱思维的局限,找到不一样的
慈怀君说曹操得曹植那年,已经37岁。在人均寿命不足40岁的三国,他频繁地用生儿子的方式,来证明“老骥伏枥”不单指建功立业,还包括绵延子嗣。曹操不仅能生,还很会生。他一众儿子中,有骁勇善战的曹昂,有5、6岁便巧妙称象的曹冲,还有后来一统北方的魏文帝曹丕。但论名气,他们谁也无法跟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曹植相提并论。曹植,字子建,人称“建安之杰”。01少年英才,名动天下谢灵运说:“天下才(这里的“才”指“才气”)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是“才高八斗”的由来。曹植10几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和数十万字辞赋,妥妥一枚学霸。因为底子打得好,文章也写得好。有一次,曹操看了儿子的文章后大吃一惊,他叫来曹植,问他:“你这个文章,是不是请人代笔的?”曹植一听,委屈了,他说:“爸爸
作者:洞见Autumn来源:洞见(ID:DJ00123987)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人到中年,也请重新出发。——兹心梁羽生说:“中年心事浓如酒,少女情怀总是诗。”人到中年,每个人都活成了两副模样:一个驮着一家老小,强大到好像无所不能;一个顶着满身疲惫,脆弱到仿佛一击即碎。总以为自己同世界交手多年,早已百毒不侵,举重若轻。但有时他人几句简单的询问,却会让你在一瞬间溃不成军。01工资多少?“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涌进脑海:房贷6000、吃穿用住2500、孩子上幼儿园1500、人情往来600、交通费580、物业管理费340、话费250,还有煤气水电费200。”十几年前看《蜗居》时,你还年轻,不会想到如今的生活,早已被郭海萍剧透得彻彻底底。那时你总觉得,到了
作者:儒风君孟子曰:“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所谓“莫之为而为”,就是明明没有刻意去做,偏偏就做到了;“莫之致而至”,就是明明不想他来,他偏要来。如此,岂不都是命运的安排?俗话说得好:命里一尺,难求一丈。该是你的,躲也躲不掉;不该你的,求也求不得。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不可不知。1知命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人生有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不懂得认清天命,就没有可能成为君子。即便是最不相信命运的人,当他们走到生命的终点,回顾自己的一生,也会发现处处都有命运的“安排”。孔子又说:“五十知天命。”坦然迎接命运的安排,未尝不是一种勇气。人总要到了一定的年纪,才会生出“认命”的想法。往后余生,静候天命,随缘得失。既然强求不来,那便顺其自然。孟子曰:“知命者,不立于危墙之
杭州灵隐寺内,挂着这样一幅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语言虽朴实无华,却饱含着人生哲理,写尽了人生。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常常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林语堂先生说,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半称心”并非消极无奈,而是一种人到中年后的豁达与智慧。“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假如事事尽如人意,那有什么努力和辉煌精彩可言呢?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人生几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有,故称“百味人生。”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就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只有平心静气胸无太多的杂念,才能及时把握机遇、化险为夷。万事只求“半称心”,是胸襟宽广,是淡定从容的处世哲学。万事只求“半称心”,是不设置太玄的目标,不盲目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壁”人称赞,建安七子推“三曹”;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
人,自打来到这个世界,就开始享受这个世界的恩赐,包括阳光、空气、水、食物、亲人的爱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就习惯了索取,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同时也就开始不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甚至开始挥霍。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和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所以,每一个人都不要轻易挥霍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安哥认为,人最不该挥霍的东西这五种:第一,健康的身体;第二,别人的善良;第三,父母的金钱;第四,珍贵的时间;第五,朋友的信任。一、健康的身体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你再多钱也花不了,再漂亮的房子也住不舒坦,再好的车子也没有享受的感觉。年轻人,若挥霍健康,那就是透支未来,迟早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中年人,若挥霍健康,那就是不负责任,如何对得起一家老小的期
说话是一门艺术,说话恰当,犹如口吐莲花,让人听着舒服。说话难听,犹如一把利剑,杀人于无形。语言的艺术很奇妙,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气质,从你的谈吐中,别人就能感受到你内在的涵养。有人会很谨慎,对自己说的每个字都负责,但有人却不以为然,怎么舒服怎么来,把人得罪了也不知道。在古代有一位皇帝,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口的牙齿都掉下了,只剩下一颗,清晨醒来时,他赶紧找术士上朝解梦。一个术士听了皇帝的梦境后,哀叹地说:“皇上,此梦预示着皇朝家族的人都去世后,你还在世,这是皇帝的福大命大啊。”皇帝听了以后大怒,认为解梦不对,容易误人子弟,于是命人把术士收押监牢。第二个术士上朝后,他这样解释:“万岁万岁万万岁,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皇帝问:“喜从何来?”术士接着说:“依圣上的梦,你将是皇族之中最长寿的人,老百
真正的狠人,不是对别人狠,而是对自己狠,能做到狠自律,因为他们明白,一个人是出众还是出局、是优秀还是平庸,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能否做到自律,能否狠狠地逼自己一把,。具体而言,真正的狠人,往往能在以下九个方面做到“狠”自律,看看你能做到吗?掌握这九大自律之道,狠狠地逼自己一把,离优秀和成功就不远。一、想自律,先自省无法及时自省,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是自律能力弱的主要表现,并最终严重限制自我发展。人无完人,经常反省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补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二、目标是自律的基础目标是自律的保证和动力,能让一个人狠狠地逼自己朝一个方向努力,轻易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而没有目标的人,短期内或许也能自律,但必然难以持久。三、珍惜每一秒的时间时间是无限的,但对每个人而言,却是有限的,每天只有24小时
有时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乐观主义者,面对一些生活的波澜,我总是安慰自己,以平常心对待。但随着年纪的渐长,我发现自己好像又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看似波澜不惊,其实内心早已翻江倒海。前些天,我心情有些郁闷,约了一个生意失败的朋友喝酒谈心。“你说,人生咋就这么难呢?老天一点活路也不给我留?”,朋友一边大口喝酒,一边吐槽道。本来心绪还算稳定的我,突然就感到沉闷起来。是啊,你说,像我们这么善良的人,生活怎么就过得如此糟糕呢?话匣子一打开,我与朋友畅谈到了深夜,天空不断地飘下毛毛细雨,雨水打湿了头发,也浸湿了心。此刻,我想起了网上很火的一句话:“我原本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可这样的我,却依然看不惯世间的人受苦受累”。后来,我好好总结自己这些年的得与失,才发现造成我如今走投无路的境地,原来是被这三件事拖累。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