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佛说:人这一生,皆在渡。我们在“渡”中成长,我们在“渡”中坚强。我们在“渡”中领略生活的坎坷荆棘、柴米油盐,体会聚散离合、得到失去。那么到底什么是“渡”?有人渡你,给你的是温暖和力量;有人渡你,给你的是鞭挞和坚强。无论是哪一种,凡是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都是冥冥之中注定该出现的人,总会教会你一些什么。01、没有人平白无故对你好,对你好的人,是渡你的人我们在落入低估的时候,总有人伸出援手,我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总有人陪伴左右。那些对你好的人,帮助你的人,都是渡你的人。因为帮助,我们内心温暖,学会了爱,并且懂得付出爱。因为珍惜,我们倍加感动,学会了回报,也学会了珍惜。因为这个世上总有些人把我们伴,让我们不那么孤单;因为这个世上总有些人对我们好,让我们在苦中品味甜。凡是那些对我们好的人,都值得我们
自己喜欢的日子,就是最美的日子;自己喜欢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生命的暗河,从不开口,从不停留,留下的、沉积的、流走的、逝去的,究竟什么才是生活的真谛?生活从来不是炸裂的烟花,只贪图一时的绚烂,生活的本质是恬淡与满足。钱财名利好似过眼烟云,生活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作品。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把日子过好,要热爱生活1071年,诗人苏轼因王安石变法被外放杭州,湖光景色治愈了那颗在官场失意的心,生活不过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075年,诗人苏轼调任密州,时年大旱,加之蝗虫为害,饿殍遍地。虽“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但看开了阴晴圆缺,看淡得失过往,以积极向上的态度生活,即使“鬓微霜”也能“射天狼”。生活,既不是人们想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在的位置,而是所怀的心情,所
《庄子 · 逍遥游》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意思是,小鸟在深林中筑巢,只需要一根树枝;鼹鼠饮河里的水,刚好喝满肚子。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艺术就是减去多余的部分。”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说:Less is more(少即是更多)。物欲横流的当下,我们常常困在自己复杂的生活里,困在内心形形色色的追求里,困在不断滋生的要求里。然而从古至今,不断有人提醒着我们:人活一世,白云苍狗,要尽早学会“断舍离”,学会让自己的人生精简起来。那些过着所谓高配人生的人,早就这么做了。1、欲望极简《礼记》中讲道:“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意思是说傲慢的心气不可以增长,心中的欲念不能放纵无拘,贪图享乐不能没有极限。《菜根谭》中说:“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
英国历史学家西·史密斯曾说:交际是人生的一大乐趣。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无法感受到人际交往的乐趣。如果走在路上碰见了熟人,他会假装没看见,低头走过去,或者干脆绕道而行;在电梯里碰到认识的人,他会觉得浑身不自在,期望电梯门快点打开;参加朋友聚会,他会选择一个人默默地待在角落。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认生的人:如何克服社交焦虑》这本书告诉我们,全球60%以上的成年人都有认生的情绪,对人际关系感到强烈的不安,是“社交恐惧症”的预备状态。本书作者是日本的认知行为治疗专家清水荣司,对焦虑症、强迫症和忧郁症等精神疾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示了通过认知行为训练,克服认生的诸多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操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书的主要内容,打开对认生的全面认知。1、自我检测,打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除了立下无数值得称颂的丰功伟绩外,还留下了很多警句供后人借鉴。其中,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那句“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更是被后人奉为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这句话道出了我们一生都应奉行的三种境界:少年时,立志高远;中年时,心态平和;老年时,宽厚有度。01、少年时,择高处立。明代学者王阳明曾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作为少年,就应当志存高远,择高处而立。立什么样的志,就会成什么样的事,只有立下高远的目标,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年少时的左宗棠被誉为神童,他小小年纪,便有着与古代圣贤豪杰争锋的豪情壮志。后来,他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在给孩子的家书中,他这样写道:“读书做人首要的是立志,想想从古至今的圣贤豪杰,像你们
