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05页

06月10日

《诗经》中最美的四句诗,只有16个字,惊艳世人3000年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304次
《诗经》中最美的四句诗,只有16个字,惊艳世人3000年

来源 | 诗词世界作者 | 聂隐娘三千年前,一本《诗经》开启了中国人浪漫的诗歌的旅程。《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名士谢安和子侄们聚在一起。谢安心中一动,问道:你们觉得《诗经》中哪一句诗最好?侄子谢玄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最好。这不是谢玄的一家之言,此后一千六百多年,无数人赞誉这四句诗。这是《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出自《采薇》。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

06月10日

端午——艾粽飘香,情味绵长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306次
端午——艾粽飘香,情味绵长

来源 | 百草园书店作者 | 谭旭颖青青粽叶长,悠悠艾草香,夏意渐浓时,一年又端阳。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由上古时代的祭龙仪式演变而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无论是挂艾叶,吃粽子,还是赛龙舟,戴香囊,都体现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邀友赴郊野,亲近草木得清凉,采艾挂门旁,驱疫辟邪添吉祥,再将粽子端桌上,无论咸甜荤素,无论红枣蛋黄,都是唇齿之间的淡淡清香,都是内心深处的情味绵长。时光流转不停歇,脚步一直向前方,节日就是忙碌生活中爱意的提醒,它为平淡的日子赋予了温暖的光芒,也让人生的奔赴多了勇气和力量。别怕这旅途匆忙,爱你的人总会给你满满的仪式感,有爱的心总能遇见无限好风光。就如今日,我们吃的是粽子,品的却是深情,那藏于粽香深处的,是点

06月10日

没有规矩的家庭:贫穷之外的另一种“穷困”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 评论 : 0人 | 浏览 : 329次
没有规矩的家庭:贫穷之外的另一种“穷困”

来源 | 国学一刻作者 | 乔木“礼之用,和为贵,未有乖礼而和者也。”孔子告诉我们,家庭和谐由“礼”而来。在那个礼仪之邦的年代,或许物质并不如今日丰厚,却有一份对规矩的坚守。无论是村庄的竹舍还是都市的深宅,家规家训都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存在。这些规矩并不是简单的条条框框,而是对“仁义礼智信”的坚守与实践。而家风家训,正是这把钥匙,可以开启文明的大门,让我们看见那些昔日的辉煌。01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还可怕 “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还可怕”,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贫穷只是物质上的缺失,而缺乏规矩则意味着精神和道德的贫乏。贫穷可以通过努力改变,但没有规矩的家庭往往会遗失给予下一代成长所需的精神支柱,并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我们可以从收养孤儿、成就千古诗人的杜甫生活中,看到尽管面临物质困境,但

06月10日

端午节|“端午十忌,一年顺利”,您知道要牢记哪十大禁忌吗?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360次
端午节|“端午十忌,一年顺利”,您知道要牢记哪十大禁忌吗?

作者 :儒风君 · 望舒“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集祈福、辟邪、祭祖、娱乐与饮食为一体。同时,也是忌讳最多的一个节日。端午又称端阳节,“端”有“开头、初始”之意。正是寒气和暑气交替的时候,容易形成寒湿之邪。另外,阳气变盛,毒虫和病菌变得活跃,故而有“恶月”、“毒月”之称。因此,民间有“端午十忌,一年顺利”的说法。那么,到底是哪十大禁忌呢?1不能弄丢香包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中的“秋兰”就是香草,“以为佩”就是佩戴香囊。可见,端午节佩戴香包的习俗流传已久。小孩子佩戴香包、五彩线,额头上抹上雄黄酒,有避邪驱瘟之意。老人说,香包对孩子们有

06月10日

今日端午:除了粽子艾草划龙舟还有啥?端午这样过才正确!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12次
今日端午:除了粽子艾草划龙舟还有啥?端午这样过才正确!

作者 :儒风君青青粽叶香,浓浓端午情。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它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文化底蕴丰厚。虽关于起源,至今说法不一,但纪念屈原说仍是民间主流。且因五月里五毒并出,古人视之为“毒月”,将五日视之为“恶日”。时至今日,端午已衍变成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为一体的大节。除了吃粽子、挂艾草、划龙舟还有啥?其他9大民俗,和儒风君一起来看看吧,过个精致别样的端午佳节!1系长命缕《清嘉录》中记载:“结五色丝为索,系小儿之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寿线。”五彩的长命缕,是汉族端午节传统的吉祥物和装饰品。家中妇女会用红黄蓝白黑的五色丝线,拴在儿童手臂或胸前。五色丝象征着五色龙,寄托了父母长辈盼望孩子们健康长寿、免除瘟病的美好祝愿。2戴香包《岁时杂记》有云:“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

