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中国古代哲学家管仲曾言:“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意思是,待人和颜悦色,就会亲如兄弟;待人恶声恶气,则比使用兵器更加伤人。这个道理似乎人人都懂。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却常常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对身边的人发泄怒火?事实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想要发火是一种本能,而能够把这种本能压制下去,待人接物始终做到和颜悦色,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01、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大孝顺。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宝宝回娘家。傍晚要打车回去时,我爸总是担心他外孙女穿得太少会着凉。他坚持把自己的外套塞给我,让我披在宝宝身上。虽然我认为宝宝穿的够暖和了,但我拗不过他,只能接受。娘家在比较偏僻的农村,需要走一段路才能打到车,我一手抱着宝宝,一手拿着我爸的那件外套给她盖着。我爸陪着我们去搭车,一路上不停地唠
在这世上,人会在意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顺眼的,另一类是讨厌的。顺眼的人不会带来困扰,但讨厌的人会。讨厌一个人很费劲,不仅会破坏好心情,还会把自己的性格变得斤斤计较,甚至是刻薄。与其再闹一场,不如先拔高自己的格局,提高自己的见识,让充满固执的心,变得通透。1、讨厌一个人,别急着翻脸《三国志》中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人并非一成不变,过去“相见恨晚”的人,如今可能变得“面目可憎”。曾经讨厌的人,也未必一无是处,只是还没被发觉。毕竟,人都有看走眼的时候,我们对人的第一印象,很有可能是刻板印象:一个长相“凶狠”的人,可能只是刀子嘴豆腐心,以貌取人是不公平的;处处斤斤计较的人,可能只是习惯了简朴,该大方时一点也不会含糊。俗话说,“不打不相识。”人与人之间,总存在各种各样的误解,随着认识的加深,
一代谋圣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讲了自己的观人识人诀窍: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他从一个人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全面考察,寥寥数语,却句句紧抓识人之核心要义。0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所谓“是非”,就是一个人的立场和做事原则。一个人的是非观越是明晰和坚定,那么这个人不管是你的敌人还是朋友,对你来说其实都是越安全的。如果是非观模糊,他的立场和原则也必定跟着模糊,在生活中就会人云亦云,在危难关头,则往往就是那根墙头草,随风倒。这样的人,如同吕布,哪怕有稀世之本领,只有远离之,你才能安全。而只有在确保你自身安全的前提之下,你与人合作的
《周易·系辞下》中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一个人的德行里,藏着他的人生起落。若是一个人名不副实,只会压垮自己。01、德薄而财厚,财必移其位。古人云:“无德无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祸;善行善德而受磨难,多有后福。”一个人得到了和自己品德不相符的财富,只会让这些财富压垮自己。因为没有品德的人,在过多或者来得容易的财富面前,会迷失自己的心智,让欲望吞噬自己。一夜暴富,是很多人的梦想,小何因为一张彩票实现了这个梦想,可是因为德行浅薄,这突如其来的财富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有了钱的他沉不住气,出门大手大脚,迅速引来了一群狐朋狗友,也引来了一些贪慕钱财的女人。听着身边人的恭维,他格外厌烦妻子的唠叨,最终在纸醉金迷里迷失了自己,执意要和妻子离
佛说,“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活得太累的人,或许不是生活负重过多,而是不懂得如何活得轻松。王维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没有绝对的死胡同,关键是如何看开。有四种人活得最累,看看是否有你的影子。1、想得越多,纠结越深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季文子,对于各种祸福利害,总是百般思量。孔子听说后批评说,“何必想太多,两次就够了!”实际上,多思多虑,并不能减少生活的挫败;相反,因为想得太多,结果往往更加难以决断。当断不断,虑思难忘。困住自己的,永远是一个人的杂念。人生不会太顺利,也不会过于糟糕。胡思乱想时,凭空设想出无数障碍,无形中加深了压力,使你的心苦不堪言。人生也没那么多敌人、敌意。遇事喜欢过于琢磨的人,能把毫无联系的甲乙丙丁,穿针引线
