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有些人真的不佩服不行,他们身上那种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真的令人惊叹不已,五体投地。因疫情的原因,从年初开始,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在家里宅着,也就是直到最近才得以解封,出来蹦哒蹦哒。前两天和一个老朋友见面,挺有感触的。他健身已经有好多年了,身材一直保持的很好。本以为他这段时间宅在家里,吃喝睡,又不能去健身房撸铁,身材会有些走形。但见到他以后,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人家还是那么有型,精力充沛,状态一如往日地好。聊到对身材的管理,他透露自己在居家隔离的这段日子里,依然每天保持着足够的运动量,甚至会因为有大把的时间,比起之前练的更勤快。相比之下,我们大多数人的居家状态,真的要懒散很多。所以,我当时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触就是:所有的美好和优秀,其实拼的就是看谁更自律,越自律的人,越有机会拥有美好。 01 、越自
法则一:能量越大,吸引力就越大庄子《逍遥游》中说: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如果你要去郊区的话,你准备了三餐就可以往返,回来的时候肚子还饱饱的;如果你要走一百里的地呢,你就要用一晚上的时间准备足够的干粮;如果你要去千里之外的话,你要提前准备三个月的干粮。这个道理很浅显。尽管现在大部分的人要去远的地方,坐火车和飞机都可以很快到达。但《庄子》用这件事情引发了一个思考,你准备走多远?你准备为此做什么样的生命资粮的储备?你的精神需要储备能量《庄子》给我们的启示是,不管你要走多远,你都要准备适当的粮食;如果你的心要走很远,你需要为你的心储存能量。比如年轻的时候你可以爱很多人,后来你可能只能爱一个人,再后来你可能只能爱自己,到最后很多人可能连自己都不爱。不是不想
1、生气不如争气《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苏秦游说各国失败后,用光了身上的钱,只能心灰意冷地回家。可是,到家后,回到家中,妻子不理他,哥嫂不给他饭吃。但是苏秦没有和任何人辩解,闭门不出,拿出之前的书,一本本重新苦读。学成后,苏秦再次出山,成功游说了六国合纵,佩带六国相印,执掌六国之军,扼虎狼之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真正的君子,不在情绪上较高下,只在能力上争输赢。格局越大的人,越明白,斗气是最无用的消耗,斗志才是最成熟的表现。《朗读者》里,俞敏洪曾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初进北大的他,不会说普通话,英语口语差的一塌糊涂,没读过什么书,也没什么才艺。进宿舍的第二天,他看见室友躺在床上读课外书,就用家乡话问道:“诶,在大学还要读这种书啊?”那个同学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俞敏洪说,那一眼到今天为
每个人都想拥有幸福而充实的一生,而幸福生活的关键,都藏在我们的生活习惯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积累起来就能左右我们的生活;而那些不好的小习惯就像看不见的污垢如果不注意,就会变成处理不掉的顽固污渍,最后演变成人生的负能量和包袱,让我们身心受苦。所以,想要拥有精彩的人生,就要摒弃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但习惯已成自然,想要改变谈何容易,其实只要有心,哪怕只花一分钟就能养成好习惯,提升生活品味,今天要讲的这本《精彩人生的一分钟小习惯》,将告诉你如何用小习惯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精彩。本书的作者冲幸子是日本知名的生活美学家、随笔作家,被誉为“日本扫除天后”,她本人是知名家政公司创始人,擅长教大家利用不起眼的小东西享受生活,广受女性读者的欢迎。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学习用微小的习惯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精彩
《化性谈》是大善人王凤仪先生所作,语似俚俗,而意境深远,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经教,权宜说法,活泼自然,不仅是为圭臬(guī niè 指圭表,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且为经天纬之大经大法。其要旨在教人尽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实行“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止宿命、了阴命、长天命。”王善人常说:“人是什么性,就有什么命。木性人招难,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贫,水性人受气。”(以上为五阴性)又说:“身界人主贱,心界人主贫,意界人主富,志界人主贵。”说明人生的富贵贫贱,否泰苦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够阅读到此书的人,皆是大有福德之人。下面是王凤仪《化性谈》全文【不怨人】1. 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难过,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祸,不是苦海是什么?管人是地狱,管一分,别人恨一分;