谈到成熟这个话题,很多人喜欢把它和年龄联系在一起。其实,一个人成熟与否,并非决定于年龄的大小,而是经过无数次人生历练后内在气质的流露。有些人活了很大岁数,想法做法依然像个孩子。有些人虽然年龄不大,但却温良恭俭,温润如玉,温文尔雅,将日子活出了温度,内心丰富而成熟。1、成熟的第一标志,脾气越来越小有人说,“一个人的成熟,从把脾气调成静音状态开始”。深以为然。在年少时,总以为以硬碰硬,快意恩仇才过瘾。渐渐才明白,生气发脾气既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事态越来越糟糕。曾国藩早年脾气并不好,其在京任职期间与不少人发生过争执,也得罪过不少人。他与两位同乡郑小珊、金藻都曾发生过口角,所为的也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结果是,“肆口谩骂,几于忘身及亲”。在京期间,曾国藩还“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以至于好多人见到
“拥有物品”,就等于“将能量耗费在物品上”,只是我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罢了。为什么东西越少越好?我们该如何整理自己的空间?为什么东西越少越好?“拥有物品”,其实是一件很消耗能量的事情。东西越多,我们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打个比方吧。假设你有50件衣服,为了买这些衣服,你要看杂志了解流行趋势,逛街货比三家。然后你还得提着硕大的购物袋,把这些衣服拎回家。衣服脏了,你就得把它们洗干净,烫平整;要是衣服上有污渍,你还得把它们送去干洗店;纽扣掉了,就要拿出针线包来把扣子缝上……“拥有物品”,就等于“将能量耗费在物品上”,只是我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罢了。可你要是只有20件衣服呢?那你耗费在衣服上的能量自然就少了一半。购买剪裁好、容易打理的好衣服,就能进一步节省能量了。我们应该购买适合自己的衣服。如果在买的时候就
一个人羞于去盘问自己所爱的人,去追问他那些难以启齿的小秘密,我觉得这是一个人在爱情中的自尊和教养。精选问答问:周老师好,我离过一次婚,与现在的男友相识后,我很没有安全感,总忍不住看他的手机,盘问他一些他并不打算告诉我的事情,对于这段感情我很珍惜,我是愿意与对方组建家庭的,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伴侣之间隐私的问题。周国平:我觉得隐私它有一个特点,它是愿意向尊重它的人公开的。人其实不愿意把许多东西压在心里边,你越是尊重他的隐私权,有一种信任的氛围,他反而越是愿意公开,因此事实上的隐私就越少,事情必然是这样的。相反,你不允许有隐私,你不尊重隐私权,要求绝对地诚实,这样最容易酿成不信任的氛围,甚至逼对方欺骗,逼出谎言来。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就是这样,他的太太对他太不放心了,无论他上哪里,都要盘问,然后往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妇人,车坏在了公路上。男子恰巧经过,帮她修好了车,并拒绝老妇人给他的报酬,告诉她:“我们都有这样(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妇人随后来到餐厅吃饭,遇见一位为了生计在餐厅打工的孕妇,老妇人看她生活困窘走时给了她一大笔小费,并在装小费的信封上写着:“我们都有这样的时候。”晚上回家孕妇吃惊的发现,丈夫竟然是那位白天帮老妇人的人。佛说:你给别人的一切,都会回到你自己身上。所谓因果有轮回,善恶终有报。其实这个世界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付出什么,便会收获什么。如若你觉得付出换不来结果,其实好运已经在来的路上。 01 、你只管做好自己你只管做好自己,其他自有天意。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变故,甭管你愿不愿意,该来的还是会来的,该面对的我们总要面对。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们焦虑难安,我们举足
01、别为难,是对自己最好的报答。人活着,除生死外无大事。越长大越明白,生命是一种减法,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一生很短,没必要和生活过于计较,有些事弄不懂,就不去懂;有些人猜不透,就不去猜;有些理儿想不通,就不去想。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请千万不要为难自己。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别为难,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报答。02、别抱怨,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抱怨是一种毒药,它摧毁你的意志,削减你的热情。生活再难,日子再苦,感情再痛,也请不要抱怨。要知道,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放下一切不必要的抱怨,坚强、乐观、积极、热情地生活下去吧!别抱怨,就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03、别生气,是对自己最好的照顾。