鲁迅先生曾说,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不只是面具,任何加诸到身上的伪装,一旦时间长了,都有可能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想要脱掉,都得经历一番彻骨之痛。在美国著名喜剧作家罗伯特.费希尔所写的《盔甲骑士:为自己出征》这本书里,主人公盔甲骑士便是一个长期身穿盔甲,连吃饭睡觉都不肯脱下盔甲的人。后来当他想要脱下盔甲时,却发现盔甲似乎已经长在身上怎么也脱不掉了。他为了脱下盔甲,吃尽了苦头。最后在智者梅林法师的指导下,踏上艰辛的真理之路,找回自我,才终于成功脱下盔甲,恢复自由。这本书,是罗伯特.费希尔探索生命本质的杰作,一经问世便风靡世界,成为全球最畅销书之一,与《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海鸥乔纳森》并称为改变命运的三大不朽经典。华人首富李嘉诚亲自撰文力荐,称这本书写的“是骑士的故
肉有五花三层,人分三六九等。每一等人都有他们各自的生活方式,也都有着留在这个阶层的原因。上等人帮人,中等人挤人,下等人就只会踩人。你有考虑过,自己属于哪一类人吗?1、下等人踩人民间有句俗语:“枪打出头鸟。”意思是说如果太突出被人注意,就容易招惹是非或招来祸患。很多人会想:我努力向上,想要变得更好,错了吗?没有错,但总会有一些人,见不得别人好。他们看见同事比自己更快地升职、加薪,就造谣说他是走后门、找关系;看见亲戚家的小孩买房买车、出人头地,就尖酸刻薄地不断讽刺;看见闺蜜嫁了个帅气多金的男友,就暗地里咒人家婚姻破碎。有一种恶,叫见不得别人好。正如作家扇骨木说:“有些人,就算你没得罪他,他也会嫉妒你,诋毁你,甚至想毁灭你。”这几年爆红的岳云鹏,曾经家里的房子是土坯垒的,四处漏风。父母每天没日没夜
古人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人生在世,话越多,祸患也就越多,能少说就少说。曾国藩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曾创下十年连跳十级的官场奇迹。官场如战场,曾国藩官场上的成功大多归功于他“戒多言”的原则。曾国藩言:“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有价值的话多说,没必要的话不说。他总结的人生六不说,至今让人受益无穷。01、不说直话待人要真诚,说话要真实。但是,切记不顾后果,口无遮拦。人都好面子,很多事,不能直接说到人家脸上。你落了人家的面子,下次人也不会给你面子。直话,要转个弯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顾及别人的自尊,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曾国藩说: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劝人,不能直接指出别人的过失,要先肯定他,他高兴了,你的下面的建议才更容易被采纳。说话是一门艺术,
有这样一则故事。战国时候,范雎见秦昭王。可第一次、第二次见面的时候,范雎都不说话,这让推荐他去见昭王的人觉得很难堪。 范雎却说,他的建议可以让秦国很快强大起来,并能在诸侯中称霸。但是,秦昭王显得心不在焉,不能专心,所以他不能跟昭王讲什么。 推荐的人听范雎这样说了以后,就跑去跟秦昭王说明原因。到了第三次见范雎时,秦昭王就推掉了所有的公事,并叫所有侍从都下去,单独和范雎见面,客气地向他请教。范雎见时机成熟,且隔墙无人,才一吐真言。《论语》里有言:“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所以说话需谨慎,切不可交浅言深,不可轻言妄语。01、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唐朝武周年间,有个诗人叫宋之问,为了媚附权贵,他巴结武则天面前的红人张易之。后来发生神龙政变李显复位,宋之问因依附错了对象,被贬为泷洲参军。他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取决于视野所处的高度,更在于心海纳川的宽度。用眼看世界,难免一叶障目;用心观世界,万物尽收于眼底;而用一颗优等的心去触摸世界,一人一物,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皆明朗历历。能将世界收藏于心的人,必然拥有一颗优等的心灵,不纷扰,不喧哗,却在衣不惊世,语不夺人的不张扬中,彰显着一种人格的明媚与高贵。- 01 -毕淑敏说,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优等的心,是一颗坚固的心,定然密不透风,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优等的心,也是经过了世风尘雨的洗礼后,散发出的一种遗世脱俗的安静。这份安静,若能自带光源,便会让这颗优等的心盛放饱满,透出丰盈。因为赠人玫瑰,所以余生暗香;因为借人之智,所以完美于自身。拥有优等之心的人,闪亮的是真正的优秀。即使把这个世界都看透,却仍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