俗话说,“逢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 这并不能简单归结为八面玲珑,对任何人一视同仁,只是彰显自己的愚昧: 和不懂你的人倾诉,心累;和不靠谱的人共事,是坑;和刻薄的人推心置腹,只会招致算计。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信赖,不同的人要“差别对待”,才不会被伤得体无完肤。01、和明白人说话,是享受。欧阳修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没有人喜欢沉默不语,只是遇不到懂他的倾听者罢了。 如果志趣相投,平时再寡言的人也会变得滔滔不绝,一脸享受。 人的表达欲的强弱,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因人而异。 面对不懂自己的人,不迎合,不强颜欢笑,便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许多人削尖脑袋企求理解的样子,心酸而可怜。 须知,面对不懂自己的人,说什么都会被误解。 他们喜欢断章取义,喜欢钻牛角尖,就是不愿交换立场思考问题。
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一切自有缘法,该是你的,一分都不会少,不是你的,强求也得不到。生死有命,得失随缘。01、生活,有舍才有得。上帝是公平的,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当我们失去某些东西时,就一定会得到新的东西。我们失去了童年的天真,但得到了成熟;我们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却得到了成长。那些命中注定属于我们的,永远都在,只不过会换一种形式。所谓舍得,有舍才有得。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东西,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投注了很多的精力,但最后还是落得一场空,这样的过程,我们失去了希望与快乐,却学会了珍惜与把握。只有明白了失去的痛苦,才能更好地去珍惜眼前。面对生活,我们不必过多地在乎得与失,因为从拥有到失去的过程,更值得我们去怀念。英国诗人雪莱曾说:如果你过分珍爱你的羽毛,那么
在《习惯的力量》里有这样的描述:很多人可能都认为,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都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想想确实如此,我们每天中的很多行为,真的是习惯所致,完全就是下意识的行为,是不需要思考的。比如说,上班走哪条路,什么时间吃饭,到公司是先和同事聊天,还是直接进入工作...一个行为持续久了,就会变成习惯,而习惯慢慢养成了我们的性格,是懒散松弛的,还是雷厉风行的,而这些习惯最后又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这不由让我想起乔布斯曾说过的一句话: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里,你养成了习惯;在你生命的最后的30年中,你的习惯决定了你。而王尔德说的就更有哲学味道了,他说,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之所以讲这些,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们是完
有读者问我: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成功的呢?这其实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个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期待不同,所以要求和标准也就有所不同。认为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诗意世界的王小波,就曾说过这样一番话: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虽然这问题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但有些正面的标准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和靠近的。总结起来看,所谓成功的人生,人生最好的活法,无非是活成了这四种模样。 01、独立: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想要人生是美好的,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必须是独立的人,不能由别人来操纵你的人生。我很喜欢高尔基的一句名言:只有我自己才是我的生命和灵魂的唯一合法的主人。而一个人独立,往往是在两个方面。1. 经济独立在经济上完全自主独立,不
世界纷纷扰扰,一旦纠结于其中而不自觉,慢慢就会活得复杂又疲惫。人如果长期在负重前行,怎会不累呢?朱光潜先生说:“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过得简单,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01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没有生气。”原来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行了。很多时候,我们生气就是太以小见大了,本来是小事,偏要放大,家里发现一只老鼠,何必放火把整个房子烧掉呢?而我们从愤怒中带来的每一个打击,最终都必然落到自己的身上。生气一小时,相当于熬夜6小时。成年人的脸,每发怒、生气一次,脸上的痕迹就会深刻一度。林则徐说:“如果是我错了,我凭什么生气,如果是别人错了,我为什么生气?”想要不生气,很简单,只要放下别人的错,就能解脱自己的心。愿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