06月09日

王崇国:李鸿章的“养心学”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42次
王崇国:李鸿章的“养心学”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他早年虽然也曾有过“翰林变绿林”的经历,但总的来看,仍然不失文人本色。李鸿章进士出身,练就一手精美的“馆阁体”自不必说,难得的是他将书法由“敲门砖”进而登堂入室,终其一生,临池不辍,尤其推崇王羲之,与著名法帖《集王圣教序》《兰亭集序》十分有缘。 李鸿章临《集王圣教序》(部分)《集王圣教序》又名《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是由唐代弘福寺僧怀仁集晋王羲之行书而成,相传王羲之的行书字迹,大都集摹于此碑。李鸿章以其老师曾国藩为榜样,以练字作为修身养性的日课。清末文人郑孝胥在其日记中记录了他第一次谒见李鸿章的情形:“(光绪十一年八月十二日)十点谒中堂,余以大卷呈阅,中堂方临《圣教序》。” 传说李鸿章在任直隶总督时,偶然得到清宗室收藏家崇恩所藏的《集王圣教序》善本,欣喜非常,“每日必临数百字

06月07日

文人琴与艺人琴划分中的几个问题——兼答姚锡安、荣鸿曾先生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音乐入门 | 评论 : 0人 | 浏览 : 428次
文人琴与艺人琴划分中的几个问题——兼答姚锡安、荣鸿曾先生

刘承华 华音网 2024-05-31摘要:回顾“文人琴”与“艺人琴”提出的过程,就学界对此种划分存在的误解和提出的质疑,归纳成几个问题,如:“文人琴”与“艺人琴”的划分是否可行;“职业”在说明这两个传统时意义如何;琴乐的娱人和娱己功能,意义有多大;“文人琴”与“艺人琴”有无相通之处,又如何相通;古琴要不要发展,又是什么意义上的发展;琴乐的“表现性”究竟何属;等等,并逐一加以解答。关键词:文人琴;艺人琴;古琴传统我自2002年正式提出“文人琴”与“艺人琴”的分类①以来,至今已逾20年。在这期间,经常听到一些意见,有赞成,也有质疑,更多的是对其用意、内涵、标准等方面的认知不太清楚,拿不定主意应该如何对待。因此,我一直想找机会再谈谈这个话题,把以前没有说到,或虽已说到但没有说清楚或没有说透的地方再

06月07日

琵琶演奏中的审美探究与教学实践研究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音乐入门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22次
琵琶演奏中的审美探究与教学实践研究

袁心怡 林妍 华音网 2024-06-03在丰富的传统音乐中,各种器乐演奏均涉及特定的技术要求,琵琶演奏作为其中之一,其技术美与美学之间的关系成为琵琶教学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琵琶演奏为例,从技术美对美学的重构出发,系统探讨了琵琶演奏及教学中技术与美学的相互关系。“美”被视为最基本且至关重要的元素,既能体现中国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审美,又强调演奏的自然性,影响听者的情感共鸣。虽然演奏者的神情动作能够深刻传达情感,但声音的传递才是至关重要的,而音色的处理则涉及到技术层面的因素。因此,我们认为技术美实际上对美学进行了一种审美重构。在注重琵琶美学的同时,不可忽略琵琶的技术美,这是琵琶传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琵琶演奏技术与美学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技术的精湛使得美学更为丰富和深刻,

06月07日

传统琵琶演奏技巧的文化内涵——论传统琵琶演奏技巧(续二)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音乐入门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43次
传统琵琶演奏技巧的文化内涵——论传统琵琶演奏技巧(续二)

陈 爽 华音网 2022-09-17摘 要:传统琵琶演奏技巧是现当代琵琶演奏中的核心技巧,是琵琶艺术研究的中心环节。论文在前辈研究基础上,首次围绕传统琵琶演奏技巧,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全面阐释了传统琵琶演奏技巧对于整体琵琶艺术的影响。文章借用民族音乐学中提出的多视角关照的方法,以一个局内的演奏者、学习者,局外的欣赏者、研究者等多重身份,展开了对于传统琵琶演奏技巧的构成、运用、特征、文化内涵、时代变迁等问题的讨论。在琵琶艺术的解读、分析、审美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理念与见解。关键词:琵琶;传统;演奏技巧;音响;演奏家;审美;文化一、传统琵琶演奏技巧中呈现出的社会历史面相琵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乐器,今天所见的琵琶是历史上拥有“琵琶”这一称谓的“秦琵琶”、“曲项琵琶”等数种乐器经过上千

06月06日

与内在自我深度连结,才能拥有成熟的爱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307次
与内在自我深度连结,才能拥有成熟的爱

成熟的爱,不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对方。而是在一起的时候,很幸福,一个人的时候,依然也有乐趣。01你是否愿意放下自我,倾听对方?在现代社会,我们都比较习惯于阅读一些比较简化的书籍和理论,这些简化的道理我们一看就懂,便以为了解了如何进行关系的互动。但其实,我们需要有一定自我觉察及心理学的基础,才能充分了解关系互动中的潜意识暗流。在亲密关系中,男人不喜欢沟通,这是因为男人害怕受到控制,丧失他的自主权;而女人常常「过度沟通」,因为女人害怕失去关系的连接感。这两种沟通的模式都会导致亲密感的消失。所有「灵修」的训练都是为了建立自我觉察、自我觉知,而这个觉知的背后需要有一定心理学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觉知的正面训练后,我们就可以在关系中,每当我们下意识地想和对方连接的时候,立刻察觉到当下的那一刻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